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16家基金管理人今年“一基未发”

发布时间: 2021-02-05 10:58:06 来源: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市场赚钱效应升温,风格却不断切换,抓住低吸潜伏的好时机!立即开户,踏准节奏,不错过下一波大行情

来源:裸眼看财经

这是裸眼看财经的第 101篇文章

1600字 | 全文阅读需15分钟

在提起公募基金行业、证券业的时候,很多媒体都喜欢用“马太效应”这个词,但很多时候他们用错了:马太效应的意思不是有强有弱,而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这样一来,“马太效应加剧”这个短句就有问题了,每次看到这样的表达都觉得别扭,就像很多大佬演讲会把“首当其冲”作为序列词用一样。

2020年是公募新发基金的大年,不加这最后的4天,新成立基金已经超过3.12万亿元,头部公司吸金能力超强,同时大家也都注意到,有16家基金管理人今年“一基未发”。

发了新基金也未必是好事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16家基金管理人,而不是简单地在数据上生硬对比。

有一个讨论的基础是,这16家基金管理人并非都是不能发新基金,而是基金管理人主动选择了不发行,做这个决定背后的原因就很复杂了。

我们把这16家基金管理人的情况捋了一圈,觉得可以把这16家公司没有发新基金的原因分为两类:一类是还积极地在做准备工作,另一类是拿了个公募牌照,等等再说。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这16家公司不发新基金都是对广大投资者负责任的表现。

退一步讲,假如这16家基金管理人自己的问题还没解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发了新基金,是对持有人负责任的行为吗?

细思极恐,因为已经发了新基金的基金公司中,或许还存在着跟这16家一般处境的公司,他们只是因为发了新基金而不在这个列表中,躲过了大家的关注。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16家基金管理人没有在新基发行火热的2020年跟风发新基,对他们来说,对投资者而言,都是负责任的事情,不应该是遗憾,更不该被批判。

中小基金公司的发展问题

每每提起新基金的发行情况,很多媒体都回去数数头部基金公司发行规模,看看小基金公司的发行规模,然后感叹马太效应,分析下新基金公司起步的难。

笔者在新基周评这个栏目中、其他一些过往文章中都有提到,建议新手买基金去大型基金公司买,认准大厂牌。也许会有中小基金公司的人看到不爽,股东看到肯定也不爽。

都去买大型基金公司的产品,中小基金公司怎么发展?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在公募基金行业,投资者不会因为觉得哪家基金公司可怜而去支持他,因为大家的资金都是来理财的,不是做慈善的。

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比拼的是投研能力。

新基金公司投研能力不足怎么办?那肯定是活该啊,得赶紧砸钱去把投研队伍拉起来,做出好的业绩来,不然,凭什么新来的基金管理人就能分整个行业的蛋糕?

话说回来,这16家基金管理人在今年1只基金都发不了,确实有可以批评的点,但有的基金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的很,真的不是该发新基金的时候,即便是发了大家也不敢买。

所以,大家平常心看待这件事就好了,不必去批判或怜悯,终究是他们在发展上自己的问题,没发基金也没有坑了哪位投资者。

当下公募行业是否呈现马太效应?

回到我们在文章开篇就讨论的问题,公募行业是否存在马太效应,是否在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状态,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待考究,不是随口一说的。

这个行业的头部基金公司,比如易方达基金,确实是一直很强,基金业绩和基金规模一直在行业前面,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他们给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带来了好的回报。

但除了易方达基金呢,其他头部基金公司有掉队的吗?其实是有的,至少是在基金业绩上,有几家基金公司在近两年业绩略差,但这两年A股存在结构性行情,绝对收益还是不错的。

在中型基金公司里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基金公司,业绩十分突出,迅速在投资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如兴证全球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万家基金、泓德基金等。

公募行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这部分基金公司的崛起最让我欣喜,这些基金公司的崛起也会给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以压力,在行业中形成良性竞争。

单单是有这些基金公司存在,就不能直接一口咬死说,公募基金正在呈现马太效应。究竟哪些基金公司是强者,他们是否在变得相对更强,不会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我们希望这个行业呈现的状态,不是马太效应,而是百花齐放。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