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负责人潘伟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650万套,预计可帮助1300万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同时,继续做好公租房保障,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
据了解,该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坚守“房住不炒”主路径的前提下,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将保障性租赁用房与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共同作为保障主体,为市场提供新的发展趋向与选择,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解决特定人群的住房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1月11号的政策实际上是对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的补充说明,本次发布会对一些关键指标提出了相关的具体数据,同时对其发展进程提出了加速落地的要求。
可以看到的是,该政策的落地强化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对未来发展的初步规划和资源配置指明了方向。据研究,保障性租赁用房市场份额的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商品房的价格和市场起到制约作用,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与资源配置的补充为市场交易提供了更多选择,从而有助于地方房价、地价的波动的稳定。
房企迎来新机遇|强化房源供给端的租赁效用
随着各城市积极响应号召,纷纷提出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用房的城建规划,全国保障性租赁用房在房地产市场上的所占份额呈现上升态势。按照目前的计划趋向,不出意外,在全国层面保障性租赁用房的供给资源将得到大幅增加。
对房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房源调配角度看,一些分住宅存量市场、长租公寓等仍处于发展阶段,将保障性租赁用房与之对接将有益于开发其剩余价值从而获取红利。从交接方角度看,与地方政府合作项目规建,易于弥补其实施能力上的短板,实现双赢的局面。
然而,保障性住房大幅增加必然会导致更多混居类型的小区的出现,与之相对应,商品房和保障性租赁用房居住者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居民接受度问题将会是房企要面临的难题之一,如何改善类似的衍生问题以及提供与之配套的相关公共设施还尚存疑虑,未来是否存有更多变数也不得而知。
年轻人迎来新起点|进一步解决住房难题
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呈现出大量人口流入相对经济发达城市的流动趋势,随之将催生房价飙升与供需结构矛盾的乱象。针对此类结构性矛盾,低租金、小户型的租赁性保障用房的引入为存在需求的人群提供了住房困境的解决出口,尤其是针对新青年、新市民等人群。
较低的入住成本和门槛使其或更倾向于其作为过渡选项来改善住房问题。有助于缓解其住房压力,从根本上填补人员流动所导致的供需缺口,促进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
本轮规划提出保障性租赁用房筹集建设政策的加速落地,既利于我国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是对房地产市场结构进行的调整与优化,统筹兼顾民生治理与市场稳定,对整体环境的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新发展模式的提出无疑为房企提供了业务和项目合作的新机遇,但同时在规建进程中也需要其对新模式的弊端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从民生层面看,“成本低、小户型”的保障性租赁用房为新青年、新市民等特定人群提供了适用性更高的住房选择,缓解其住房压力,在买房方面也有助于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房价出现大幅波动,实现房地产市场整体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