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聚焦
2年时间,出现28次“万人抢房”!房价倒挂成根源,经济日报回应
6月13日央视报道,浙江杭州的一处楼盘推出959套房,大约6万人参与摇号登记,中签率低于2%。钱江晚报的一则报道更叫人哭笑不得,一位来杭工作六年的30岁单身姑娘,看房5年时间,摇号36次,屡次充当摇号“分母”,年龄越来越大,梦寐以求的房源却越来越遥远。无独有偶,深圳限价盘重现百万喝茶费,千万身家富豪们蜂拥而至“打新房”,成都超4万人抢786套房创年内记录,从苏州、无锡、上海、南京到北京,四处蔓延着抢新房的热潮。
为什么人们狂热至此?
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利润的地方,资本必然无孔不入。
据每日经济新闻6月12日报道,根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5月杭州融信澜天“万人摇”至今,万科、绿城、卓越、龙湖、保利、远洋、万象等28个项目摇号人数过万。其中2019年10月前后开盘的两个项目,中签率仅为0.66%和0.77%,刷新杭州摇号中签率新低。
划重点:2年时间,28次“万人摇”!
几十万购房者寄希望于“买房致富”,这种听起来异常荒唐的事,也在西安、成都、南京、深圳多地上演。投机情绪成风,万人抢房的根源,其实还是“房价倒挂”。
上文说了,新房的限价,导致一二手房动辄出现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价差,而限价盘的根源,是各地为了严控房价上涨所采取的必要调控措施。
对地产商来说,在2016-2017年拿的高价地,因为终端价格被控制,只能忍痛入市,最终造成“面粉价比面包价还贵”的现象。但是,开发商是逐利的,他们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卖一套亏一套,开盘时购房者抢来的低价房,必然会在其他环节找补回来。此时,我们就看到了各个城市因为“价差”形成的特殊景象:比如,摇号寻租,捆绑车位装修,新房供应减少,刚需拿不到房票。
捆绑车位和装修,成了开发商提升利润的重要途径,更有甚者,最近几年我们看很多城市的新房从“精装修”变成了“惊装修”,业主在交房后怨声载道,就连业内人士都感叹:最近两年的房子,是从业以来质量最差的,一直在劝周围的朋友不要买。
房价倒挂造成的后果远不止此,本来限价盘是给低收入者的刚需准备的, 具备首套房资格,身上没有背着房贷,这就是所谓的“房票”。但是,巨大的“价差”,引来了大量投机客的追逐,他们发动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去摇号,买到后不管是转手还是等交房,都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中签率走低,必然会造成真正的刚需无房可买。既然是“限价”导致的种种弊端,是不是取消限价就可以了?当然不是。
01 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土地永远都不够。
一二线资源稀缺,地价上涨传导至房价,各大城市加速卖地,如同口罩有利可图后,厂家千方百计扩大产能,完全是一个路数。
以2019年为例,2019年全国50大城市合计卖地共4.41万亿,同比上涨19.33%,刷新了历史纪录。
部分城市的卖地收入超过2000亿,其中属杭州最多,达到了2836亿。其余像上海卖地1992亿,广州1864亿,苏州1850亿。
这些土地之所以能卖出去,与常年流入的人口增量密不可分,去年广州、深圳、杭州、宁波流入人口位居全国前四,每年几十万人的流入,还都以年轻人为主,有人口就意味着有需求。一块土地卖出去,一个小区建起来,只能满足少量人的购房需求,这还没算当地的刚需置换家庭、拆迁户买房需求。
源源不断的购房需求,地价上涨后还要稳住终端的房价,不使用限价根本没办法。
2,稀缺品的供应,只能靠“管制”来分配。
对稀缺品来说,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来分配,都不是万能的。
之所以成为“稀缺品”,就是因为拼尽全力都没办法扩大供给。
因此,限购、限价等调控措施,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刚需群体能享受到“相对公平”,而非“绝对公平”。
想让房价不这么离谱,不是卖地、做大都市圈就能解决的,而是教育、医疗资源能否下沉。
这就涉及到房地产市场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了,也不是短期调控能一劳永逸解决的事。
《经济日报》近日专门就此现象发表评论文章:价格倒挂警示必须坚持“房住不炒”。
文章指出:如果从“房住不炒”定位出发,楼市调控工具箱中最具针对性的措施,不是同时抑制改善性需求的限购,更不是导致新房、二手房市场价格倒挂的限价,而是切实抑制炒房的限贷和限售。特别是限售,对贷款炒房和完全使用自有资金炒房,都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随后,文章还以海南为例,在以商品房现售制度为主的基础上,将在上市时间设定为交房并取得房产证后至少3年以上乃至更长,同时对二套及以上房采取差异性限贷乃至限购措施,就能起到遏制房价投机的作用。经济日报是全国经济类报刊中权威性、公信力最强的报纸,这一番回应可以说直指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软肋。
对投机者来说,限购的“房票”可以绕过去,限贷的资金可以过桥,限价的楼盘可以产生“差价”,但是,对买房赚差价的人来说,房子一旦买到手里卖不掉,甚至还要持有七八年时间(包括不动产权证办理的时间),任何人都会打退堂鼓。
不光是限售,想要从根本问题上解决万人抢房的“顽疾”,除了加大限售力度以外,增加多主体的供应,大规模的增加集体土地入市的体量,增加租赁房的供应,多留下一些城中村和小产权房,让刚需住有所居,才能遏制房价突飞猛进。
来源:蓝白观楼市
热点追踪
5月70城房价出炉:57城新房价格上涨 银川涨幅最高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统计显示,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57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银川涨幅2.1%领跑。四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5%、0.8%、0.3%和0.6%。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孔鹏解读称,5月份住房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价格略有上涨。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均略有扩大,二手住宅涨幅与上月相同或微扩。
对于新房价格相关问题,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5月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为57个,相比4月份的50个有明显增加。总体上看,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继续增加,这也说明各地楼市的走向基本一致。5月份各地楼市交易实际上是超乎预期的好,尤其是部分大城市楼市交易较好,这多少会影响市场预期。另外很关键的一点是,各地预售证政策明显放松,高端项目入市自然也会影响房价的结构。
严跃进表示,从新房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名单看,银川的房价环比涨幅相对较大。此类城市实际上处于一个补涨的阶段,而且城市规划相对较好,在市场交易反弹的时候,价格容易上升。而从房价下跌的城市看,海口、三亚和北海等城市跌幅相对大,这也说明投资投机需求进一步被剔除,类似城市房价降温进一步说明房住不炒导向的落实。
此外,严跃进表示,从二手房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名单看,北京属于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实际上北京在此前出台了学区房政策后,确实出现了加快交易的现象,这使得相关二手房的价格容易反弹。所以从后续房价管控的思路看,需要积极做三点。第一,对近期的各类政策出台需要积极评估影响,尤其是要防范恐慌性签约的现象。第二,对于中介等机构的营销行为积极管控,防范价格炒作。第三,要积极建立二手房价格监管体系,促进房价的稳定健康运行。
来源:中国商报
楼市观点
专家称通胀预期消失,房价上涨的基础开始动摇
最近的楼市,相对来说有点火热。如果你随便问几个买房的朋友,为什么现在要买房,得到的回答中,比例较高的仍然是投资。为什么现在要投资房子,说得较多的理由是防通胀。在M1和M2增幅都创出了两年的新高后,尽管央行报告认为住房总体供大于求了,城镇家庭户均住房达到了1.5套。为了预防通胀之中财富的缩水,有闲钱还是买房好。 这就是最近买房人的普遍心理。
其实,在个人担心通胀之时,咱们专家们更担心的是通缩,通缩的影响远大于通胀。
买房人正因为在M1和M2的共同增长之下,买房成了大家防通胀的有效手段。
但是,根据当前的经济表现,咱们的专家们却不这么看。专家们的观点恰恰有一点相反。
从以上截图内容看,专家诸建芳及刘博阳是认为今年没有通胀的,反而是是通缩。其它主依据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CPI增速可能变动为负。
所以,通胀预期消失,通缩到来,房价上涨的基础也就开始动摇。昨于,北京新发地暂时休市,与之关联或周边的门面也有暂时关闭。前期张文宏医生就曾提醒过,预防二次传播。新发地暂时休市做得及时且高效,如果类似情况在其它地方出现,那么CPI增速变动为负就没有悬念。通缩也就没什么值得怀疑。
所以,从央妈放水的流向看,是直奔实体经济而去,而实体经济流向个人的口袋还需要一个过程。例如,不管是新基建还是老基建,其建设之后才会以工资或其它的方式增长百姓收入。有收入的增长才有房价的上涨。如果大家的收入都还没有增长,这一波买房需求消化之后,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会出现下跌。
关于房价的认知,有人列出了一张房价不会下降的理由(如下图),总计列出了房价不会下跌的12理由。这十二个理由,被广大买房人津津乐道。
针对房价持续上涨的这十二个理由,也有人发表了不同意见。其理由是,建材价格及人工价格是构成房价之中很小的一部分,不足以撼动房价。列如,在同样的楼市之,燕郊房价从4万元跌到2万元不到,鹤岗、玉门几万元一套房又做何解释。以前的房价和现在的房价差距不是成本差距的拉大,而是利润空间的拉大,成本涨一千,可能对外销售的价格就要涨两千三千甚至更多。即使房价涨到了10万元,其建筑成本也只有几千元,房价涨的是利润空间,不是因为成本。
涨价的当然还有地价。
而房价上涨与下跌其实还是受供需关系决定,尽管居住需求得到了满足,投资的预期还是存在。在房子的金融属性没有改变之前,居民买房的动力就不会消失。
当然,户均1.5套房之后,即便金融属性再强,也有需求到顶的一天。这一天正在加速赶来。例如,到2035年劳动力人口减少1亿人就是证明。这恰是楼市发出的真正降温的信号。
来源:房价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