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米↗我一米↗,大家拉开小距离↗”不瞒您说,房叔最近快被天津的“抗疫相声专场”笑岔气了。
相比其他涉疫城市,除了众志成城的坚定,这座“曲艺之都”还用骨子里的幽默,温暖了疫情时代的第三个寒冬。
幽默滤镜下,疫情不可怕
西安之后,天津作为首个与奥密克戎变异株交锋的城市,成为抗疫焦点。
截止至1月20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48例。
为了与病毒赛跑,拥有近1400万人口的天津已经完成了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并于昨日开展四筛。
防疫人员在寒风中日夜坚守,居民也要时刻留意采样时间。
但连续十几天紧张抗疫的天津并没有被压抑、恐慌的情绪笼罩。
相反,在严格的防控战术下,幽默的天津人用从容轻松的战略,成功把核酸检测升级为“曲苑杂坛”。
一轮核酸检测时还需扫码登记,但不会觉得排队时间长,因为等于免费拿到了听相声的VIP座席。
二轮核酸采取分时分段刷身份证登记的方法,志愿者在居民楼下快板、段子齐上阵,天津的才艺就是与众不同。
居家的天津市民也藏不住刻进DNA里的种族天赋,语言类作品刷屏。在全国见证下,天津人均相声演员的事算是解释不清了。
让叔不得不赞叹一句:哏儿都不愧是哏儿都!
今不如昔的天津经济
天津的奥密克戎大战吸引了全国同胞的关心,天津人也以特有的喜剧浪漫全网花式“出圈”。
但房叔发现,在大批表示对天津好感度倍增的网友当中,也不乏借热度抹黑天津的人。
就在2021年GDP出炉后,更是给了这些人发挥的空间。
揪着天津GDP下滑趁此唱衰,更有甚者指责天津人民贪图安逸,小富即安的思想阻碍了天津的发展。
毕竟曾经的天津GDP稳居全国前五,仅次于“北上广深”,如今却已经跌出前十。
房叔不否认天津最近几年的经济走了下坡路,但究其原因,天津面临的是大部分北方城市面临的通病:产业结构问题。
不同于南方的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北方长期以资源型产业和重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天津也不例外。
加上这些石油业、采矿业、造船业多是国有经济,天津就面临着延长资源型产业寿命、增加民营经济活力的双重难题。
所以房叔认为,经济短期下滑的天津正处于转型阵痛期,是产业革旧从新的必然发展过程。
此外,2015年突发的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也成了天津经济形势的另一转折点。
作为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应用到危险品原料在所难免。爆炸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8.66亿元,间接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并且,当时滨海新区作为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正以港口优势带动新区发展,尝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这场爆炸事故,导致天津港原有优势产业停滞,新型产业未崛起,再度陷入困境。
GDP≠生活幸福感
面对经济下滑、重工业关停等一系列难题,天津从没放弃过努力发展。
比如,为产业结构调整再打一剂“强心针”,鼓励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同时不放弃制造业“老本行”,把自身优势做强,与北京差异化发展。
过往天津的吸引力得益于自身的教育优势,并且落户简单,再加上靠近北京,所以自然吸引了一众北漂来津安家。
但靠近北京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城市自身吸引力不足,必然会面临人才流失。
未来留给天津的问题还是如何重新找到自身定位,真正留住人才。
当大家都在说天津“北方第二城”地位不保之时,房叔也想说,一座城市的好坏也不能单看GDP。
就这次疫情而言,就刚好让大家看到了天津骨子里乐观向上的那一面,而且对普通群众来说,生活在天津的幸福感可是一点都不少。
在大战奥密克戎中,能在疫情迅猛来袭时精准部署,天津的优质医疗功不可没。
作为抗疫“优等生”的天津,拥有49家三甲医院,人均医疗资源全国第一。
除此之外,天津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才真叫安逸。
首先就得益于功能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除了正常的保障内容外,天津医保中还有单独的意外伤害保险,不需要户籍人口单独购买。
退休待遇也很不错,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房价上更是退出恶性竞争,从房价收入比来看,在天津买套自己的房子可能不会像北上深那样遥不可及。
而且天津还是鲜少的低内卷城市。下班时间总体偏早,晚高峰能比北京提前1个小时。
有人说天津人缺乏奋斗的热情,但活得安逸自洽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选择?
///
奥密克戎来袭,我们看到的是天津从容应战,这场疫情中交出了接近满分的答卷。
但经济下行、人才流失等现状,又是摆在天津眼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房叔想说:寒雪寂寥初散后,就是春风悠扬时。
天津有本事硬刚奥密克戎,就同样有能力破了经济低迷的坚冰,让这里变成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当你在大城市两点一线早出晚归时,是不是也会羡慕天津人早上吃着热气腾腾的嘎巴菜,傍晚下班后在海河畔悠哉散步的生活状态。
在房叔看来,无论是灵魂还是肉体,都能在天津找到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