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曾经,浙江卫视一档《我不是明星》,让很多星二代走进观众视线,同时,也将明星家庭“琐碎”前置于观众面前。
节目中一个重要环节,星二代的助阵嘉宾格外引人注目,其实,这应该也是节目的一大看点:亲情、友情、人情。小小舞台,人间百态。
特别是家庭关系较微妙的星二代,更是节目中不可不打的一张亲情牌。
于是,主持人赵屹鸥拿星二代李大海说事了。
李大海,有个很有名气的父亲——李成儒,在商,惊天动地;在演艺圈,他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演员;作为父亲,他更是与众不同。
或许,有人听说过,李大海和他妈生活在18平米的蜗居里,足足28个年头,而他的父亲却住在离故宫不远处的一栋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天壤的差别让人匪夷所思。
为什么会这样?李成儒为什么对儿子这么狠?
随着《我不是明星》节目的推进,李大海和李成儒父子“情仇”慢慢浮出水面。
是悲是喜?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
01
李成儒的人生可谓荒诞传奇,所以,他想将自己的经历在儿子身上重放一次,恰好,他的婚姻给他创造了条件。
1984年,李成儒结婚,婚房18平米。
1985年,李成儒在这个房子里有了儿子。离婚后,李成儒离开,这房子留给了前妻和儿子。
这里也是李成儒的根,他大哥也住在这里,和他们家公用一个豆腐块厨房。
房子没有卫生间,小胡同有公用的。
7岁的李大海,在父母离婚后高中念到高二就辍学了,他无心学习,羡慕同学上、下学有父亲用自行车接送;羡慕同学穿名牌衣服、鞋子;羡慕同学有喜欢的女生可以大胆表白。
缺少父爱的孩子内心是卑微的。
当他知道自己有个会赚钱,很有钱的父亲,而自己缺衣少食,他想证明自己的欲望就一天天强烈。
他也是个孝顺的孩子,所以,带着矛盾和挣扎的心理,过早闯入社会,一为妈妈分担点经济压力;二想让很少见他的父亲多点对他的关注。
只是年少懵懂,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怎么施展拳脚?
他的第一份工作自然很卑微,做餐厅服务员。
不过,他很能吃苦。卖力的工作,得到了老板的认可,老板安排他到后厨做事。
毕竟是一份苦差事,又挣钱少,他想到了街头卖艺。
他歌唱得不错,于是就拿着吉他在酒吧街上唱歌,若有人点歌,一首歌可收入10到15元钱。
当时的行情是一首歌七八块的样子,由于唱得不错,后来在酒吧唱。
没多久,他又厌倦了,又换了一份卖眼镜的工作,一个月能挣800元左右。
在他跳来换去的时候,他背后有一双眼睛一直在盯着他,那就是他认为不关心他的父亲——李成儒。
李成儒觉得这孩子没有出息,欠锤炼。
02
当然,李大海回不到李成儒生活的时代。
李成儒,1954年11月25日出生于北京,不到3岁父亲去世,母亲拉扯11个孩子,他排行老九,过着居无定所,家无隔夜粮的生活。
为了填饱肚子,他曾经在人家马槽里和马抢饼吃,能吃饱是最开心的事。
没有房子住,举家搬到西山北庙暂住一年半,几乎是处于饥不果腹的状态。
每天,母亲就带着他们到农民收割完的农田捡一些遗漏的粮食,什么薯根、薯须,运气好时还能捡到一些白薯。
那时的农民也有吃不饱的,他们也要捡一些作为口粮的补给,城里来的人要在人家地盘上“抢粮”,难免武斗。
6岁的李成儒和四哥五哥为了各占一垄捡白薯,和农村孩子打得头破血流,当他们看到篓子里有二三十斤粮食就觉得打一架很值。
碰大连雨天,揭不开锅,母亲就冒着大雨,到人民公社去偷玉米。
那可是性质问题啊,若被抓,就是盗取人民公粮。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李成儒的成长经历不亚于一部血泪史,毕竟是历史的原因,他出生在贫穷落后的时代。
但他固执地认为,男子汉,不论生在什么时代,都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自己生的儿子也必须是条顶天立地的汉子,现在机会有的是,莫想靠老子混饭吃。
03
曾经,李成儒当过工人、干过剧务,也做过商人。
12年经商挣得身价过亿,却在外汇市场一夜赔得精光,他体味过生死两重天。
但他觉得他是一条汉子,跌倒了就蹭地爬起来,自己扛着,不怨天尤人。
求人不如求己,李成儒就是凭着这份执念,在经商失败后,闯进演艺圈。
李成儒5、6岁就爱唱京剧,他也有想当演员的梦想。
但他刚进入演艺圈,就有人给他泼冷水:形象既不是高大全,又不是奶油小生,更不是特别丑,想闯出点名堂来,玄。
李成儒想着,形象不行,就先修心。他觉得一个演员应该是个生活多面手。
于是,他开始多方面的积累,他练就成:
纯正的北京味
很地道的京剧唱腔
很地道的京城方言
练得一手好字,他喜欢王羲之的字,《龙须沟》片名就是他亲笔题写。
2009年,他4尺整纸拍了3万。
他保龄球也打得很好,最高分打到298分,与满分仅差2分。
2000年,他教主持人鲁豫打保龄球,他说影视圈会打保龄球的几乎都是他的学生。
因为他喜欢做什么,是什么,而不是做什么像什么。
一个人,心中装着这样的目标,不愁做不到人上人。
1994年,李成儒在导演赵宝刚《过把瘾》中饰演钱康,1995年,在《东边日出西边雨》饰演吴永民,都不是大角色,但他都演的很认真。
2002年,凭借《重案六组》曾克强一角获第12届北京电视春燕奖电视剧优秀男主角。
他算得上一个大器晚成的演员,也是个实力雄厚的演员,有人说,他敢把京腔味恰到好处的融入到角色中,让他的本色在角色中闪光。
他的确很有个性。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京腔京韵,在老舍先生诞辰110年之际,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老舍先生的《龙须沟》翻拍成电视剧。
2009年,在人们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自编、自导、自演《龙须沟》。
当时,他向台领导说:想拍一部历史性、艺术性集一体的《龙须沟》,领导很慎重,在全国各电视台询问,结果南方电视台没有一个看好叫座的,说京味浓,且脏、乱、破。
但李成儒就是这样,他决定的事情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他坚持要拍。
结果在北京台一播出,收视率一开始达到3.5,中间达4.82,最后达6.9,他如释重负。
一路过关斩将,做什么成什么的李成儒,想要儿子复制他。
只是,处境不同,心灵难通。
李大海觉得,父亲有钱,就应该关照到他和母亲的生活。
2007年,北京房价下调,李大海想给母亲买一套大一点的房子,就到处看房,然后,第一次向父亲李成儒开口,心想:这是正事,父亲肯定会答应。
结果,李成儒没答应,他坚持说:“我可以打借条。”
但还是被父亲无情地拒绝了。
李成儒说:“你没有能力,你就不要做这样的事情,我不会借给你,你还不了。”
谁都想望子成龙,都想激将孩子,但李成儒其手法太残酷。
在儿子想通过《我不是明星》证明给他看时,他的一瓢冷水从头浇到脚:
我不仅不支持他而且反对
我一直没有肯定过他
他是无病呻吟
父母离异是父母的事
他身上没有男子汉的气魄,一事无成,狗屁都不是
他当然希望我能帮他,甚至希望我去给他找嘉宾
我不支持不反对已经很不错了
《我不是明星》自己若闯不过,就别走这条路
一段几乎冷血的独白。
李成儒朋友问他:“你为什么不能像你母亲一样拿着命包装你儿子呢?”
他说:“培养孩子的独立、应变能力,必须让他吃苦,而不是直接砸钱。”
04
李大海几乎是在对父亲的绝望中含着泪水挺进总决赛。
李成儒看到儿子在他的打压下,并没有退缩,而是越战越勇,所以在成都拍戏接受采访时,有媒体问到这件事,当时他表态:“只要我儿子进入总决赛我就去当他的助阵嘉宾。”
李成儒没有食言,这一天他来了,李大海也向父亲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获得季军。
赵屹鸥现场问李成儒:“这次他成功了,你支持他走这条路吗?”
“除非他在浙江体育馆开个人演唱会观众爆满,100万人买不到票,否则,休想。”
这次,李成儒虽然话说得硬邦邦的,但语气中明显能够感受到一个做父亲的爱和期许。
“人,买什么东西都不要买最好的,要买最贵的。”,这是李成儒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儿子的期望。
李大海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选择和父亲和解了。只是过程令人心酸。
在爱里,每个人的心都是温润的,只是有时候被坚硬的外壳包裹着,不想轻易示人,特别是有些特殊环境的家庭。
比如李成儒父子,李成儒觉得,若一开始就给到孩子富裕的生活,就如给到孩子一颗玻璃心,会一击就碎。
当人们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今天,李成儒却反其道而行之,着实令人费解。
比起孩子的成才,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值得关注。
现在,李成儒父子虽然和解了,但李大海的内心还是时时在被“自信”拷问,他怕在演艺圈发展,怕自己达不到父亲的要求,他唱父亲喜欢的京剧,却担心父亲会骂他。
李成儒,在儿子需要父爱的时候缺席,内心只希望看到一个成功的儿子,而孩子的身心健康他却视而不见,你赞同李成儒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