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投资实践中,你可曾遇到过这样的难题:自己持有的基金数量太多,想要精简,但相关的基金在卖出时总觉得下不去手。伴随着我们持有基金时长的增加,我们似乎对相关的基金也逐渐产生了情感。然而我们也都知道,投资需要客观理性的常识,切莫因为个人情感而扰乱投资实践。
为什么我们在进行基金调整时,舍不得卖出持有时间很长的基金?为什么对于持有时间长且收益率喜人的基金我们会越看越满意?为什么当他人对我们持有的基金进行批评时我们会不高兴?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投资中常见的人性弱点: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会阻碍基金在投资之后的定期管理,阻碍投资者的纠错、妨碍投资者对更好投资机遇的把握。想要基金投资持续进阶,认识并克服禀赋效应非常重要。
01
认识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是行为金融学与消费心理学里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当人们拥有某一物品时,因为主观情感的融入而使得人们对物品价值的评价,相较未曾拥有之前大大提高的心理学现象。用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敝帚自珍”,会更方便大家对禀赋效应进行理解。
禀赋效应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损失厌恶。当人们拥有了一件物品,打算将其进行舍弃卖出时,往往会考虑到卖出物品之后的价格上涨补偿,继而把这种非常模糊的价格补偿预期加到卖出价格上。每当我们进行基金卖出时,心中是否会有基金卖出之后继续上涨的纠结呢?我们犹豫了一阵子,最终又选择了捂一捂,因为我们担心卖出之后的上涨给自己的行为贴上失败或错误的标签。
禀赋效应产生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路径依赖心理。当我们持有某个基金之后,我们或多或少会投入一些时间与精力,在长久的相处之中,我们会在心底里对基金形成一种认可,久而久之产生一种依赖或依恋的情绪。当你要卖出基金或者是进行基金转换时,你会想起这只基金辉煌的曾经,想到那些带来优秀投资回报的日子。卖出就等于与基金暂时告别,在这些情感因素的作用下,我们会愈发看重与高估自己所持有的基金。
02
禀赋效应的危害
禀赋效应会对投资者的理性判断产生重大影响。在禀赋效应的影响下,投资者在信息的获取上偏向于选择性聆听——只喜欢听跟自己认知相符的,不喜欢听与自己认知相悖的。在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下,禀赋效应为投资标的带来了光环效应。
我们可以时常在互联网上看到看到关于个股或基金的讨论,参与讨论的投资者往往会分成两派互相攻讦,彼此都听不进对方的看法,相互否定。事实上,一个投资标的的缺点和优点都是客观存在的,正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般。禀赋效应会阻碍正确认知的建立。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认识投资标的,我们可能是很危险的。
禀赋效应会影响投资者的及时纠错与投资策略执行。近两年,A股市场投资股票与投资主动基金的回报可谓是天壤地别。结构性行情中,很多绩差股依旧深不见底,公募基金则回报喜人。很多老股民对于自己的持股产生了禀赋效应,明知道选择公募基金或许是更好的投资方式,但就是不愿意放弃自己手中持有多时的股票,不愿意更换亲自炒股的思维。哪怕是回报不如意,想着卖出之后股票可能上涨而后悔,于是很多股票投资者久久不愿纠错。
禀赋效应还会导致投资者误判业绩归因。当投资者买入一个基金之后,相关标的连续上涨,投资者会本能地美化标的,将喜人的回报归结于标的很神奇或本人的选择能力。但事实上,禀赋效应阻碍了投资者进行业绩归因分析,会让投资者错误地把自己的投资运气当做投资能力。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好运气总有到头的一天,我们要想在投资市场中立足,必须要依靠过硬的实力或者与实力过硬的人在一起才行。
03
如何克服禀赋效应
想要克服禀赋效应,最重要的是诉诸理性而非感性。理性是我在人性弱点系列文章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但现实当中我们却非常难以做到。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不能像机器一样全然理性。为了克服禀赋效应,我们应当尽量在投资过程中约束自己的情绪,不要赋予情感,以免感情用事继而让投资陷入被动当中。
在认识基金的时候,我们应该放下心中的成见,避免建立先入为主的认知。我们应该把从正反两方面认识事物作为自己的认知方法论,不管投资什么基金,我们最好能在清单上列出该标的的优点与缺点,避免过度放大优点而忽视缺点的倾向。
克服禀赋效应的第三个要点是强化投资纪律。要把投资纪律、投资体系当做自己的信仰,切不可随意破坏。当我们用理性建立起了认知,需要在基金的投资实践上加以改变时,我们要多一份果敢,相信投资体系与投资纪律的力量,而不是陷入过去的情感中患得患失。须知一切的投资都包含了盈亏同源的因素,有了理性指导下的投资改进方案而不能去落实,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愿各位朋友在投资实践的过程中多一份自信,少一份锚定与犹豫,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禀赋效应对已拥有的东西进行了过度的美化,这是妨碍我们在投资中做到知行合一的重要原因。约束自己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投资能力,在投资中,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人性弱点所打倒。如果不能正视并克服这些弱点,我们又如何去战胜他人、战胜市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