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建筑业的发展空间不是靠盖房子、修高速来实现的
第一财经
作者:缪琦
建筑业信息化要跳出信息化思维,走向产业互联网思维。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但这个空间绝不是靠盖房子、修高速来实现的。”
在10月30日举行的中国数字建筑峰会2021·企业家百人论坛开幕式上,重庆市原市长、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席黄奇帆对双循环下的建筑产业数字化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黄奇帆表示,当前建筑业数字化存在三个主要障碍。
首先,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链长,参建方众多、投资周期长。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的数据和信息难以跟随项目而流动,形成不易交互的信息孤岛。
其次,参与单个项目的工程队数量众多,尤其是中小型工程队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颗粒度粗糙,使得信息化手段难以推进。
除了建筑行业本身的挑战之外,建筑全流程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较低。
“当前建筑业数字化投入比例低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而是要注意数字化的投入产出比。”他认为,经常听到信息化、数字化投入比例过低,限制了行业数字化发展,但中国建筑业自身的产业结构注定了我们过去的信息化投入比例,因此这个数字有参考意义但没有绝对说服力。
因此,更应该关注的,是数字化如何能够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必须要让企业看到数字化投入的必然性和价值所在,重塑建筑产业生态。正是由于基数低,中国建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的空间更大,收益更值得期待。
与此同时,建筑业信息化要跳出信息化思维,走向产业互联网思维。数字化和信息化是一对紧密相连,又有所不同的概念,目前在建筑业还存在混用现象。
在黄奇帆看来,信息化是向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的流程要效益,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但对建筑业自身的业务规则没有太大影响。而数字化是向建筑产业生态要效益,要激活整个建筑行业的数据要素。信息化关注的核心是流量,数字化关注的核心是商业模式。也就是建筑产业互联网。
“数字价值的挖掘不是历史上的IT部门能够做的工作,而是整个建筑行业企业的战略调整,需要企业领导者改变思维模式,全方位地做好规划。”他说,所谓建筑产业互联网,是通过推动建筑产业的各个参与者的互联互通,改变产业内数据采集和流通的方式,并运用区块链等技术,保障产业内数据交易的可信性,进而改变产业的价值链,提升每个参与者的价值。
黄奇帆提出,推动建筑产业数字化有三个关键要素。首先,要以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客户体验决定了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其次,要以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再次,要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信息协同和产业效率的升级。
他表示,建筑业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紧抓新基建的历史机遇,创造建筑产业与互联网新业态,改变建筑产业的商业模式,打造开创性的、万物互联时代的中国式数字建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