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无缝衔接下的一站式生活综合体——京投发展·岚山

发布时间: 2020-09-24 08:00:26 来源: 新浪

太行之首,神京右臂。Aedas在北京海淀区西山山后区域打造了一个“看不见的车辆段” ——京投发展·岚山。项目位于海淀北部地铁16号线始发站的车辆段上盖,集办公、商业、文化、住宅多种业态于一体,与轨道交通无缝衔接,错落的布局和起伏的建筑轮廓,让建筑群犹如西山山脉的自然延伸,藏匿山林,隐逸峰峦。

由于16号线北段早已开通投入使用,如何将已建成的车辆段与上盖协调相融的同时,充分利用空间,消弭高差影响,避免城市割裂,使建筑轮廓及天际线与西山环境自然相融,并在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且同类产业竞争的情况下,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生活产业场所,使其成为加强与市区连接的重要战略节点,成为设计的关键。

“藏”“露”间融于西山

“对于拥有地铁的城市,车辆段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它占据了大量空间,很容易出现割裂城市的局面。面对地块周边优美的自然风景,希望项目可以成为西山风景的延续、文脉的承接。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让它融入其中,成为一体。”Aedas董事梁志华如是说。

设计依据地块高差现状,将用地划分为三部分,其中落地区用做商业办公,库区上盖区为居住,咽喉区上盖部分分为人文公社及文创产业园。并从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中获取灵感,以西山弯曲连贯的山峦为蓝本,根据不同业态及其所处位置,打造了不同形式结构,外形连绵起伏,空间内藏逻辑,完美诠释隐逸的目的。

沿街片区建筑布以围合形式布置,完整延续的建筑立面,斜坡式屋顶高低错落,将建筑空间延续至远山,形成强烈的在地特征。咽喉区上盖部分,整体结构自下而上延展,建筑高度不一,犹如山脉连绵起伏。住宅区域以不对称的公建长坡屋顶、起伏的住宅屋面,呼应山体景观,打造出多样化的生活环境。

从屋顶轮廓、起高度和错落布局,多角度模拟山体景观,以“藏”“露”结合的手法,回应山峦的韵律,展露起伏而不突兀的天际线,让建筑群与西山环境和谐相融,夜幕之下,极具辨识度的结构形式宛如多彩山川。

设计营造了多层级立体景观,办公区的下沉花园、住宅区的景观大道、建筑间的景观公园以及美化界面的竖向景观,增强舒适度与私密感的同时,营造了大量自由交流的绿色公共空间,与周边景色自然相融。

TOD无缝衔接下的一站式生活综合体

“作为贯通南北的地铁16号线首发站,它承担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与交通换乘立体接驳无缝衔接的TOD综合体,是一切的前提。”梁志华秉持TOD站城一体化理念,将轨道交通与业态功能无缝衔接,并考虑到不同业态间的通达性,为不同目的地的访客、车流规划通达路径。

设计巧妙利用车辆段的高差条件,于地铁出口处打造了下沉式花园,将自然光引入地下,模糊室内外界限,形成立体绿色景观,引导地面与地下人流。并充分强化与地铁站点交通接驳,在地下连廊处打造商业街,用商业空间承接地铁出入人流。

地铁口处设置的独栋商业文化建筑,巧妙地通过商业业态消弭高差劣势并通过三个竖向交通核心组织垂直交通,承载交通功能,为解决早晚高峰期人行交通,设计设置独立的办公交通核,通过办公与商业的人流分离,提升通达体验,既方便生活,也创造出全天候、无惧日晒雨淋的公共出行空间。

同时,设计规划了室内外多条通往住宅的归家路径,以营造私密宁静极具禅意的通达体验。访客可穿过商业建筑内部借由空中连桥,住宅北入口的节点广场,便捷直达,无惧风雨。广场中间处的圆形装置与车库的室内大堂巧妙连接,将轨道、公交、私家车、步行多途径人流交汇于此。如果住户想要享受绿色美景,可由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商业室外阶梯通达,在拾级而上中远眺西山。或是经由住宅西侧的景观之路,在上下起伏的坡道中尽享绿意。

设计为访客的出租车、住户的私家车、办公、幼儿园接送以及货车车流设置不同通达路径,实现分流的同时,也保证便捷通达。其中,落地区机动车通过坡道直接进入地下车库,通过人车分流,保障作为行人的主要出入口的落地区广场的安全性。并通过开发连接线将地块东侧与军温路及车辆段南街连接,为住宅区提供便捷出入交通。

生态美学下的高科技产业带

项目地处北京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区别于周边同类产业,设计将其定位为生态美学办公园,以中国古典庭院为蓝本,采用围合式布局,在喧嚣中营造宁静宜人的办公氛围。

落地区办公楼首层利用通高的入口大堂空间,充分展示内院内敛而生态的庭院空间,树立企业形象,同时辅以会议接待等功能空间。二层处打造了尺度宜人的内向花园庭院,围绕着庭院组织流线,任何角落都能享受到绿色环境,为快节奏的工作提供宜人的环境。内院中采用水景与天窗的设计,为下方的接待和会议空间创造了丰富的光影效果。上方悬臂式会议室,可俯瞰院中美景,营造轻松的办公氛围。办公建筑之间通过风雨连廊彼此衔接,提升通达性。

咽喉区以山的尺度设计建筑群形象,将零散的建筑单体南北向错落围合形成中央下沉式广场和庭院空间,增加建筑采光面,并为园区提供开放舒适的公共空间。挑空的设计与室外平台大大丰富了花园式办公组团的立面,同时提供了多层次的小尺度共享交流空间。

“我们希望通过车辆段上盖的充分开发,在集约土地的同时,缝合片区,让车辆段成为推动片区发展的助力,而不是形成割裂的原因。并以生态美学办公综合体区别周边产业,联动配套商业和住宅形成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片区的发展。”梁志华如是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