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警惕“大家都当真了”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连续两年取得抢眼业绩之后,买基金俨然成为一个社会现象。不管是大街上民众聊天,还是网上论坛贴吧里,到处可听到、看到人们在谈论基金。
先说个记者近期听到的真实案例:某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他此前从没有买过基金的岳父,看到身边很多人买基金并且赚了不少钱之后,打算把银行理财产品全部取出来买基金。在被提醒“退休人员买股票、基金要小心”后,还有点不开心,认为女婿挡了他的财路。其实老人根本不缺基金收益那点钱,但他看到身边人买基金赚钱后,也想跟着一起赚钱,以至于“挡都挡不住,一心想买”。
另一个例子是亲戚家正在读大学的孩子,据她说有不少同学在借钱买基金,甚至会从花呗等平台借钱买基金,原因也是看到周围同学买基金赚钱了。
尽管上述案例并非普遍现象,但从基金受关注的热度看,已经不是孤例了。这仿佛是2007年万民追捧基金现象的重现,是值得忧虑的。
基金元老范勇宏在《基金长青》里面,详细描述了当年全民“基”情燃烧的岁月。当年,“买基金了吗?”成为普通百姓见面的问候语,基民与嫦娥一号、CPI、民生等一起成为2007年的十大热门词汇。由于要实行比例配售,有人为了买基金,凌晨就在银行门口排起了长队。
在2007年,本报记者采访现场排队的老大娘,问及为什么购买基金、是否担心亏钱。她反问道:“亏钱?现在的行情谁会亏钱?你没看到现在天天涨吗?小姑娘,你也买点吧,再不买就买不到了。”
上述公募基金受追捧的历史场景,从2020年起仿佛又回来了。一日售罄、比例配售、百亿遭疯抢等,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尽管公募基金受追捧,主要源于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应。但如此受追捧,还是值得警惕的。从最基本的常识看,对基金了解不多、仅仅由于赚钱效应而买入基金的投资者,最终结果注定不会是美好的。
值得警惕的是,此轮公募基金抢眼的业绩归因,相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带来的收益,更多来自于估值提升带来的回报。我们现在随处可以听到,“要买龙头,要买好公司,好公司会越来越贵”。从市场走势看,在资金驱动下,好公司正在形成自我推升的螺旋。因为基金买入优质公司后,股价上涨带动基金赚钱,这会吸引更多人申购基金,新进入资金再度买入持仓股,再度推动基金净值进一步上涨,目前这种自我循环驱动态势还在延续。
在2015年的概念股炒作浪潮中,尽管很多人参与市场,但他们知道泡沫肯定会破裂的,并没有入戏太深。同5年前相比,当前大部分投资者是真的相信了。他们真的相信了,这才是值得警惕的现象。从目前的基金规模看,当前权益基金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历史高点,当大家都去追逐高估值时,其产生的泡沫无疑也更大,这是需要警醒的。
无论如何,再好的东西也有价钱,再好的公司出价高了都需要时间来消化。投资者在买入基金的时候,不能仅仅憧憬于高收益,还需要明白潜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