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寒,万物藏。所有的步伐都会放慢。
广积粮,高筑墙。我们通常这样挨过冷冬,世茂也不例外。
数月来,世茂动作不断。从前是“买买买”,现在是“卖卖卖”。那个曾经风云叱咤的“并购王”,似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四处奔走呼号的“甩卖王”。
遗憾的是,纵然有这般辛苦的姿态,资本市场也不会为此买单。
先是股债双杀,屡破十年新低;再有穆迪惠普连连降低信用评级;还穿插着和信托机构的恩怨情仇。
风声鹤唳里,世茂早已陷入十面埋伏的境地,尝尽了一套套“组合拳”的苦。
看完这张图,你或许更纳闷儿了:
世茂到底怎么了?究竟是什么推倒了债务恐慌的多米诺骨牌?而世茂集团的创始人许荣茂,又会不会成为下一个 “许老板” 呢?
而轻舟又能否过“万重山”?市场也在观望。
作为地产行业的 TOP10房企之一,世茂集团曾经给人一种 “大而不倒” 的感觉。
它不仅跻身中国房企销售额前十,“三条红线”,世茂也是一条未踩,成为第一批绿档房企。
标普、惠誉两家国际评级机构,曾给出了世茂BBB-的“投资级”评级。
——这意味着,世茂成为继龙湖、碧桂园之后,第三家获得投资级信用评级的民营地产开发企业。
为什么“优等生”世茂,纵是“三道红线”零踩线,画风却急转直下,各种资金链告急的信息满天飞?
抽丝剥茧,原因倒也清楚明了。一来是大行业遇冷,二来那就得从世茂本身找原因了。接下来,咱就一一梳理来看。
2020年开始,降杠杆成为了地产行业的政策基调。三条红线的实施,约束了地产企业的负债式扩张。2021年,政策更加趋紧,各种限价、限售、限购政策更是层层加码,年内累计房地产调控次数已经高达586次。
收紧的融资政策限制了地产公司的再融资,而按揭贷款额度的收紧一定程度上又使销售遇冷,去化回款变得缓慢,地产企业过去几年的高周转模式顿时失速。
在地产行业整体遇冷的环境之下,高杠杆的房企面临的严峻的短期偿债压力。
中国恒大、阳光城、花样年、新力控股、当代置业等多家大型知名房企都出现了债务逾期、违约的情况。
“钱紧”这个难题无差别地摆在了大小房企面前:已陷入困境的,焦头烂额想方设法纾困;隐患还未爆发的,也在千方百计未雨绸缪。
“暴雷”成为了2021年悬在房企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挺不过去的会是谁。
世茂也不例外。
曾几何时,“上海3万人抢购93套房”闹得沸沸扬扬,冲上热搜第一。
开售仅两天,93套房屋售罄一空。
势头下去没几天,卖方世茂表示:这房不卖了,统统退房!之前“像中了彩票”一样的几十位业主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定金都交了,为啥不卖了呢?原来,世茂这所谓的93套房,早就抵押给了陆家嘴信托。
这一闹,买房的和世茂扯起皮了——你以为你是在买房,其实可能是在帮房企资金周转。
买房的两手空空损失很大,卖方的世茂看起来倒收获颇丰:既拿到了低息贷款,又没有法律风险,还保住了公司资产不被廉价拍卖的风险。
一切“礼物”都早已被“明码标价”,世茂自以为赚得盆满钵满,殊不知一场信用危机,已经开始酝酿。
初现端倪在11月。彼时,一则“世茂与陆家嘴信托谈延期”的传言不胫而走。
一时间,风声鹤唳,股债双杀!当日,世茂集团股价大幅收跌超13%,多只世茂系债券价格大幅跌超20%。
纵然,陆家嘴信托随即就发布了公告,称双方合作项目运行正常,不存在逾期或需要延期偿付的情况。可对资本市场来说,似乎还是有些姗姗来迟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今年1月7号,因为一笔6.45亿的借款,中诚信托则和世茂公开“掐架”。
中诚说怪世茂违约,世茂说中诚抽贷,双方各执一词,打起了嘴仗。
随之,全球顶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再次下调世茂评级,至B2。短短几个月,世茂就从“投资级”评级一路跌落到“垃圾级”。
这无疑是一场更加来势汹涌的较量。低调了一整年的世茂终于站在舞台中央,在四面八方的聚光灯之下,应对着突如其来的考验。
时间拨到一年以前,世茂是那个手里攥着钱、迫切寻找并购标的豪横公司。时间拨到两年以前,世茂是那个拯救中小房企债务危机的“白衣骑士”。
回顾这一趟世茂的并购之路,得从2019 年初,许世坛接过父亲许荣茂的权柄,成为世茂新一任总裁说起。
如果说,世茂在做过中医的许荣茂掌舵下,以稳健发展著称。那么,当它到了这位从基层地产销售做起、耗时22年才接棒的许世坛手里,就激进得多了。
从时年3 月开始计算,世茂曾在短短 80 天内,斥资近 200 亿元,一举收购了泰禾、万通等房企旗下超过 20 个项目。
在2019年的房企收并购排行榜里,世茂紧跟融创,窜升至第二。至此,世茂在业界拥有了“并购王”的名号。
最直观的影响是世茂体量的迅速扩张。2018 年,世茂集团的总营收为 855.13 亿;而到了 2020 年,世茂集团的总营收就上升到了 1353.53 亿,2 年时间营收大增 58%。
可是,跑得太快,会丢了灵魂吗?
拿一笔业界闻名的收购来说。
2019年泰禾暴雷,危机之际,世茂投入85亿元将其部分优质项目收入囊中,而这笔成本,高达当年营业利润的78%。
但项目收购后的变现之路似乎并不太顺利。一处南昌院子,从收购到正式复工,徒徒虚耗了整整2年。
一边是高成本、变现难,一边则是日益沉重的总负债。2020年上半年,世茂集团总负债高达4143亿元,2021年上半年则为4636.33亿元。不仅如此,美银证券报告估算,世茂集团的表外负债高达1200亿元。
如此看来,倒不难解释此后世茂的资金链是如何紧张的了。
不管怎么样,危机就在世茂眼前。要想活下去,没有更多的选择。
世茂只能加速出售资产。
此前,世茂的一份报价超770亿元的资产包待售资料在业界流传。
资产包里都是往日里令人眼红的优质资产:除了世茂深港国际中心外,在世茂重仓的一线城市上海,更多优质项目也出现在出售清单中,包括世茂集团总部大楼上海世茂大厦、上海世茂广场、蒲城小区等。
这无疑是世茂抛出的一份”硬核“自救包。大有一番许世坛“断臂求生”的姿态。
这一幕也让人想起几年前王健林5折卖出万达酒店的动作——唯有先活下去,才有翻身的余地。
如此力度的筹集资金,世茂似乎看到了一线生机——
守住不违约的底线,才是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