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行现“罕见”人事变动,新设实权岗位,直接向行长汇报
来源:资事堂
副行长不够,业务总监来补位!
在目前仅剩一名副行长的情况下,2月18日晚间,工行发布公告,宣布在高级管理人员中设立高级业务总监,并公布了拟任高级总监人选。
不同寻常的是,上述业务总监向工行行长直接汇报,被赋予的“职位权重”颇高!
业内人士透露,此次设立的高级总监一职是高级管理层里的非中管干部,类似于行长助理。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大行人事“换血”频繁,不少银行都曾面临高管不足的尴尬局面,而“副行长不够,特设业务总监补位”,似乎成了不少银行的“救急”的选择!
人选皆从内部提拔
工行称,本次特设两位高级业务总监,有利于进一步充实本行高级管理团队力量,更好地落实董事会战略部署,实现经营发展目标,上述任职尚需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
据悉,此次被提拔为高级业务总监的人选均是“老工行人”。
其中,熊燕原为工行总行机构金融业务部总经理。
简历显示,熊燕,1964年8月出生,为高级经济师。
1984年,熊燕加入中国工商银行,此后历任内部审计局昆明分局副局长、云南分行副行长、内部审计局直属分局副局长。2010年8月起,熊燕任总行公司业务一部(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2016年9月任总行机构金融业务部总经理。
现有资料显示,熊燕有普惠金融、小微金融领域条线的管理经验。
2014年间,熊燕曾担任工行小企业金融业务部总经理。2015年,工行成立网络融资中心,熊燕任为该部门总经理。
根据资料,网络融资中心有两大板块的职能:一是针对标准化、线上的网络融资业务进行统一的产品研发和创新;二是整合工行所有的网络融资产品,根据大数据分析,为客户精准推送网络融资产品。
彼时,熊燕称,未来大公司的融资需求会更多地对接资本市场,而非传统银行贷款,银行为大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将由传统的存贷汇业务转为一揽子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相应地,银行贷款服务的主体将逐渐转向个人和中小微企业,而这部分客户主体的信贷需求很多都可以做成标准化的线上业务。
另一位高级业务总监宋建华,也是一位“老工行人”,原为总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
宋建华出生于1965年10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获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同为高级经济师。
1987年9月,宋建华加入中国工商银行,2006年8月任江苏分行副行长,2016年9月任总行个人金融业务部主要负责人,2017年7月任总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
公开报道资料显示,宋建华在任工行总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后,其多次对外表态均涉及智慧银行、智慧零售。
缓解工行高管 “流失”尴尬
事实上,工行近期一直处于副行长“紧缺”状态,且人事变动频繁。
在去年9月工商银行原副行长谭炯调任贵州省副省长后,工行仅剩胡浩一位副行长。
2019年11月,原建设银行副行长廖林平调工行副行长,才打破“宇宙行”仅一位副行长的局面。但是,今年2月7日,胡浩辞任副行长一职,赴任中投公司监事长,工行又再度回到仅一位副行长的局面。
目前,除了董事长陈四清外,工行高级经营管理层仅剩行长谷澍、首席风险官王百荣、董事会秘书官学清和一位副行长廖林。
而廖林刚调任工行的时间还不足半年。
消息显示,胡浩担任副行长期间,主要分管信贷业务,2016年和2017年胡浩代表工行出席银保监会例行发布会时,主题都是信贷和公司金融方面。
不过,由于近来工行副行长紧缺和调整频繁,他分管的板块越来越多,涵盖公司业务、普惠金融、结算与现金管理、国际业务、投行、法律以及工银租赁、工银国际、工银投资等子公司。
尽管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工行比较重要的信贷业务已经交由廖林分管,但从高管配置来看,工行显然还需递补多位高管。
特设业务总监,成大行“高管紧急补缺”大招
近年来,大行人事“换血”频繁,不少银行都曾面临高管不足的尴尬局面,而“副行长不够,特设业务总监补位”,成为不少银行“紧急补缺”的新选择。
近几年,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出现类似高管人事紧缺的情况时,也是采用类似“救急”补位方式。
2018年,交行因多位副行长升职或调任,部分原本由几位副行长分管的条线便没有板块专属负责人。交行便为相关业务板块首次设立专属业务板块总监,提拔部门总经理出任业务总监。
其中,公司机构业务总经理付万军、金融市场业务中心总裁涂宏和个金部总经理徐瀚三人分别任交行公司、同业和零售三大前台业务板块总监。
2019年1月,在经历管高管层多次调任或离职后,中行高管层中仅剩两位副行长。
在此情况下,中行也发布公告,聘任孙煜为副行长;原中行四川省分行行长郑国雨为业务管理总监;原中行授信管理部总经理刘坚东为风险总监。而该行原首席风险官的职能则由风险总监刘坚东担任。
而后,仅过了3个月,郑国雨被迅速提拔为中行副行长。
本期责任编辑 陈嘉懿
资事堂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