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的资本狂欢似乎瞬时归于平静了。而与消费赛道一同经历起伏跌宕的,还有某些角色的职业命运。
文丨马慕杰
消费投资人宋伟成感慨自己正处于“失业状态”。近半年时间,他没能出手一个项目。
“我真的非常焦虑。”宋伟成说,眼看同机构科技医疗组同事每天都忙不过来,自己却没有什么可投的标的,他甚至不止一次动过转行的念头。
除了好项目的稀缺,更让宋伟成焦躁不安的还有所在机构内部对消费赛道的态度转变。宋伟成知道,虽然名义上基金还保留着消费赛道,但消费这条线,已然不再是原来的主力方向了。
“老板都明确表示这个时间点不侧重看消费了,谁还会使劲推相关的案子?”
而仅仅在半年前,宋伟成还满腔热血地在消费热潮里喊打喊杀。“想想真是魔幻。”提到2021年上半年的那番消费盛景,宋伟成至今仍兴奋不已。
但热闹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正如每个人都了解的,新消费的资本狂欢似乎瞬时归于平静了。只不过,稍微有些残酷的是,与消费赛道一同经历起伏跌宕的,还有某些角色的职业命运。
被迫“转弯”
相比宋伟成,刘仪君对于消费赛道急转直下后的冷清境况显得更适从些。
2021年8月,刘仪君所在机构决定,放缓对消费领域的布局,同时扩大对科技赛道的投资比重。刘仪君在的消费组,可跟随基金的策略调整看一些新方向。
刘仪君很明白这种安排背后的意思。“要么离职,要么转型。”
几乎没有什么挣扎,刘仪君选择了留下,开始尝试新的领域探索。一来,刘怡君进入投资行业时间不长,个人而言也愿意去寻找其他的可能;二来,其目前也没投出所谓的明星项目。“去到其他机构也没有很好的溢价,又能怎样呢?”
刘仪君说,在身边的消费投资人朋友中,他的状态算好的,起码有希望有干劲。“我知道很多基金的消费投资人都投不出案子,合伙人对于整个消费赛道也看得不清不楚,还在纠结到底能不能出手。这种情况下,投资经理看案子就更觉得没劲了。”
尽管嘴上喊着想转行,但某种意义上,宋伟成对消费赛道是有执念的。所以他说,有好机会的话,他内心其实更想去专业的消费类基金试试。宋伟成笃定,中国消费崛起是必然,不会因为市场冷了,就没有好项目诞生了。未来5-10年,中国将出现很多大消费公司是极其确定的事。
“先不说对消费行业的个人兴趣。转到偏科技类的赛道,对我来说不可能也不现实。”宋伟成清楚地知道,科技型投资人有着极高的行业壁垒,即使有机构接受了非行业背景的消费投资人,也不太有可能投出好案子。
“企业创始人一看你是外行,谁还愿意浪费时间继续和你聊。”宋伟成说,他之前考虑多次的转行也只是IR岗。
坚守与平衡
虽然不像宋伟成和刘仪君所在机构对消费赛道所表现出的那般消极,但据投中网了解,有不少选择坚守消费阵地的基金在细分赛道上适度调动了方向。
最典型的即是强调所投项目要与科技相关,从产业链中下游转向中上游。“反正纯烧钱买流量逻辑的标的我们是不看了。”一消费投资人告诉投中网。
另一长期跟踪消费赛道的投资人许希尧说,沿着机构定调的由技术驱动新消费品的大逻辑,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他将目光投向了上游的供应链和食品科技领域。
“To C流量红利期已经消退了。如果单纯靠流量营销的玩法,消费品在没有很大差异化的情况下很难脱颖而出。相比下游项目,上游项目的抗风险能力的确要强很多。”许希尧表示,有无明显的创新技术壁垒是其在当前判断项目时很重要的标准之一。
作为专注中早期新消费行业的机构投资人,Joe直言并未感到因消费市场遇冷带来的影响或压力,包括投资节奏和工作强度也和此前没什么太多变化。
“对我们早期投资来说,整个消费赛道热了意味着市场上项目的数量增多了,但并不代表好项目就多了。”Joe提到,2021年上半年起,所在机构就达成了看项目要保持谨慎的内部共识。“当时大家抢的太狠,估值给的也很高。特别是行业热起来时,一些创始人的心态也变得相对复杂。这样一来也就导致了赛道内卷,各种成本上扬,最后盈利能力却在下滑。”
具体在投资方向上,Joe也认为,新消费项目需要核心竞争力,门槛也越来越高。如果仅仅只是找个工厂,在包装设计上花了心思却没有任何产品力、品牌力,这样的项目未来不易持续获得资本青睐。
融资金额砍半
新消费赛道真的不香了?
许希尧明显感觉到消费低潮的信号大概是在2021年7月左右。特别是各大消费品牌在618的销售数据表现,让很多投资人意识到,新消费项目以投放换销量的模式不可再持续了。
在消费投资人眼中,一般像618、双11这种大促节日会被看作是进行消费项目判断的风向标。“你没发现2021年双11战报都哑火了吗?”上述消费投资人提到。
Joe也是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有类似的体感——在上半年尤其火热的食品饮料赛道,早期项目越来越少了。“或许是因为一些跟风者发现融不到资就彻底离场了。”Joe分析称。
无论如何,近半年里,资本对消费赛道的大撤退是难以否认的事实。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1年1-6月,整个消费赛道的融资数量为595,交易金额为1269.05亿元。而2021年6-12月,消费赛道的融资数量为483,交易金额降至766.70亿元,将近减半。
许希尧坦言,也许是2021年过于跌宕和魔幻,所以其在过去一年的收获比之前任何一年都多。伴随各种观点涌入脑中并被吸收消化,投资思维的转变和自我思维的建立对其而言最痛苦也最有意义。
提到当前消费赛道的凉意,许希尧表示,这并不代表消费行业没机会了。“投资似狂风,行业的发展却是渐进式的。”许希尧相信,中国消费既不是因为这两年投资高涨而兴起,也不会因为投资骤降而衰落。
在Joe看来,每个赛道都有周期,此番新消费的投资降温,也只是正常的挤泡沫过程。“这一轮新消费品牌起伏的主要问题就是增速跟不上估值。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大浪淘沙,赛道卷到一定程度势必会挤压泡沫,进入相对平稳的阶段。”
刘仪君也提到,当赛道热到发烫时,有些基金甚至会因为害怕没跟上而变的不理性。因此对于机构来说,当前新消费领域的市场调整也会带来新一轮洗牌。
“当一个赛道火出圈了,这个时候就会有两拨人进来,一波是FA,另一波是跟风的创业者。FA会因为某个大基金投了某个项目,找一堆同领域的二线项目推给一堆普通的基金,但这时候如果跟进去,项目大概率已经至此是顶峰了。”
说到底,消费是一个长周期行业,一时的沉浮并不能说明行业的盛衰。就像启承资本创始合伙人常斌说过的,过去几年,风口很多。但风口上的生意,最害怕扎堆。如果30人来做同样的事情,已经是非常糟糕的生意了。但最终,行业走到成熟期时,肯定有一批坚持长期主义的人会赢得胜利。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宋伟成、刘仪君、许希尧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