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舒怡
贝壳找房近期正式启动赴美IPO事宜,在业内人士预测其前景大好的同时,贝壳三年来累计31.5亿元的亏损显得颇为刺眼。最新数据表明贝壳2020年Q1净亏损12.31亿元,已超2019年全年亏损总额的一半。
营收亏损齐飞的贝壳为了填补疯狂烧钱的漏洞,不得不收缩员工工资,并且还有许多隐忧。其中最大的一个是贝壳挥之不去的垄断嫌疑,连续数年来引起业界同行不满。除此之外,房源真实性这一房地产行业的顽疾,在贝壳平台上没有像其宣称的一样真正根治。
赴美IPO固然可以带来巨额融资,但是它能帮贝壳填补这些问题吗?
疯狂烧钱的背后,压榨员工?
2019年,贝壳找房实现460亿元营收的同时,成本支出达347亿元,同比增长59.6%。其中佣金成本支出近306亿元,占比近九成。
其中,对内佣金和提成支出达194.4亿元,占总营收成本的55.96%。除此之外,2019年贝壳含员工薪酬及行政支出在内的一般管理费用为85亿元,其管理费用率在同行业内达最高水平且仍在持续增长。
此前有媒体报道贝壳为控制成本调整了基层经纪人的薪酬架构,据估算,一名链家员工到手的工资缩水近三分之二。
而在网络上有不少贝壳的房源摄影师指出贝壳每月更改绩效计算规则,工资越来越少。同时工作常处于没午休、加班近午夜、体力消耗大的高压状态,贝壳官方微博上展示了多位诸如此类的摄影师,言语中暗含鼓励之意。
近日中国科技新闻网在报道中指出,贝壳旗下的链家疑似存在偷漏社保的情况,某员工在离职前一直在上海链家工作,但6年间签的5份合同都是外地合同,入职的是深圳分公司,该分公司参保人员为0人。但链家方面暂时未予以回应。掌握话语权,难逃垄断嫌疑
自贝壳找房上线以来,"既想当裁判又想当运动员"的质疑就一直存在。针对贝壳的反"壳"联盟屡见不鲜:从2018年以安居客为首发动的"反贝壳联盟",到2019年浙江金华的《反壳联盟条约》,再到2020年4月江苏盐城的共同抵制倡议。这一现象不难理解。
中介公司进入贝壳平台后,需要录入房源和客户信息——这是最核心的痛点。在腾讯《棱镜》节目中,有业内人士控诉贝壳平台能够获取其房源和财务数据,并且有作弊的机会把这些数据传给它的"亲儿子"链家和德佑。
前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发声表示,具体操作中,链家和德佑可以优先获得贝壳的盘源。如果贝壳将业务交给其他中介,就只能有8个点的平台费抽成。
事实上,贝壳凭借着庞大的体量在行业内逐渐掌握话语权,其《楼盘字典》已经收录房源2.26亿套。如果其他品牌商不入驻,就有可能面临客源流失的风险;但如果与贝壳合作,就要多出一道平台费,最终为贝壳"打工"。
有行业人士称,贝壳抬高佣金抽取比例和渠道费。针对部分销售压力大、急于回款的项目渠道费用占比为3%-8%,海南的部分远郊项目甚至高达10%-15%,
一月前,据媒体报道,贝壳找房被曝向武汉加盟门店加征30%服务费,如果不签协议就没有流量,对于因疫情受重创的武汉门店来说雪上加霜。
此外,贝壳不仅包涵行业上中下游的业务,更把触角伸向了其他领域。今年三月贝壳上线第三方金融服务,提供租房分期、装修分期、赎楼担保等服务,旗下已获7张金融牌照。四月推出的"被窝家装"APP则进军家装市场。
但有垄断嫌疑的贝壳不断延伸服务链条,对于行业和消费者来说,是幸事还是灾难?
真实性顽疾仍在
去年4月,贝壳与安居客隔空开始"互撕大战",互相指责对方盗用房源、周边配套设施图片等图片数据。其中反映出房源真实性问题仍然根深蒂固,一套房源照片被多套共用,与实际存在差异等问题突出。
2019年年底,贝壳找房被曝出存在超范围获取用户隐私、泄漏用户信息的情况,但这一问题并未被根治。今年4月,有用户在投诉平台上反映自己的自主房源信息被挂在了贝壳APP上,工作人员态度恶劣,拒绝承认侵犯隐私,无法给出合理解释。
近期,1818黄金眼报道,杭州李先生通过贝壳找房APP买下一套二手房后发现其年份实为1988年。买房前中介方称是1997年,APP上则显示为1996年。事发后各方都推诿责任,德佑中介称房源信息是楼盘字典自动生成,而贝壳方拒绝承认错误,只表示会和客户协调沟通,最终结果不得而知。
投诉平台上有关贝壳找房上的中介欺骗消费者的帖子不在少数,包括引诱收取意向金、提供虚假信息等问题。
名为"忠肝义胆范厨师"的用户列举了在贝壳找房德佑中介购房时遇到的种种问题:私下收费、提前收费、服务态度差、不协调买卖方矛盾等,此外该用户在办理过户时才发现房子没有解除质押,而中介方拒绝承认过错。
都说资本市场是讲故事不讲感情的,面对资本,贝壳找房也许能够讲好自己的故事、让资方看到它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估值,从而俘获它们的心。但是面对旗下员工、业界同行、消费顾客的时候,贝壳找房能打动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