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浊扬清显本色 私募业扬帆正当时

发布时间: 2021-02-27 12:59:47 来源: 中国证券网

【白酒投资日报】白酒再度大涨 劲牌欲借壳青青稞酒?|| 【新能源车投资日报】明星基金经理重仓标的有何看点?|| 【独家直播】白酒板块回调,买入还是离场?

原标题:激浊扬清显本色 私募业扬帆正当时来源:上海证券报

风起长林,谁执牛耳?

自2004年赵丹阳与深国投合作成立第一只阳光私募基金,国内私募行业即将走过第十七个年头。从起步草莽,无论是公募明星基金经理还是民间投资大神皆可创设基金,到如今正本清源、监管趋严,私募行业一路前行,成为资本市场重要力量。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达2.46万家,备案私募基金9.68万只,管理规模高达15.97万亿元。与此同时,百亿级私募不断涌现,诸如星石投资、源乐晟、景林资产、重阳投资等一批私募机构,不断自我优化投资体系,穿越牛熊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

如今,伴随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私募行业迎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业内人士表示,在监管政策引导下,只有那些真正将投资人利益放在首位,且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持续自我优化的私募机构,才能勇立潮头,基业长青。

风劲:监管之手助推私募回归本源

私募行业快速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公募三次“奔私”浪潮曾为私募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私募管理人数量的迅速增加,也带来了私募集团化运作、非法集资等诸多行业乱象。

从2013年开始,私募基金被纳入证监会监管范围。此后,中基协陆续发布了多部自律文件,旨在逐步规范存量私募管理人,并清理异常经营的私募机构。与此同时,2018年资管新规的落地限制了资管行业的多层嵌套行为,进一步推动私募行业回归主动管理本源。

2021年1月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经营范围提出明确管理要求,进一步重申和强化了私募基金行业执业的行为规范,提出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从业人员等主体“十不得”的禁止性要求。

随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发布了《关于做好私募基金管理人经营范围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登记注册机构在办理私募管理人经营范围登记时,统一使用两种表述:一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服务”,二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

紫荆资本法务总监汪澍表示,随着私募行业日益发展壮大,相关监管也日趋严格。相关规定的出台,既是对过往监管经验的总结,也是根据过往典型问题和风险事件,重申和细化了私募基金的监管底线,旨在推动私募行业真正回归本源,实现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基协不断整顿问题私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2月14日,中基协已陆续公告了1271家疑似失联私募机构。

具体来看,中基协要求疑似失联私募机构自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与协会主动联系,提供相关材料。逾期未与协会取得有效联系的机构,会被认定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协会将在对应栏目中进行标识。“失联(异常)”私募机构满3个月仍未与协会取得有效联系的,协会将择期公布注销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公告。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随着私募管理人数量和规模的持续攀升,行业需要及时回溯,出清“伪私募”和不合规私募,以便正本清源,确保行业良性发展。

潮涌:涓涓活水借基涌入资本市场

正本清源让私募行业迎来了一系列可喜的积极变化,火热的私募发行数据便是最好的证明。

1月11日,宁泉汇享信托计划系列产品正式在兴业银行私行渠道发售,并在15日达到100亿元的募集上限,提前结束募集。1月18日,石锋资产的产品发售名额也迅速被抢光。

此外,截至1月20日,今年以来共有696家证券私募管理人备案了1133只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百亿级私募备案热情高涨,灵均投资、林园投资、九坤投资和盘京投资分别备案了25只、14只、12只和12只。宁泉资产、趣时资产等备案产品数量也都在8只以上。

“最近我们公司的人事都开始让我推荐私募基金了,还询问私募基金的1年期和3年期业绩。”沪上一位财经媒体人士笑言,自己报道多年基金行业新闻还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以前私募很小众,因为投资门槛高。这两年百亿级私募多了,监管清理整顿力度也很大,行业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很多之前热衷于买信托和银行理财的朋友,现在经常来问我能不能买私募产品。”

私募产品发行火热得益于时代机遇和行业发展的双驱动力。

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表示,结构性行情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基调,因此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更具优势。而且,随着私募行业不断规范,其在投资者心中的形象也不断改善,稳健的私募管理人将获得越来越多资金的青睐。

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沪深两市近3700多家上市公司(剔除当年上市的公司),股价涨幅在50%以上的仅占17%,更有接近一半的个股在2020年以下跌收尾。

分化行情下,私募业绩却颇为亮眼。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成立满12个月且有业绩记录的14906只私募产品,2020年平均收益率为30.17%。其中,有13307只产品去年收益为正,占比89.27%,更有568只私募产品收益翻倍。

从长期业绩来看,截至2020年底,成立满3年且有业绩记录的916只股票策略私募产品,近3年平均收益率达62.25%,而同期上证综指涨幅为5.02%。

有业内人士直言,与公募相比,私募基金的牌照价值更低,市场化运营更为明显,业绩是其能否“活着”的唯一理由。曾有百亿级知名私募因选错赛道,产品被迫清盘,也有寂寂无名的小私募,凭借优异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只有穿越周期,能为客户带来不错收益的私募才能实现基业长青。

扬帆:专业投资者逐浪资本大时代

放眼未来,在行业监管趋严、市场结构性机会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该如何抓住居民财富配置的大机会?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私募基金要在进化投资策略、优化持基体验方面下功夫。

“从2004年第一只私募基金诞生以来,A股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庄家炒作到如今的价值投资,从股市整体大起大落到结构性机会频出,这需要私募在投资策略方面跟上市场节奏,并且不断进化,这样才能抓住时代赋予机构投资者的难得机会。”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表示。

2007年江晖离开公募创立星石投资,追求周期相对较短的绝对回报,因此只有当宏观、行业和公司这三个层面的驱动因素都符合标准时,江晖才会买入相关标的。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江晖决定,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考虑绝对回报,因此在原有框架下,适当放大对波动的容忍度。星石投资有关人士表示:“过去选择标的时,需同时满足宏观、行业、公司三个层面的要素,现在只要有一个驱动因素比较强,另外两个不是逆向因素就可以入选。”

公开资料显示,依据进化后的投资策略,星石投资在2019年初便将主要仓位调至科技成长股,2020年的仓位调整也得到了市场验证,业绩在百亿级私募中较为突出。

近年来,监管部门一系列扶优限劣的政策,促使私募管理人陆续回归本源。如何持续为持有人的财富保值增值,同时不断提升和优化客户体验,是私募管理人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北京一位私募人士直言,对于私募来讲,最重要的事是协调好三个周期的关系:一是业绩相对优势周期。因为任何策略都存在相对性,抗跌策略很难涨得快,涨得快的策略很难抗跌。二是市场评价认知周期。市场往往滞后于业绩相对优势周期,只有净值上涨,才会被投资者关注,但可能此时业绩相对优势周期已然错过,资金很容易在高位进场。三是经营能力扩张周期。随着规模和人员的扩张,私募基金公司的经营能力会呈现阶段性特点,需要时间磨合。因此,对于私募掌门人来讲,需要让前两个周期离得更近。而在规模攀升之际,要停下来打磨策略和投研水平,以免因快速扩张而被压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为优化投资者体验,多家私募在产品设计和团队建设上屡出奇招。比如,部分私募为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将产品设置为“2年硬锁定+1年软锁定”的封闭方式,即投资者在2年后可以选择赎回,但需要支付一定赎回费。森瑞投资还针对3年期的私募产品,实施首个30%业绩免收绩效提成的优惠条款。

中小私募之间的合并也暗流涌动。一位资深私募人士表示,私募合并需要“老板们”价值观一致,互相认可对方的投资逻辑,而且最好彼此间投资策略能优势互补,否则很难达到“1+1>2”的效果。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也意味着两者能协商好从属关系。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