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位于北京朝外街道的朝北12号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是环境杂乱差的老小区。如今社区通过“公事共办”解决了顽疾,老小区焕发新颜,居民们看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朝北12号楼焕然一新。朝外街道供图
成立自管会带动居民共建社区
朝北12号楼是有着十六层层高的建筑,此前由于产权归属复杂、物业公司管理懈怠等原因,小区内小广告、堆物堆料等问题逐渐显现,楼内环境一天不如一天。一位居民回忆说,“住户们如果有一个人侵占公共资源没有被制止,其余人就会纷纷效仿,小院文明与美丽也就没有了。”
2013年开始,朝外街道开始推进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逐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模式,12号楼的居民在社区引导下,通过共治项目解决了小院的部分问题,同时也激发和提升了居民的议事意愿和议事能力。
随后,居民自管会开始走进公众视野。12号楼的居民通过党支部带领、党员带头,投票选举了七位热心邻里作为自管会成员,花甲之年的李诚被居民们推举为自管会主任。
自管会成立初期常常得不到居民的认可,李诚便带着团队挨家挨户跟大伙儿做工作,小院改造资金周转不开,他和团队一起想办法,确保正常施工。但改造往往不能光出力气,还得勤动脑,一套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诚回忆说:“我们发现大家之所以无视公共区域的脏乱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公共区域和自身关系不大。”为此,自管会成员带头作表率,号召居民出资为楼内刷墙,并以刷墙为契机让大伙儿清理了楼内的堆物堆料。通过这一系列行动,居民们切实感受到家园的变化,更多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居民们自觉清理了楼道内的杂物,如今的楼道干净整洁。朝外街道供图
此外,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自管会综合楼内居民意见,将小院的后院一分为二,并开了一扇门,方便楼里居民停放车辆,由于后院阳光很好,适合养些花草,在这里的一楼住户主动承担起了浇水的任务。
积极争取到第三方力量入驻小区
借力使力也是12号楼自管会想到的方法。自管会成立两年后,院落营造项目开始入驻朝外街道,12号楼积极配合,拿到了项目名额。有了专业第三方力量的入驻,小院焕颜进程加快。小区的后院重新砌了墙,前院的车棚小屋得到了整理和修缮,院里多了亭台和桌椅,门前停车的位置也进行了重新规划。
社区环境改善,李诚作为自管会主任非常高兴。为了让小区变得更美,他买来了小树苗,在院子里种了无花果、柿子树,搭了葡萄架,还撒了花种,后来下楼玩的居民越来越多,他就自掏腰包买了摇摇椅,给大伙儿增添童趣。
今年8月底,社区的葡萄成熟了,李诚与社区工作者、居民志愿者一起摘下葡萄,送给楼内的老人、孩子。李诚说,虽然只有几十串葡萄,不算大丰收,但这是楼内居民共同呵护的结果。
如今的朝北12号楼,楼下公共区域像一个小花园,楼内墙壁白净整洁,还张贴了楼门文化宣传海报,“公事共办”让老小区重新焕发了青春。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刘梦婕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