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电动车是我们的未来?

发布时间: 2021-02-27 14:59:01 来源: 全景财经

【白酒投资日报】白酒再度大涨 劲牌欲借壳青青稞酒?|| 【新能源车投资日报】明星基金经理重仓标的有何看点?|| 【独家直播】白酒板块回调,买入还是离场?

从几年前就一直觉得电动车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当时为了表示态度坚决,还买了一些电动车的股票,持了三年,现在都涨疯了,今天倒也不是想聊股票,而是说慢慢地,“电动车是未来”这个想法会越来越普及,慢慢形成共识,最终席卷社会。

当然了,几年前我聊这事,不少人反对,说我胡说,电动车不是未来主流;现在再提,也有人反对,不过已经寥寥无几了,毕竟现实已经很明显了,反抗的意义越来越小。

可能大家要问了,这里的“未来”到底是多远,五十、一百年吗?

没那么远,顶多十年、八年。为啥我这么确定呢?因为中国需要这玩意,世界也需要。

前苏联的“托卡马克之父”说过一句话,当人类需要可控核聚变的时候,可控核聚变就会成为现实,电动车也一样,当大家迫切需要这玩意的时候,就会玩命研发,很快也就出成果了;可控核聚变同理,现在大家也需要那玩意,突破也指日可待了。

那问题来了,为啥这么需要电动车呢?

1

发展电动车成了共识

首先,中国一直以来有个问题显而易见,大家知道,中国对海外石油依存度太高了,虽然一直说要降低对海外石油的依赖度,不过越降越高。

原因也不复杂。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力,工厂开工、老百姓开车,都需要大量的油料。而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突破世界第一——是的你没看错,中国汽车保有量确实是突破世界第一了,对石油的依赖度冲到了70%红线以上。

依赖石油倒也没啥事,但是你不能依赖得太严重,这样容易陷入被动的局面,也就处于了危机之中。有些东西你可以不用,但你得有后手,防止别人搞你,毕竟这个世界的本质还是丛林社会,傻白甜基本没啥活路。

我们知道,前苏联后期把国家命脉压在了石油出口上,所以油价下降,苏联顿时外汇不足,日常物资补充不上来,到处排长队,民心动摇,很快就崩了。

所以中国必须在替代品上下巨大的功夫,这也是为啥我国疯狂点“可控核聚变”的科技点,并且已经着手在全世界布局稀土金属矿,因为无论是现在电动车的电池,还是将来的核聚变原料,都需要大量的锂和稀土金属(电动车的发动机要用稀土金属,核聚变原料“氚”(这个字读'川')的合成要用到锂),我国缺油,但是不太缺稀土和锂。

一旦可控核聚变实现,人类慢慢会摆脱石油依赖,但是需要大量氦和稀土,非洲将会取代中东成为地球上最富的地区。现在大家是不是有点明白了布局非洲这事并不简单?而且非洲还有超大型铁矿,我国也在那里折腾,将来可以摆脱对澳大利亚铁矿的依赖。

如果中国实现汽车完全电动化,就可以大幅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因为石油只能从那沙特和俄国那么几个国家往中国运。电力的来源途径就比较多了,比如光伏、水电、风电和核电,中国巨大的西部腹地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现在搞光伏的那个隆基的股价已经上天了,给它供应部件的几个厂家也上天了;曹德旺也筹了33亿在搞光伏玻璃。大家都看出来,这玩意将来会越来越猛。

中国在发展光伏方面有优势,我们有大量的高原地区,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千里无人烟,正好搞光伏,跟赛博朋克似的。比如这种:

还有青海格尔木的光能电塔,跟未来科技似的:

而欧美大厂这两年也在大力搞电动车,不少国家已经出台了时间表,要彻底停了燃油车,因为他们有个“环保”的神话。中国其实对环保感受不深,觉得那玩意是一种无关痛痒的政治正确,他们是很认真的,一点都不开玩笑,就跟中国人的“落后就要挨打”那么严肃,甚至丰田的崛起,也跟他们这个环保意识有关。

就这样,全世界形成了要搞电动车的共识。

2

中国已经被锁死在了传统汽车工业之外

上文提到了,中国现在的汽车保有量世界第一,但是很多时候是“为别人做嫁衣”,每生产一辆汽车,国外企业就赚一次钱。

道理不复杂,因为燃油车发动机和变速箱有接近天际的技术堡垒,中国几乎突破不了,各种技术专利也都是别人的。在燃油车领域,中国跟个长工似的,累死累活搞生产,最后大头让欧美赚了。

这里说的“燃油发动机、变速箱突破不了”,不是说研发不出来,而是说不给你研发机会。

任何产品在研发的初期都比较贵,大家回忆下前几年电动车价格就能明白,特斯拉刚出来那会儿,只能跑三百公里,却要十万美金。燃油发动机也一样,如果我们自己研发,刚开始肯定是一个质次价高的产品,大家不买,企业回拢不了资金,没法改进,也就没法继续突破,永远落后于人家发展了上百年的那些发动机,更重要的是,人家已经用专利把几乎所有可行的路都封死了。

其实发动机还好,我国在柴油机上多少有点地位,变速箱基本无解了,复杂到了极点,放一个奔驰的变速箱,大家是不是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

中国前期走了一条“技术换市场”的路线,到现在已经被证明基本错了,培养出一堆躺在那里等技术的寄生虫——市场交出去了,技术却没搞起来。

所以现在搞电动车,就有先天优势,毕竟电动车大家都处于相同起点,咱们在尝试,国外也在尝试。专利也都处于空白状态,现在那些很贵的部件,大家一样贵,一样要改进,那个巨变态的变速箱直接废弃不用了。

而且中国市场大,买电动车的人多,只要能卖出去,企业就可以不断改进研发。

比如1966年出生的王传福,大学学的是电池,毕业后搞的也是电池,他1995年下海创业,开始研发电池,不仅一直没被西方甩开,还很快就成了业界领头羊。如果他当时去倒腾燃油发动机,就很难搞到业界领先水平,因为壁垒太高了。

这里还得介绍一个东西,叫“工业学习曲线”,生产得越多,成本就越低。电池、电动车和充电桩,都是这样:

正如大家学习什么东西,用得越频繁,掌握得也就越熟练,越不需要用脑子就可以做。比如你吃饭不用考虑筷子,高级工程师写复杂的算法也跟你吃饭似的,谈笑风生之间就可以写出别人看一个礼拜都不太懂的玩意(这个不是瞎说,软件大神的常规操作)。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大家说的那些问题,什么电池续航,单价太高,本质都是“生产得太少”,只要生产得多卖得多,市场规模足够大,就会激励更多的人才去解决复杂问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前文说过,电动车最大的成本在电池,随着电池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池这些年的价格走势是啥样的呢?十年暴跌90%!接下来这十年还会继续跌。(彭博新能源财经说电动汽车电池组平均价格从每千瓦时1100美元降至每千瓦时137美元,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了89%)。

现在看着很复杂的问题,可能吸引一大群天才去攻关,可能很快就被解决了。在科技领域,这叫“对人不对事”,同样的问题,一批人可能死活解决不了,换个人立刻就解决了。这也是为啥硅谷和华尔街都愿意给大神级人物开出天价薪水,我国也有年入上亿的产品经理,“一人顶一千”这种情况在科技行业比比皆是。

所以大家不要担心电动车那些固有问题得不到解决,只要市场规模不断变大,迟早会得到解决。

几年前有个同事重仓电动车股票,他说了一件事。他说如果你相信电动车是未来,那就不用担心那些乱七八糟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会开出赏格让天才去解决,所有问题都会被攻克。我们只需要相信这一点就可以了。如今他靠这个理念基本财务自由了。 

所以我现在每次看到有些媒体感慨“电动车很难解决xxx问题”时就感觉,拜托,你眼里的困难,是别人眼里的悬赏令,到边上去感慨,不要挡了别人的路。

咱们一定要有个常识,自由市场里,需求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人肯花钱购买,啥困难都会被解决。

这是中国的一个机会,用自己的市场培养自己的车企和供应链,这将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机会,如果这次错过了,那就再等一百年吧。

在这次电动车发展的大潮中,比亚迪让我比较吃惊,我们知道,电动车比燃油车简单得多,就那么几部分,电池(电池成本占到40%)、电机(15%)、电控(12%)。比亚迪在电池方面一直都保持世界前三水平,毕竟是做电池起家的,那个电控,比亚迪现在也完全做到了不再依赖海外进口。

你可以说比亚迪做得不够完美,但没法否认它是国内汽车领域投入研发最认真的公司,也是取得成就最高的公司,毫不夸张地说,在百年的汽车产业历史里,从没中国企业能达到过比亚迪现在的高度。

3

自动驾驶和电动车天生一对

除了上文说的,我一直还有个感觉,好像自动驾驶跟电动车一直都在一起提,是不是它俩之间有什么难言之隐?

这段时间专门问了我的一个师兄,他是国内的自动驾驶算法大佬,给我解释了下,他说是现在的主流自动驾驶测试,主要是在燃油车上的,不过他们业界一直觉得,将来跟自动驾驶结合最好的,或者说跟软件结合最好的,应该就是电动车。

倒也不复杂。电动车是靠电来控制电机的,整体结构比燃油车简单得多,精细化操作和响应方面比燃油车要强太多。如果说燃油车的控制精度是个普通尺子,那电动车就是一个游标卡尺,非常精细,反应也快得多,天生适合软件控制。有种说法说电动车的响应速度是燃油车的十倍,天生跟软件搭。

现在软件和车结合得还不太明显,但用不了几年,一辆车就跟一个手机似的,锲入了无数的代码和其他模块,而且这些模块都需要大量的电力,所以电动车天生适合“模块化”。

这个意义上讲,未来的电动车跟传统车最大的差别是模块化可编程。如果说传统燃油车是个诺基亚塞班系统,那电动车就是iphone,似乎塞班系统的高端手机也跟苹果手机有点像,但又完全不是一个物种。

将来大家慢慢会发现,电动车与其说是个车,其实更像个智能手机。它扩展出来的东西会越来越多,车的属性反而会淡化,正如手机的通话功能已经被淡化一样。这也是为啥那几个做智能手机的巨头也要搞电动车——从基因上讲,他们跟电动车的血缘关系比传统燃油车的公司近得多,特斯拉诞生于硅谷,而不是传统汽车业制造中心底特律,就是这个原因。

大家看特斯拉就能看出来,特斯拉卖车就跟不准备赚钱似的。它确实不准备卖车赚钱,他是将来要赚软件包的钱,这就非常像iPhone了。而且大家注意下,现在纯硬件公司的股价都低得可怜,未来的趋势是送硬件,卖软件和广告,换句话说,产品甚至可以免费,用户就是他们的产品。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个问题,我国为了加大竞争剂量,引入了特斯拉,会不会把我国的企业给搞死?

直接说结论,演化几年后,最终会形成一种均衡格局,有一家或几家企业特别大,还有几个小的。其实看看手机市场就知道了,苹果再牛逼,还是有很多人不喜欢它,只用安卓;丰田再牛逼,还有一堆其他车处于各种生态位。因为你不可能打动所有人,你也不可能占据所有生态位。

消费品市场跟社交软件不一样,社交软件是高度趋同的。比如你自己装一个奇怪app,最后你和谁都联系不上,因为别人没有装;你只能装回大家都在用的那几个。消费品市场不存在这个问题,总会形成一个多强并立的格局,最后的格局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下图是个手机格局,大家去看其他消费品,也都差不多:

而且电动车市场发展起来后,会带动其他一大堆边缘系统,比如华为最近在搞的那个激光雷达,华为以前搞通信的时候对光电技术研究很深,现在自动驾驶领域有了需求,花时间做了一番改进,通信领域和汽车就扯一起去了。

所以只要中国控制住产业链,那挑战者和竞争者肯定出在中国,还有周边配套也都在中国。

4

尾声

很多事情都是漫长的积累,然后一飞冲天,前期线性的,后期指数级的。

无论是产业还是技术,都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生一次连亲妈都不认识的巨大变化。电动车其实也一样,经历了前些年的漫长积累,眼瞅现在到了质变期,市场和技术的爆发就在眼前。

还是希望我国的企业这次争点气,拿出赚慢钱的定力来,专心投入研发,现在形势也很明显了,着急赚快钱,不专心搞技术的,很快就会被踢出去,连慢钱都没得赚。

比如这段时间又传出,国外因为疫情影响,汽车芯片生产也受到了重创,随后就蔓延到了国内的汽车生产行业,现在汽车行业也出现了芯片短缺的情况。

每辆智能新能源车上有上百枚芯片,关键领域,比如感知、控制、计算、安全等等,几乎全部被国外企业垄断,中国的自主率不到5%,这种情况下,不但钱被别人赚了,而且国外一旦断供,中国这边就跟着产能也崩溃。

不过唯一亮眼的又是比亚迪,因为它从2002年就开始在这方面研发,现在在相关领域已经掌握了全套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基本不再依赖海外,也希望我国的其他领域和品牌能够走出自己的路,不再被人卡脖子,也不要给别人做长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