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固定收益策略周报(21年49期)来源:上银基金固收研究
内容概要
· 内容概要 ·
01
上周市场回顾
资金面:1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央行公开操作不及预期,资金面骤紧,隔夜价格一度超过10%,但跨月之后明显转松。整体看,上周央行共开展2300亿逆回购操作,有4000亿逆回购到期,净回笼1700亿。价格方面,截至上周五DR001、R001收益率分别上行21BP、20BP,收于1.90%、1.95%;DR007收益率下行21BP收于2.05%,R007收益率下行28BP收于2.16%。上周共发行同业存单559只,规模约2795.7亿元。另外,截至上周五,除1M期存单收益率上行13BP至2.27%外,其余各期限AAA存单收益率变化不大,其中9M、1Y期存单收益率均下行1BP,分别收于2.65%和2.68%。
利率债:一级市场方面,上周新发利率债(含地方债、不含柜台债)约5765.68亿元,环比增多2361亿元,主要是国债和地方债发行增多,市场投标情绪整体尚可,地方债发行倍数基本在20倍上下,大部分政金债投标倍数高于5倍。
二级市场方面,上周跨月资金收紧,叠加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态可能加速缩减QE,债市情绪转弱,收益率小幅抬升,但上周五总理释放降准信号,夜盘利率债收益率转而下行。全周来看,1Y国债收益率上行1BP收于2.26%,3Y-10Y国债收益率上行5-8BP不等,10Y国债收益率收于2.87%。政金债方面,收益率整体呈上行趋势,其中10Y国开债、口行债、农发债收益率分别上行3BP、1BP、2BP;1Y政金债收益率均上行1BP。期限利差方面,上周长端国债和国开上行幅度大于短端,国债10-1Y利差走阔4BP至61BP,国开债10-1Y利差走阔2BP至73BP。
信用债:一级方面,上周共发行2402.07亿元,净融资824.46亿元,环比均略有上升;具体看,产业债净融资由负转正(253.39亿元),城投债净融资有所下降(571.08亿元)。同时上周取消发行债券增加(12只),取消发行以城投债为主,城投债、产业债分别取消发行8只、4只。
二级方面,上周3年期品种收益率全部下行,其他期限收益率表现分化。分结构看,城投债3年期品种收益率全部下行,1年期品种以上行为主,其中1年期AA级品种收益率上行幅度最大(2.38bp),5年期AA级品种收益率下行幅度最大(4.49bp);产业债3年期品种全部下行,其他期限品种以上行为主,其中3年期AA级下行幅度最大(1.55bp),5年期AAA+品种上行幅度最大(2.59bp)。
可转债:上周股指整体上涨,上证指数上涨1.22%,深证成指上涨0.78%,创业板指上涨0.3%;行业板块方面,建筑、采掘以及军工等行业表现较好,上涨4%-6%,医药、休闲服务、传媒等行业表现较弱,下跌2%-4%。上周中证转债指数整体上涨1.7%,转债估值继续提升,转股溢价率整体上行0.73%,纯债溢价率上行1.27%,分类别看,各平价转债转股溢价率都有所上行。
02
策略展望
宏观及利率债方面,11月保供稳价措施效果明显,一方面,PMI生产指数重回扩张区间,库存指数止跌回升,制造业景气度有所恢复;另一方面,价格分项大幅回落,PPI同比增速有望开始步入下行周期。但从需求端来看,新订单指数小幅回升主要是受出口订单回暖的带动,内需仍然疲弱,未来若海外疫情恶化造成外需下降,制造业复苏进度可能再次放缓。短期来看,经济矛盾开始由供给约束转向需求不足,国内疫情散发令12月经济下行压力仍在。
中期来看,政府已开始部署提前下达部分地方债额度,以便于年初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提振国内经济。在此背景下,随着通胀压力的减弱,总理再次释放降准信号,相信央行将继续通过数量型工具维持中性偏宽松的流动性,以配合地方债的发行和助力经济的恢复,债市短期不存在转熊风险,仍将维持区间震荡的走势。
资金面,在经历“久违”的跨月资金紧张后,资金面在12月初重回宽松,叠加降准信号,相信12月资金面整体将保持平稳。
信用债方面,(1)城投债方面,在融资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城投当前策略已由搏收益转向防风险,建议择券方向:①优先配置江浙皖等地经济财力较好的区县级公益性中小平台;②投资政策支持明确、偿债压力高峰进入尾声或已度过、市场信心好转的区域。
(2)产业债方面,个别房企风险发酵时间较长,同时监管层已多次表态房企违约事件的外溢风险可控,预计对信用利差和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有限,在房住不炒的大方针下,地产债信用分化仍在继续,地产债的市场底有待观察,同时关注房地产景气度下滑对上下游行业的传导;煤炭债方面,上周发改委发布提高明年煤炭长协价格中枢的征求意见稿,在煤炭供需格局变化的背景下,有利于提高煤企的利润中枢,预计明年煤企基本面不弱,对于债务结构改善的煤企可以考虑适当拉长久期。
转债方面,信用渐稳+流动性宽松,权益市场将处于震荡偏强走势,短期警惕新冠变种病毒带来市场回调。转债估值仍然在高位,转债整体性价比不高,自下而上选券仍然是主要策略。上游涨价预期将逐渐缓解,投资标的选择更向中下游侧重,可关注以下配置方向:
(1)电动车产业链、光伏、电子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估值偏高,短线波动加大,但此次估值经历回调后配置机会凸显。
(2)消费板块基本面仍未改善,部分行业提价在进程,估值已经处于底部,可挖掘医药、泛消费板块中的标的左侧布局。
(3)保供+需求回落背景下,上游预期最高,最紧缺的时点已经过去,保持相对谨慎。
一、上周市场回顾
1.资金面
上周央行共开展2300亿逆回购操作,有4000亿逆回购到期,净回笼1700亿。上周月末当天央行公开操作不及预期,资金面骤紧,隔夜价格一度超过10%,跨月之后明显转松。具体来看,截至上周五DR001、R001收益率分别上行21BP、20BP,收于1.90%、1.95%;DR007收益率下行21BP收于2.05%,R007收益率下行28BP收于2.16%;Shibor3M收益率上行1BP至2.50%。
上周共发行同业存单559只,规模约2795.7亿元。截至上周五,除1M期存单收益率上行13BP至2.27%外,其余各期限AAA存单收益率变化不大。其中3M期存单收益率下行3BP至2.50%,6M期存单收益率上行1BP至2.61%,9M、1Y期存单收益率均下行1BP,分别收于2.65%和2.68%。
2.利率债
一级市场:上周新发利率债(含地方债、不含柜台债)约5765.68亿元,环比增多2361亿元,主要是国债和地方债发行增多。上周地方债发行倍数基本在20倍上下,投标情绪维持稳定;上周政金债发行不多,投标倍数分布在3.5-6.5倍,其中大部分政金债投标倍数高于5倍,市场情绪尚可。
二级市场:上周跨月资金收紧,叠加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态可能加速缩减QE,债市情绪转弱,收益率小幅抬升,但上周五总理释放降准信号,夜盘利率债收益率转而下行。具体而言,截至上周五1Y国债收益率上行1BP收于2.26%,3Y国债收益率上行7BP收于2.62%,5Y国债收益率上行8BP收于2.76%,7Y、10Y国债收益率均上行7BP,分别收于2.90%、2.87%。政金债方面,截至上周五各期限政金债收益率整体呈上行趋势。其中10Y国开债、口行债、农发债收益率分别上行3BP、1BP、2BP;5Y国开债、口行债、农发债收益率分别上行6BP、2BP、3BP;1Y政金债收益率均上行1BP。上周长端国债和国开上行幅度大于短端,国债10-1Y利差走阔4BP至61BP,国开债10-1Y利差走阔2BP至73BP。
3.信用债
一级市场:上周信用债共发行2402.07亿元,较前一周(2318亿元)环比略有上升;信用债净融资为824.46亿元,较前一周(665.16亿元)环比上升;结构上,产业债净融资253.39亿元,城投债净融资571.08亿元。
上周取消发行债券12只,取消发行规模52.2亿元,具体看,城投和产业分别取消发行8只、4只。
二级市场:上周3年期品种收益率下行,其他期限收益率表现分化。
城投债方面,3年期品种收益率全部下行,1年期品种以上行为主,其中1年期AA级品种收益率上行幅度最大(2.38bp),5年期AA级品种收益率下行幅度最大(4.49bp);从区域利差来看,上海、福建、四川、浙江信用利差处于历史前1/5分位数;而青海、黑龙江、贵州、云南、广西和天津的信用利差均处于历史最高位。
产业债方面,3年期品种全部下行,其他期限品种以上行为主,其中3年期AA级下行幅度最大(1.55bp),5年期AAA+品种上行幅度最大(2.59bp);从行业利差来看,汽车、电气设备和过剩产能的行业信用利差显著偏高,且处于历史高分位数。
4.可转债
股票方面:上周股指整体上涨,上证指数上涨1.22%,深证成指上涨0.78%,创业板指上涨0.3%;行业板块方面,建筑、采掘以及军工等行业表现较好,上涨4%-6%,医药、休闲服务、传媒等行业表现较弱,下跌2%-4%。
转债方面:上周中证转债指数整体上涨1.7%,转债估值继续提升,转股溢价率整体上行0.73%,纯债溢价率上行1.27%,分类别看,各平价转债转股溢价率都有所上行。
5. 重点讯息
(1)中国11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1,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非制造业PMI为52.3,略降0.1个百分点;综合PMI为52.2,上升1.4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升。统计局指出,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加强能源供应保障、稳定市场价格等政策措施成效显现,11月份电力供应紧张情况有所缓解,部分原材料价格明显回落。
(2)国务院领导人指出,中国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稳定的宏观政策,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3)央行、外汇局拟出手规范熊猫债的资金管理,明确发债募集资金可以汇往境外,也可以留存境内。留存境内使用的,应符合直接投资、外债等管理规定。鼓励发债募集资金以人民币跨境收付和使用。
(4)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欧洲央行坚定认为通胀率将在2022年下降。供应瓶颈将继续对价格构成压力,在11月看到交付时间缩短的初步迹象。
(5)美国国会参议院投票通过一项短期政府拨款法案,以确保联邦政府有足够资金继续运转到明年2月18日。接下来,美国总统拜登将签署该临时预算案,以避免政府“关门”。
(6)美国11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21万,录得今年1月份以来最小增幅,市场预期为55万人。劳动力参与率微升至61.8%。失业率超预期降至4.2%,连降六个月,首次恢复到新冠疫情爆发前水平,创2020年2月以来新低;美国11月ADP就业人数增加53.4万,高于市场预期,但低于10月份向下修正的57万人。美国劳工部将于周五公布11月份非农就业报告,市场预计新增55万个就业岗位,高于10月份的53.1万。
(7)美国11月ISM制造业PMI从前一个月的60.8升至61.1,符合预期。其中,制造业生产指标升至七个月高位,新订单指标加速,就业指标也升至七个月高位。
(8)11月末,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高通胀的风险有所增加;关于通货膨胀,是时候放弃“暂时”这个词了;将使用工具来阻止根深蒂固的高通胀;预计高通胀将持续到明年年中;可以考虑提前几个月结束缩减购债计划;将在未来的会议上讨论加快缩减购债速度;目前无法评估奥密克戎变异株;但该毒株目前是一个风险。
(9)欧元区11月通胀率持续攀升,同比升幅达4.9%,创纪录新高;其中德国11月调和CPI同比攀升6%,非调和指标同比走高5.2%,创1992年以来最高水平。
二、策略展望
宏观及利率债方面,11月保供稳价措施效果明显,一方面,PMI生产指数重回扩张区间,库存指数止跌回升,制造业景气度有所恢复;另一方面,价格分项大幅回落,PPI同比增速有望开始步入下行周期。但从需求端来看,新订单指数小幅回升主要是受出口订单回暖的带动,内需仍然疲弱,未来若海外疫情恶化造成外需下降,制造业复苏进度可能再次放缓。短期来看,经济矛盾开始由供给约束转向需求不足,国内疫情散发令12月经济下行压力仍在。中期来看,政府已开始部署提前下达部分地方债额度,以便于年初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提振国内经济。在此背景下,随着通胀压力的减弱,总理再次释放降准信号,相信央行将继续通过数量型工具维持中性偏宽松的流动性,以配合地方债的发行和助力经济的恢复,债市短期不存在转熊风险,仍将维持区间震荡的走势。
资金面,在经历“久违”的跨月资金紧张后,资金面在12月初重回宽松,叠加降准信号,相信12月资金面整体将保持平稳。
信用债方面,(1)城投债方面,在融资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城投当前策略已由搏收益转向防风险,建议择券方向:①优先配置江浙皖等地经济财力较好区县级公益性中小平台;②投资政策支持明确、偿债压力高峰进入尾声或已度过、市场信心好转的区域。(2)产业债方面,个别房企风险发酵时间较长,同时监管层已多次表态房企违约事件的外溢风险可控,预计对信用利差和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有限,在房住不炒的大方针下地产债信用分化仍在继续,地产债的市场底有待观察,同时关注房地产景气度下滑对上下游行业的传导;煤炭债方面,上周发改委发布提高明年煤炭长协价格中枢的征求意见稿,在煤炭供需格局变化的背景下,有利于提高煤企的利润中枢,预计明年煤企基本面不弱,对于债务结构改善的煤企可以考虑适当拉长久期。
转债方面,信用渐稳+流动性宽松,权益市场将处于震荡偏强走势,短期警惕新冠变种病毒带来市场回调。转债估值仍然在高位,转债整体性价比不高,自下而上选券仍然是主要策略。上游涨价预期将逐渐缓解,投资标的选择更向中下游侧重,可关注以下配置方向:(1) 电动车产业链、光伏、电子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估值偏高,短线波动加大,但此次估值经历回调后配置机会凸显。(2)消费板块基本面仍未改善,部分行业提价在进程,估值已经处于底部,可挖掘医药、泛消费板块中的标的左侧布局。(3)保供+需求回落背景下,上游预期最高,最紧缺的时点已经过去,保持相对谨慎。
附件1:本周将公布的重要数据提示
附件2:本周利率债发行预告
附件3:本周信用债发行预告
风险提示: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不就报告中的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担保。本报告内容和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行承担。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投资人应充分考虑自身状况并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管理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