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济学家转行基金经理八个月巨亏20%,经济学家为啥不会赚钱? 来源:江瀚视野
原标题:经济学家转行基金经理八个月巨亏20%,经济学家为啥不会赚钱?
据中国基金报12月28日的报道,在资本市场面前,其实真的是人人平等,业内极为知名的前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转型做投资不到一年,同样被割了韭菜。
今年2月18日,姜超宣布离职海通证券加盟中泰资管,4月12日其管理的首只产品成立,截至12月20日,该产品单位净值为0.8076元,八个月时间浮亏19.24%。不少网友表示,暂时回撤是“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相信以姜超的勤奋会有所作为”。
加盟新东家后,姜超掌管的首只产品中泰超新星1号于2021年4月12日成立。公开资料显示,中泰超新星1号的托管机构是招商银行,参与门槛为100万元,成立规模为9400万元,其中,中泰资管公司投入了1300万元。
从产品投资范围看,股权类资产的比例(按市值计算)低于资产管理计划总资产的80%;债权类资产的比例(按市值计算)低于资产管理计划总资产的80%;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持仓合约价值(非轧差计算)的比例低于资产管理计划总资产的80%,或衍生品账户权益不超过资产管理计划总资产的20%。
说是在看到著名的经济学家姜超出现,当基金经理大规模亏损的现象,实际上这件事倒是也很正常,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历史上几乎所有经济学家和赚钱之间实际上并没有必然的关系,经济学虽然是研究资金流通和整个社会经济现象的科学,但是本身这个学科和整个市场的。收入分配之间其实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我们看到在经济发展史的历程之中,有很赚钱的经济学家,比如说大名鼎鼎的李嘉图以及梅纳德凯恩斯,但是同样也有亏的非常厉害的经济学家,比如说著名的马克思。甚至于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组建的对冲基金,最后亏的惨不忍睹,最终关门倒闭的现象。所以经济学家不赚钱这件事情,在整个经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是很常见的现象,我们倒是没必要去过度解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次,我们再来看经济学家为什么会出现对经济的分析判断很准确,但是对于赚钱却不擅长的现象,其实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其关注的点更多是经济的客观规律的作用,而不是在这些客观规律之中找到什么是赚钱的点。所以,这就很容易出现一种偏差,这就是表面上来看经济学家似乎很懂经济也很会赚钱,但是实际上它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度并不紧密,甚至于说理论和赚钱之间两者没有办法画上一个等号,所以才很容易出现经济学家很清楚如何进行市场分析,却不懂得如何赚钱的原因。
第三,我们再来看著名的姜超先生出现当基金经理出大规模亏损的现象这件事情呢,我们要1分为二的看待,一方面是和我们上面解释的一样,经济学家并不一定懂得赚钱,所以姜超出现其操盘的基金不赚钱甚至亏损也是很常见的。另外一方面则是这种亏损是浮动亏损和本身市场的大环境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关联度,所以姜超在这方面没能实现超越大盘的收益实际上也是有可能出现的。
因此,对于这件事情我们要一个客观冷静的态度进行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