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1月6日上午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市长陈吉宁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过去一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明确了2022年重点工作。
陈吉宁表示,初步预计,2021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8.5%。北京经济结构和质量持续优化提升,人均生产总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第一。
陈吉宁说,北京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努力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贸易开放
以科技创新、服务贸易、先进制造等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格局
北京市将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深入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纵深推进“两区”建设。实施园区(组团)发展提升专项行动,完善自贸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服务贸易、先进制造等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格局,提升航空“双枢纽”国际竞争力。扎实推进中德、中日等产业园建设。
不断强化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加快推进第四使馆区、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等重大项目,优化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布局,打造高品质人才社区,落实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实施新一轮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科技创新
高精尖产业能级跃升
北京市今年将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筑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聚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国家实验室,加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在未来科技前沿领域布局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取得更多基础原创成果和底层技术突破。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着力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改革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空间统筹,优化资源布局,提高专业化创新服务能力。支持专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大力度吸引天使、创投等资本在园区聚集,引导开展长期投资、硬科技投资,形成以公共平台、底层技术、龙头企业等为核心的多样化创新生态。
大力促进高精尖产业能级跃升。进一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引擎”,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通信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新突破,加快新型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生物前沿技术突破和转化应用,加速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进程。优化调整高精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
全面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和敢闯“无人区”的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围绕高精尖产业急需领域,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落实“朱雀计划”,加快引进项目经理、技术经纪人等多层次人才。
数字经济
20个重大数字经济应用场景
加快释放数字经济新活力。加强算力算法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出20个重大应用场景,推动形成区块链、人工智能、扩展现实和超高清显示等产业集群。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建设。指导支持平台企业在合规中转型发展,培育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全面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争取落地一批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全力支持北京证券交易所创新发展,培育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打造绿色金融和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有效激发新供给新需求。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催生的消费业态变化,鼓励绿色消费,丰富数字消费,发展体育消费,创新生活、文旅消费,大力孵化新消费品牌。统筹推进现代物流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适度超前安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
文化繁荣
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为进一步促进首都文化繁荣发展,今年北京将推动出台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统筹“三条文化带”建设,落实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推进琉璃河、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工程项目。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传承发展。
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博物馆之城”,广泛开展“书香北京”全民阅读活动。抓好重大革命、历史、现实和北京题材创作,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商贸等融合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园区服务水平。深化市属文艺院团改革。实施“漫步北京”计划,精心设计旅游产品。创办北京文化论坛,办好中国艺术节、北京国际设计周等活动。
住房保障
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
北京市将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改革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机制,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畅通基层预约转诊渠道,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加快发展研究型医院、研究型病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化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打造国家全民健身典范城市。
坚持“房住不炒”。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做好住房供地保障,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研究适应多子女家庭的公租房政策,调整建设标准和配租办法。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管理,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
中小学学位2万个
北京市将紧扣“七有”“五性”,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提升居民收入。坚持就业优先,实施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计划,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专业技能。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整体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深化“双减”工作,完善学校考评机制,强化教育督导,促进学生养成体育运动习惯。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出台政策支持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促进高校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建设新一轮高精尖创新中心。
努力提供优质便利养老服务。建立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运行机制,提升社区养老驿站服务质量。鼓励市场化专业机构参与提供助餐等养老服务,发展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模式,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
营商环境
“6+4”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扎实推进5.0版改革。坚持从办好“一件事”入手,打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6+4”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通过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带动更大范围的告知承诺审批制度改革。
加快数字政务建设,推动更多事项由网上掌上“可办”转向“好办易办”,让企业和群众享有随时在线、集成便利的政务服务。实施好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城市管理
老楼加装电梯200部以上
实施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全力打造“京通”“京办”“京智”三个智慧终端,扩大“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慧治”覆盖面。以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管等建设为示范,以开展数字化社区建设为试点,大力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
落实城市更新行动计划。有序推进老旧楼宇、老旧厂房等6大类更新项目,完成老楼加装电梯200部以上。探索市场化更新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街区更新和商圈升级。
加强交通综合治理。倡导文明出行、绿色出行,重点整治医院、商圈、学校等周边地区堵点,推广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开展电动三四轮车综合治理,强化交通安全管理。做好停车智能服务。加快轨道微中心建设,提高重点站区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接驳换乘便利度,编制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推进城市慢行系统与滨水道路、园林绿道互连互通。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稳步推进碳中和行动。持之以恒深化“一微克”行动。推动出台节水条例,深入开展“清管行动”,完成第三轮城乡水环境治理。优化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连通性和安全性,确保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圆满收官。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北京商报网,访问yuanben.io查询【386EF1G3】获取授权信息。
了解北京市场最新动态,添加下方二维码,及时掌握一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