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天早就变了,玩法也变了!
整个行业进入“低增长、低利润、低容错、低预期”的新阶段。
而作为“三道红线绿档、被誉为拥有最健康资产负债表”的稳健选手中海地产怎么了?
现在听说打印纸都要双面用了??
1.一代“抠王”,何以成为江湖传说?
其实一直以来,中海都是开发商里的成本控制王者。
而中海这么能省钱,是有历史渊源的......
故事得从1992年讲起,当年中海成功在香港上市,获取更大的现金流。
然而好景不长,1997年,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中海地产的市值一夜间缩水了近8倍,从340亿港元降至43亿港元。
资金最危急之时,中建并未对中海伸出足够援手,而中海地产自身则通过代建业务产生的现金,勉强撑过危机。
所以导致现在的中海,做项目基本很少借助外部资金。
其在金融危机之后多年来积累的大量自有资金,也让中海的融资几乎派不上用场。
从中海去年20%左右的净利润率来看,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已经不错了。大家看看年报,多少家公司的毛利润都到不了20%。
因此,“低楼层不做电梯、打印纸双面使用”,这在其内部都是很常见的操作了,中海的现金真的是一分一分钱攒下来的。
若干年过去,这些节衣缩食的措施仍在执行,但是很少有人再去强调。
然而,前几天,中海内部再度发出通知,要求“打印纸两面用”。
这也告诉大家,地产界的日常——省钱即宗旨。
2.“节衣缩食”不是个例,背后藏着大趋势。
其实不只是中海,众多房地产企业早就纷纷自觉过上节衣缩食的日子。
纵观2021是地产行业煎熬的一年,所有地产人都感受到了瑟瑟寒风。
在喊着“活下去”口号之后,时至年底地产行业的优等生万科又提出了“节衣缩食”的倡议.
可以说是整个《倡议》的核心就是:转变黄金时代的惯性思维方式。
从业者应该摈弃过去黄金时代的思维定势,要回归常态,经历痛苦的“缩表”。
在红利期,房企还可以试错,还能允许一些铺张,可是一旦进入效率期,就要抠每一个细节,要少犯错,甚至不犯错。
这一倡议犹如打开了阀门,之前羞于开口或者偷摸“节衣缩食”的房企纷纷大张旗鼓的开始整顿
停工缓建、降薪、裁员等等,下图是近期各大地产企业人员调整汇总。
还有1月17日的中梁年终裁员,近300人直接解散!此事也引发网友热议。
但以上种种仅是这场“房企逆行大浪潮”的缩影!
实际上早在去年8月份开始,跨区域调岗、裁员的风声,就已经席卷全国大中小型房企。
不得不说,2021年的地产打工人,真的太不容易了!
3.姗姗来迟的春天,房企怎么搞?
但是近期政策释放的良性信号十分显著,大环境的向好能够加速房企回暖。
经过周一,似乎市场感觉不一样了......
央行再次全面降低了政策利率。
事实上,2022年楼市可以享受的降息幅度,是大于实体经济贷款的。
这主要是在2021年,很多地方对楼市进行了定向加息,现在有了“加点降息”的空间,总体力度比较大。
所以,今年的楼市整体上不会差。
在未来几个月,延迟的买房需求将要释放,市场还是会等到春天。
而房地产的春天,只属于那些懂得“节衣缩食”的房企。
不过除了“节衣缩食”,更多的是要改变企业发展的思维,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这也是地产行业过去的弊病——粗放,不够精细,当下也正是改变这一切的时机。
其实很多组织,在规模做大之后,往往会出现难以避免的“大公司病”。
趋于安逸、没有忧患意识、铺张浪费、人均效能低……诺基亚、柯达等众多500强等企业的陨落,已经提供了充分的案例。
这几年,房企都在与“大公司病”做抗争。
而战略正确、组织管理得当的房企,即使在寒冬,也能稳步前行,穿越周期。
踏到霜,就应该料到脚下有坚冰,就应该知道跑得快了会跌倒。
有忧患意识的房企,懂得放慢脚步,稳步前行;而那些蒙眼狂奔的房企,很多都已被摔得头破血流。
在房地产真正迎来春天之前,要先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