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赚钱效应升温,风格却不断切换,抓住低吸潜伏的好时机!立即开户,踏准节奏,不错过下一波大行情
来源:投基摸狗
上周末去了一次深圳,除了吃饭,肯定还是吃饭。。
开玩笑,我还是干了点正事的,比如去逛了深圳博物馆,专程爬了莲花山公园,今天的封面就是我爬莲花山时候拍摄的邓小平铜像。
我一直认为多和人交流很有必要,毕竟吃饭也可以和人交流对吧,泥沼老哥的200斤的体重不是吹的。
以下内容属于交流内容的整理,有很多是本人速记或是事后整理,不保证完全准确,但是确保本人没有刻意歪曲捏造。
一、消费
现在赚钱的消费就是三种:男人消费(白酒)、女人消费(美食、美容)和懒人消费(外卖、买菜、电商)。
说句不好听的:医美对于女性来说会上瘾的,堪比“海洛因”(当然我们不是真说这是海洛因)。
两个特点。
第一海洛因能带来快感,医美也一样,打完之后马上年轻5岁,自己觉得年轻了8岁;
第二海洛因有上瘾,有黏性,医美是一样的,比如打了之后三个季度之后,任何一个女人绝对不会允许现在的自己比三个季度之前变老,所以第二针马上去打,黏性特别强。
当然再次声明:我们抵制毒品,这里就是一个比喻。
情感上的消费要远远好于功能性消费。
价值,回顾一下不同的时代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十几年前说银行是价值投资,现在都是说白酒是价值投资,这是投资者理念的一个变化。
二、疫情与医药
疫苗出现绝对是抗击疫情的重大利好,但是并不代表全球疫情就能迅速终结,恢复到2019年的情况可能要好几年时间,有可能要比很多人预计的要慢。
部分新冠疫苗是紧急审批程序审批通过的,不排除不良反应或是安全性不如其他病的疫苗,不排除会加剧国外部分人群的抵触情绪。
美国疫苗CR4(我记没记错数据忘记了,反正是头部公司吧)占据九成份额,中国疫苗行业也在加速整合,新冠疫苗加速中国疫苗行业整合过程。
未来医疗投资要明白一个矛盾: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的无限医药需求与有限的医保资金供给压力之间的矛盾。
医药板块或者医药的需求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关键就是在于医保资金它的一个供给,就造成了我们国内医药政策的一个瓶颈。
三、机构抱团
目前有些成长股,业绩无比绚丽,概念不断涌现,估值真没法看。
机构抱团出现三个“集中”现象:集中于头部基金公司,集中于头部基金公司的头部基金经理,集中于头部基金公司的头部基金经理的头部股票。
医药行业整体看,并不贵,但是行业内估值分化很严重,甚至可以说是分化最严重的行业,要么很贵很贵,要么特别便宜。
美国上世纪机构抱团最严重的“漂亮50”,这些股票下跌时候,基本面没有变化,只是国际石油暴涨这个外因。国内07年等市场也是,目前看现在的抱团不排除还是要国际经济上重要外因来影响。
一个针对美国股票市场股价涨幅的一个归因分析,这个研究发现什么呢?就是说如果按照一年的时间维度去观察股价的涨跌幅的归因分析的话,80%是归因于市盈率的波动,20%是归因于业绩增长。
如果把这个时间维度拉长到5年的话,刚刚反过来,80%是归因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20%是归因于市盈率的波动。
四、公司治理
如果说一个公司不靠谱,骗你,要么是0次,要么是无数次。
很多公司它爆雷之前,可能公司口碑就不一定好,不靠谱就是这,所以说这其实有迹可循的,不是说今天爆雷出问题,其实以前一直是不靠谱的,所以总结一下,如果说一个公司不靠谱骗你,要么是0次,要么是无数次。
它一旦有了第一次尝到甜头,未来会经常时不时的经常去不靠谱的,所以说那些真正能改邪归正的公司非常非常少,更多是属于股权变更之后才开始管理,所以那种管理如果有瑕疵,口碑不好的公司渐渐远离。
五、指数基金认知
国内投资者对指数基金和指数基金投资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一开始只认准跟踪误差和低费率,但是经过这几年,国内的个人与机构投资者发现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不一样,中国市场打新等等多方面因素可以提供额外的超额收益,甚至可以做到比美国更低的“负费率”。
不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那种只关注指数基金跟踪误差和费率的投资者少了,把在跟踪误差范围内获取一定超额收益作为一个投资或是衡量指数基金的业绩的重要指标。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