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视频
2月27日15:00景顺长城基金经理詹成分享沪港深科技成长股的投资机会。
观点集锦
1、 科技产业年后涨幅超乎意料,对此您怎么看?
今年科技产业景气度非常高,因为今年科技产业遇到三大产业周期叠加:第一个是以5G为代表的整个产业链的景气往上;第二个是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服务器的需求;第三个是新能源汽车的拉动。
2、 昨日回调,科技股还能上车吗?
对于科技股,短期来看趋势很难判断,中期来看稍微涨的有点过了,从3-5年维度看科技创新是没有大的风险和问题,因为从产业周期发展来讲他依然向上。对于5G,我们会逐步沿着产业链发展的方向,把我们的组合从上游和中游转移到下游应用端,当前上游机会相对多一些。
3、 您的投资框架
对于投资框架,从产业趋势入手,中长期最看好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两大产业方向。中国科技创新有三大天然优势:广阔的内需市场;完备高效的产业链;刚开始的工程师红利。
4、 如何选择投资标的?
对于投资标的选择,我的三个出发点:第一是不要把买投资当成投资股票,而是投资一门生意;第二是强调公司业绩的可跟踪和可预测性;第三是看管理团队是否优秀。
5、 管理产品如何构建的投资组合?
对于构建组合,我的特点是最看好的股票可能不超过整个组合净值的5%,最看好的行业不会超过20%,我会通过分散配置有效的去降低整个组合的波动,希望从中长期维度给投资人创造非常不错的超额回报。
6、 港股市场怎么看?
我认为目前来看港股的性价比比A股相对高一些,虽然香港市场涨得慢,但是它背后承担的风险是不大的,回撤压力相对较小,对组合收益率的保护性也是相对较强。
7、 美股市场怎么看?
美股最近下跌,反映了他们对疫情的预期不足,特别是美国投资人没有想到疫情在全球这么快速的扩散,包括像韩国、意大利,这些国家能否像中国一样有这么大的能力把疫情控制住,我觉得这是投资人担心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时间点上如果疫情不再进一步扩散,美股反应也基本上到位了。因为美国这边更多的投资人还是以中长期的眼光来评判股票,可能很多公司,以中长期维度看角度,疫情并没有影响这些公司的核心的竞争力,从资产定价的角度来看疫情只不过是一个扰动。
8、 对基民有何投资建议?
买基金不是一个暴富产品,作为一项资产可能每年给你的回报预期15%左右是比较合理的,建议投资者以定投的方式或者更多是长期持有的方式,享受它中长期的一个稳健的回报。
7、
基金经理简介:詹成先生:通信电子工程博士。曾担任英国诺基亚研发中心研究员。 2011年7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研究部研究员、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自2015年12月起担任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
以下是实录:
大家下午好!我是景顺长城基金经理詹成。很高兴参加新浪财经的基金直播间,和各位新浪的网友们进行沟通交流。
市场分析:
我觉得大家对长期市场的看法争议不是特别大,因为疫情会逐步缓和,市场情绪和企业经营也会逐步回归到正常。对于我的投资框架而言,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行业和公司依然会保持相对快速的成长性。所以组合的长期操作思路和投资策略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希望通过精选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受益者,以确定的产业发展趋势,应对万变的市场。
从我管理产品以来,组合一直围绕着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两个大赛道来进行配置。我觉得这两个方向不仅是中国最好的成长方向;而且在全球比较的维度来看,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国的消费升级也是最有机会的成长赛道。大家对长期的看法争议不大,因此重点谈一谈我对接下来3~6个月维度的策略情况。我的结论是,看好权益类资产;结构方面,更加看好成长股;周期属性的价值股有交易机会;同时我认为现在港股比A股性价比高。
最近也一直在参加一系列的各行各业的上市公司的电话会议。总结下来,我觉得疫情短期的影响肯定是全面的。除了极少数行业以外,疫情对大部分的行业都会有影响。但是疫情的影响具体是多少?现在从公司的角度,从投资人角度还是很难评估的。大家也只能参考历史的规律,部分行业一季度业绩占全年比不高,全年看后续可能还有机会追回来。有些行业一季度是全年的旺季,所以业绩追回来的难度比较大,业绩下滑概率比较高。从一季报的整体情况来看,预计可能不会有特别大的亮点。
正是由于疫情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后续也可以看到市场中的几个确定性事件。首先是流动性的宽松、降准、降息,后续应该会推出的政策。在这个时间点上,流动性对A股今年的整体的市场表现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因为目前大家看好的成长性方向,行业或者个股的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较高,需要流动性的进一步宽松来维持目前的估值水平。但是从产业的角度看,若没有疫情,今年应该是消费电子、服务器、新能源汽车三大科技周期共振的一年;再加上进口替代、自主可控的拉动,科技产业的景气度应该是非常高的。但是受疫情影响,大家现在开始担心5G手机的整个换新周期是不是要推迟?新能源汽车销量是不是会减弱?科技成长的景气度的确可能没有之前预期的高。但是在所有板块都受影响的前提下,科技创新产业的景气度依然是相对较好的。只不过现在成长股涨的太快,估值不是很便宜,波动性可能会加大。但全年来看我认为今年的科技成长板块应该是相对占优的。同时,从板块内部来看,我觉得科技同传统行业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科技是创造新增需求的,所以不需像传统行业来依靠份额的提升。成长占优的年份会有明显的扩散现象。所以我们觉得今年小股票的投资机会比往年更多一些。但是在不同的投资框架下,需要甄别个股。
其次比较确定的是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可能会加码。无论是今年必须完成的GDP增长指标,还是就业的压力,甚至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局,都需要推出更加积极的逆周期调节政策来稳定增长。5G、基建的投资会不会加码?刺激地产、汽车消费的政策会不会出台?疫情转好以后,3、4月份这些行业会不会出现加速赶工的情况?阶段性的需求会不会井喷?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思考和期待的。因为周期属性的价值股现在估值水平的确很低,我认为也是存在交易性机会的。如果从A股、港股的比较来看,我们更看好港股。这是基于性价比角度上判断的。港股目前不论是成长股,是价值股,估值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大部分公司的估值现在处于历史中位数附近。相比于A股、美股,港股的估值近几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提升。虽然从表面上看港股涨势比较慢,不像最近A股的成长股表现得那么剧烈,但是港股涨幅的背后,投资人所承担的风险不高,组合的回撤压力也不是很大。在实际操作中,我的投资框架是将性价比作为核心。近期可组合有些股票卖出还是相对较早。自我总结来看,其实我不是特别激进的选手,从组合持仓来看,单一行业不会超过20%,单一个股不会超过5%,组合始终会考虑到一定的均衡配置,尽可能的希望把净值的波动降低一些。通过追求复利,积小胜为大胜。同时希望我的投资者也能够以中长期业绩来考察我们。
总结来看,流动性的宽松年份,权益方面不会特别差。顺应产业趋势的成长行业因为内生的动力很强,其恢复的速度也会相对快一些。由于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加码,在估值比较便宜的前提下,周期属性的价值股可能会有交易性的机会。从A股、港股的比较来看,我更加看好港股。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不论是港股的成长股,还是价值股,性价比都比A股要出色一些。
问答环节:
Q. 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您具体对哪些细分领域比较看好?是什么原因?
A.我看好新能源汽车,但我不看好整个行业,因为我觉得只有生产出色产品的公司,或者相关的产业链,在未来才是有机会的。以特斯拉为主导的产业链上的所有公司,我觉得基本上都是有机会的。以上我在新能源方面所看好的方向和逻辑。
Q.请问您对地产、机械这类行业怎么看?
A.去年9、10月份大部分的地产股在历史估值的底部,买入持有可以赚到业绩增长的收益。今年疫情爆发以后,对地产公司的销售的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全年预期的回报角度来看,因为业绩增长所带来的收益可能会比去年预期的打一些折扣。预期未来会有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出台和加码,可能对地产估值方面有一定的帮助,但收益率目标会相对下降一些。
机械行业方面,我觉得可能要分开来看。因为机械涉及的行业会非常多,每个行业的需求不太一样。跟新兴产业相关公司,有些行业对其设备方面的需求还是不错的。所以在机械大行业里,会分成细微的小行业来看。部分和新兴产业相关的机械公司,还是有不错收益的。
Q. 对于港股,尤其是内资股,疫情是否会对其有一些利好的影响?
A. 其实我觉得疫情影响下大部分的行业是受损的,有正面影响的只有极个别的行业,例如游戏,这可能跟大家居家时间比较久有关。另外,远程办公对服务器的需求是有明显增加的。其次部分医药公司股价在疫情的过程中有一定上涨,但是随着疫情逐步的缓解,复工比例越来越高的过程中,其阶段性的股价也会出现一定的调整。居家玩游戏、远程办公不是常态的事件。但是大部分港股公司性价比较高,这些公司上涨背后所承担的风险是明显的低于A股的。所以这类公司组合会加大配置。从长时间维度来看,它们对组合的波动性或者回撤的压力都不是特别大。
Q.您怎么看待目前港股的估值水平?
A. 我觉得整体来看,估值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港股不论在其历史估值维度,还是将港股与全球各个市场相比,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疫情影响下港股没有像A股反应得很剧烈。随着时间或推移,疫情迟早是要结束的,大家的生活或者是公司的经营迟早是要恢复正常的。而这个部分收益是比较确定的,只不过时间维度上面可能要拉长一些,因为港股可能不像A股反应的这么快。投资者更多的是从基本面的角度上出发,看到基本面明显缓和以后,这些股票会慢慢地涨回来,我觉得这是港股的特色。
Q.针对沪港领先科技、品质投资这两个基金,您在持仓或操作思路方面会有不同嘛?具体的持仓行业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吗?
A.大部分的框架和出发点基本上没有特别大的差别,都是从产业趋势角度上出发,选产业选公司。因为沪港深科技组合可以投资港股,所以港股的比例会偏高。品质投资组合在去年的时候,觉得TMT板块的性价比稍微弱了,因此加了一些地产。仓位方面调整的幅度也不是特别大。两个产品净值上有一定差别,可能一部分是因为港股比例的原因。
Q.未来您会调整沪港深领先科技组合的港股比例吗?将会调整多少呢?
A.组合会考虑加大港股比例。成长股较好的行情下,再叠加上产业周期,将会出现扩散。所以可以看到现在有些股票慢慢的朝着更高价格在扩散。但是每一轮科技周期下股价真正上涨的公司很少,大部分公司可能在股价上涨后又会跌下来。所以未来会陆续的在组合里面减持一部分A股的科技股,然后加到港股上面。因为于我而言,虽然会有短期的净值压力,但是我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操作能够降低净值的波动,去追求复利,积小胜为大胜。我自己不是一个激进型选手,在个股持仓不会超过5%情况下,是很难去和前十大持股集中度在70%~80%的组合比净值涨幅。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帮客户降低波动率;能够从中长期的维度给客户带来不错的超额收益。
Q.您怎么看待今年科创成长板块的发展趋势?
A.今年如果没有疫情,我觉得一定是非常好的一年,因为它将面临着几个周期的共振。第一,如果没有疫情,今年的5G换机在顺利的推动,云需求、服务器的需求是在增加的。同时新能源汽车政策在不断调整,新能源汽车可能也会有从底部向上发展的趋势。今年是三个大的周期在共振,同时如果加上进口替代、自主可控的拉动,如果整个科技周期今年没有疫情的影响,景气度将会是非常高的。至于估值的问题,主要看大家如何去衡量,或者说如何从自己的框架中去判断。从产业趋势上讲,我不是特别担心手机换机周期的推迟导致电子股下跌。拉长3个月或者6个月的时间维度,会发现某些板块股价跌了,后续又陆陆续续又会涨回来。所以从大的框架和结构上及我自己的理解来看,我觉得成长特别是科技成长今年是有相对收益的。如果说阶段性涨得多,可能有回撤的压力、波动性会加大,那么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投资框架来进行动态调整。但是从产业的角度上看,今年的景气度方面我没有特别担心。
Q.从你的操作思路上来看,您会不会按照5G板块产业趋势对其进行区别?您会在持仓方面体现出这种区别吗?
A.会的。去年大家讲的5G往往是上游的部分,今年我们觉得更多的是中游和下游的部分。这些可能会陆陆续续在组合中体现出来,有些上游的部分可能跌得比较多,包括去年四季度的整个通信,特别是5G或者4G的招标非常差。有些股票跌得会相对多一些,跌到中值以下。总体会沿着产业传导的趋势来调整组合,但是个股会在性价比方面做一些权衡。
Q. 在疫情影响下或者今年的宏观经济判断下,您怎样去理解科技创新、消费升级?
A.其实从我自己的投资框架来看,会在公司回报率的角度尽可能去挣业绩增长的收益。从估值来看,我觉得动态的扰动因素会非常多,但是如果真的从业绩增长方面看,今年的消费股是有压力的。四季报显示,品质投资去年四季度增加了一些白酒,在基于今年没有爆发疫情的前提下,我觉得有些品种跌到了历史均值的下方,持有是能够挣到业绩增长的收益。但今年来看,难度会相对大一些。因为疫情的确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不是说不再看好消费升级了。从今年角度上讲,它相对科技会稍微弱一些,多周期叠加对科技板块的影响肯定会好于消费。消费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在四季度会出现机会。因为明年或者后年,这些需求慢慢的又会回来,但是这的确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或者说比科技板块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因为科技的内生动力比消费要强很多。大家对消费部分的忍耐时间会相对长一些。消费股要可能等到三、四季度,分析明年的情况和变化再作判断。医药还是可以细分品种来看,有些医药品种是会受益的。可能有人说是医药短期受影响,但是我觉得可能不见得是短期受益了,疫情可能会导致一些习惯的改变。消费升级的部分重点基本上是在在医药部分。教育部分从长期看,我觉得问题不是特别大。港股的好处在于原来的估值就没有泡沫。这次的下跌,使得很多股票又跌到历史估值的底部。持有这些股票的安全性会相对高一些,特别是对组合的波动性也会相对低一些。
Q.您对5G的哪些板块上比较感兴趣?哪些板块您可能会先观望?
A.从5G的投资来看,如果研究过去的3G、4G,通用设备的投资是超预期的。因为会把5G的投资作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手段。今年一样会有这样的预期。今年5G基站建设大概60~70万,但是未来如果不想在地产方面进行政策的放松,5G也会是投资的重点。这样来看,设备股、偏上游的光器件去年四季度有一波调整,价格相对是合理的。从下游的需求来看,更多的是大家关注的游戏和视频。这些股价短期涨幅很高。但是如果这些股票再跌回去,也会继续看其是否具有比较合适的性价比。从应用端来看,需要继续的挖掘,需要到3、4月份才能分析的更清晰。
Q. 您怎么看待光伏行业?
A.无论是国内的装机占比,还是全球装机占比,都是个位数的水平。随着光伏的平价上网时代到来,我觉得渗透率的提升都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做产业链的分析,将会看到70%~80%的行业全部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的需求爆发时,受益的一定只有中国企业。因为从全球范围看,已经没有任何国家的公司能够和中国的光伏企业来竞争了。
Q.您认为5G的投资周期有多长?是不是会像4G时代一样?投资是否会随着5G的产业周期来进行?
A.从历史的情况来看,这些股票还是需要考虑性价比的问题。可能没有股票能无限制的巨幅上涨。如果涨多了,组合还是会考虑卖出。因为从整个投资周期的节奏来看,今、明年两年是大年,未来可能设备端的需求会逐步下降,更多的转到应用端。所以我们也会沿着产业周期的变化,调整组合持仓。从增速来看,我觉得今年整个行景气度业还是很高的。特别是到了3、4月份复产后,投资力度开始加大。部分环节的降价压力其实没有像去年大家预测的那么大。因为从供给端也会受到疫情的影响,包括开工产能利用率等。这个现象在4G时代也遇过一次,那一年零部件的价格降幅其实没有很大。所以我觉得全年来看,景气度还是比较高的。个股方面需要看股价的反应了多少预期。
Q.美国大选、贸易环境等事件是否会对国内的高端制造产业产生影响?对资本市场或您所管理的基金会有什么具体的影响吗?
A.如果美国持续的制裁,的确是会受影响。我觉得这种影响,特别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没有原来那么大了。因为这两年不管是从实业的角度,还是从资本市场投资角度,大家多多少少有了一定的预期,它将不再是一个黑天鹅的事件。从实体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公司也做了一些防范。很多企业在产业链的转移、供应商的变化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布局。从行业来看,我自己组合配置的公司不会受到特别大的影响。
Q.您对香港本地股有什么看法呢?
A.我觉得其他的香港本地股受香港整体的经济影响还是很大的。主要看好主营业务大部分全部在国内的,在香港上市的公司。
Q.您对组合未来的整体操作思路是怎样的?
A.长期策略基本上不会变,一般还是把握科技创新、消费升级两个赛道。只要把握住这两个赛道的投资机会,整个组合的收益率应该不会特别差。如果短期来看,从今年一年的维度来考虑,整体看好权益。因为今年整体流动性的宽松,预期应该会推出相应的政策。从结构方面看,相对看好成长股。因为从基本面的比较来看,成长股有非常多的科技周期在今年产生共振效应,这比一般的周期、一般的消费股的内生增速会更强一些。目前来看,价值股虽然便宜,但可能只有交易性的机会。港股方面,性价比高于A股。因为港股的估值在这几年并没有出现明显上升。虽然涨得慢,但是背后承担的风险不大。对组合带来的回撤压力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