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消费者权益,提升金融风险免疫力

发布时间: 2020-03-13 11:58:59 来源: 华泰证券资产管理

又近一年3.15,今年格外不一样。防疫抗疫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事件。在关爱每个人的身心健康之外,了解消费者权益、明确风险责任意识亦是每一个金融消费者的重要素养。

在今天的金融小课堂中,小泰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些常见的金融风险和虚假金融广告陷阱,做到从源头上防治。

三点一面,构成健康金融体系

随着资本市场的高速成长,民众投资理念不断成熟完善,金融活动早已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个人及家庭负债、储蓄、投资的整体规划

合理消费、理性负债。消费者应在自身能够合理负担的范围内寻求负债,满足消费需求。切莫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怪圈。对于非法高利贷要有所防范,避免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伤害。

远离电信诈骗、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防疫期间,不乏出现利用亲情、疫情包装的金融骗局,诈骗分子不惜利用亲缘关系、地缘关系、疫情态势骗取消费者同情与信任。消费者应当谨慎应对,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对涉及支付、转账等金融交易的,确认事实明确对象后方能办理。

投资理性,切莫追求超额回报

面对超额收益承诺要“免疫”,金融收益往往伴随金融风险。知风险、知投向、莫被非法金融广告蒙蔽,通过合法合规渠道参与金融投资,理性伴随投资全程。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金融业相关的广告及活动,在方便人们获取信息的同时,不法分子也在利用各种渠道平台投放非法金融广告,误导金融消费者购买不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甚至通过吸引眼球的广告内容诱骗金融消费者参与非法金融活动。对此,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

识别金融广告真实性、合法性

查看金融广告主是否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很重要,金融广告内容在形式和实质上应保持一致。要特别警惕以:投资理财、投资咨询、贷款中介、信用担保、典当等名义发布的非法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内容的广告。

寻找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金融广告是否具有可识别性,是否显著标明“广告”。

看看是否对金融产品或服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有合理提示或警示,如标明“投资有风险”字样等。

注意是否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违规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或保收益。

是否夸大或者片面宣传金融服务或产品,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业绩作虚假或夸大表述。

是否对投资理财类产品的收益、安全性等情况进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是否违法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是否违法宣传国家有关法律和行业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违法活动内容。

“三多”增强自身风险责任意识

多问:询问是否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该公司是否具备发行金融产品和投放广告的资质、推销人员是否具备相关从业资格证明、产品存在的风险和对应目标群体。

多想:想一想广告中的金融产品风险在哪里,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当金融广告的收益让人心动时,不妨先去做一下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了解自身的风险偏好后再做出明智的决策。

多学: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广告层出不穷,金融产品和服务五花八门,但是金融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金融消费者应通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态度,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

小泰衷心地希望大家能够增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分享到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红利。

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温馨提示您:在疫情期间,不聚集、少外出,尽量采用线上方式办理业务;欢迎通过中国投资者网(www.investor.org.cn)、互联网投教基地以及市场经营主体、自律组织等官方网站获取相关知识和服务。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