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赚钱效应升温,风格却不断切换,抓住低吸潜伏的好时机!立即开户,踏准节奏,不错过下一波大行情
来源:识基荟
1. 对待自己的身体要像唯一拥有的车一样
巴菲特说:“在我十六岁的时候,我脑子里只有两样东西——女孩和汽车。
如果这时有一个精灵出现在我面前,对我说:‘我会给你想要的那辆车,它明早就会出现在这里,一辆全新的车。
我应该会问:‘有什么条件吗?’
精灵会说:‘只有一个条件。这是你一辈子唯一拥有的一辆车。你要开一辈子。’
你猜我会怎么做?我一定会把使用手册反复读五遍,然后把它存在车库里。只要有一点刮痕,我就会立马去修理,因为我不想它生锈坏掉。我会把它当做宝贝一样,毕竟这是要用一辈子的东西。
这辆车就相当于是你的身体和头脑。每个人都只有一副身体,一个脑袋,都要使用一辈子。
这两样东西要多年使用不是难事,但是一旦你不好好爱惜它们,也许它们40年后就会罢工,就像那辆车一样。
我是在说,你现在所做的一切,就决定了你的身体和头脑在使用10年、20年、30年后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2. 为你最钦佩的人/公司工作
巴菲特说,他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我毕业后应该到哪工作呢?
“我的回答非常简单,为你钦佩的人或组织去做事。反之,如果仅是因为对方看好你的简历,或者承诺给更高的薪水,这样的职业选择在我看来简直是疯了。
不久前我回哈佛大学出席商学院的会议,一个很优秀的年轻小伙子到机场接我,他说,‘我从哈佛本科毕业,此后为X、Y还有Z公司都工作过,现在我又回到这里,我觉得再增加一段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的经历我的简历就完满了。’
我说:‘那是你想要的吗?’
他回答:‘不,但那会是最完美的简历。
我说:‘你预计什么时候开始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他说:‘总有那么一天吧。’
我说:‘你知道吗,你的计划在我听来就像是在为你的退休生活储蓄能量,没多大意思。’
所以那次,我告诉哈佛的同学们:去为你最钦佩的人工作吧,无论TA是谁,结果都不会太坏。因为你每天早晨都会愉快地起床、上班。
几个星期以后,院长打电话给我:‘你对学生们说了什么?他们现在全部变成自由职业者了。’
为什么要在你最钦佩的人身边呢?巴菲特在他大学毕业后服兵役的经历很好说明了这个道理。
“National Guard是一个很民主的组织。基本你在外面做什么都没关系,而要想融入那个群体,你要做的就是跟他们一样看漫画。我到那边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看漫画了。
每个人都在看,为什么我不呢?但是慢慢地,我的词汇量就缩减为了一个字(four-letter word)。
于是我明白了,要多跟比你优秀的人待在一起,因为这样你会一点点进步。反之,你则很可能掉进深渊。”
3. 学习你所知道的最成功人士的习惯
巴菲特在MBA课上问过一个问题:如果你可以选择同学中的任何一个人,得到他余生收入的10%,你会选择谁?
“在你做决定的时候,谁闪过你的脑海?你不会选那个父亲最富有的同学,很可能也不会选班里成绩最好的那个。
取得最好的成绩没有什么问题,但那不意味着可以在余生中成为一个大赢家。你们都有相当的能力,不然也不会坐在这里。你们也都很上进,有聪明的头脑。但是,你们当中的一些人就是会成为更大的赢家。
区别在哪里?是你自身的品质。我指的不是你的身高,球场上的天赋,短跑的速度,或者你是否是班上最好看的那个…
我说的是正直,诚实,慷慨,以及你是否愿意完成职责外的工作——这些品质都是你自己可以选择的。
另一个问题是:假如你可以选择卖出你的一个同学——但是你要为他的所作所为付10%的费用。你会选择谁?
同样的,他不会是班里分数最低的,而是在品质方面很差劲的人。我们招聘员工一般看三点:
① 是否聪明;
② 是否有内驱力/进取心;
③是否正直。
如果候选人不具备最后一点,那么前两项反而会害了他。因为,如果一个人不够正直,那你会希望他懒惰、愚蠢,千万别迸发出能量的火花。所以这就是第三种品质的重要性,而每一项品质最终都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4. 最重要的是投资你自己
巴菲特说起芒格如何成功的故事,那时候他俩还没认识:
“芒格还是一名年轻律师的时候,每小时能挣20美元。但他思索道,谁是我最有价值的客户呢?
想来想去,他觉得应该是他自己。于是,他决定给自己留出单独的一小时,每天早上研究工程项目与房地产交易。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做,既为别人工作,也要卖给自己一个小时的时间。”
FarnamStreet的Shane Parrish指出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暂时舒适的重要性:
人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一小时所包含的机遇。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你大可以刷Twitter,读网络新闻,或是回复邮件,假装这些是在完成你预期的目标;
但是,你也可以用这些时间去提升自己。从短期来看,你最好克制住自己不要去刷各种新闻和Twitter;从长期来看,学习新东西、提升自己的这项投资会让你走得更远。
正如芒格所说:“我总在想如何把一件事做得更好,即使它会在某一时间段减少我的收入。另一方面,我也总会留出一些时间,用于娱乐和自我提升。”
5. 成为终身学习者
巴菲特和芒格都是“知识海绵”,他们竭尽所能地吸收着大量信息与智慧。巴菲特每天阅读500页书,而在他事业发展的早期,他每天的阅读量是1000页。
查理•芒格有两条很棒的建议:
“通过贪婪地阅读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培养自己的好奇心,争取每天都变得更聪明一点。”
“每天睡觉前,要比你早晨起床时候更聪明一点。”
巴菲特则说:
“我每天都阅读,阅读,阅读……我很享受阅读这件事。”
“我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整天读书。”
6. 假如你的一生只有20次投资机会
巴菲特有一个类比:
“一生中的大好时机必须要抓住。芒格和我在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多,但当我们有机会去做正确而重要的事情时,我们绝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因为事实上,你是不可能遇到500个绝佳机会的。
不妨假想你自己一辈子有且只有20次投资机会。这样一来,你的每次投资决策都将在深思熟虑之后。
比如,你去某个酒会,席间听到人们在谈论某个公司,他们不知道这个公司在做什么业务,甚至连公司名字也说不上来,但是他们上周从同类型的公司身上赚到了钱。
这时,如果你清楚明白自己只有20次机会,大概率你不会买这个公司的股票。
人总会被诱惑去做一些尝试——尤其当股票市场一片大好的时候,诱惑就更加强烈了。
更何况现在股票交易变得非常便捷,你只需要在线点击一下,也许下一刻股价就会上涨,你感到很兴奋,第二天继续这样做。但当你反复这样操作时,可想而知,你是无法赚到钱的。
回到20次的假设,这限制了你只能斟酌和挑选最好的、最重要的机会。也有可能你在一生当中都用不完这20次机会,但这并不重要。”
7. 有一张“内心的记分牌”
巴菲特的最后一条建议是:我们不该去关心别人都是怎么想的,关键是你自己的内在动力,或者说是一张“内心的记分牌”。
“为人处事的关键就在于你是有一个内心的衡量标准,还是依赖于外在标准。
换种说法。你是要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棒的爱人,即使其他人都觉得你是世界上最差的爱人;还是,你愿意成为世界上最坏的爱人,即使其他人都觉得你是最好的爱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如果你所有的关注点都在别人如何看待你,而不是你自己真实的样子,那么你将深受外在标准的困扰。”
如果您想要与更多基金投资者交流讨论,欢迎加入“识基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