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红人节|金麒麟基金大V评选 百位大咖入围→【投票】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光伏巨头争相布局氢能 资本市场再出明星概念
来源:华夏时报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陆肖肖 北京报道
近日,光伏巨头隆基股份高调宣布进入氢能领域,撕开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口子。市场分析,氢能产业未来产业链年产值将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阳光电源、宝丰能源、中石油、中石化,包括海马、上汽等众多车企纷纷入局,从传统能源领域企业,到下游应用场景的整车企业,这一行业赛道上的企业越来越多。
企业争相布局
3月31日,隆基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隆基绿能创投与上海朱雀投资合资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亲自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此举意味着光伏巨头隆基股份正式入局氢能市场。李振国表示,氢能市场前景广阔,隆基早在2018年就开始关注和布局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近三年来,与国内、海外知名科研机构、权威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发课题合作,在电解制氢装备、光伏制氢等领域形成了技术积累,下一步将进行氢能产业化布局。
除了隆基股份以外,另一家光伏巨头阳光电源也加入了氢能产业大军。今年3月份,阳光电源发布了国内首款绿氢SEP50 PEM电解槽,阳光电源还拥有全国首套光伏离网制氢系统,全国最大PWM制氢整流电源5MW。阳光电源专门成立了氢能事业部,来开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与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工作,并在合肥建成了“光伏、储能、制氢、发电、电网多模式变功率制氢示范项目”。
在氢能赛道上,宝丰能源也已提前布局。宝丰能源表示,公司已于2019年启动布局新能源替代战略。2020年,公司正式开工建设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包括200MWp光伏发电装置、20000标方/小时电解水制氢项目,目前已经建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也是当前全球最大电解水制氢项目。
在传统能源领域,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纷纷开始发展氢能产业,在下游应用领域,多家车企也积极谋划布局,包括海马、上汽、广汽、长城汽车等,均开始投入氢能领域的研发工作。
政策支持助力
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将氢能与储能被明确为国家六大未来产业之一,加上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加速推进,氢能产业得到了政府的多方位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0余个省市级的氢能发展规划出台,包括广东、甘肃、河北、山东、内蒙古、陕西、吉林、广西等地,已经将氢能纳入未来发展规划中,“十四五”将是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4月7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显示,发展氢能产业是我国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北京率先打造氢能创新链和产业链,对于落实首都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京津冀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全国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布局,制定了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计划,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2023年前,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2025年前,具备氢能产业规模化推广基础,氢能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关键部件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3-4家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十万亿蓝海待开发
众多龙头企业的大力布局,显示了市场对于氢能前景的普遍看好,氢能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概念。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3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5%;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平安证券的研报显示,氢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项,氢能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脱碳社会的重要能源。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氢能路线图,加快推进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布局。氢能产业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2019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1805亿元,尽管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氢能投资金额仍有1600亿元,市场对于氢能产业依旧充满信心。
天风证券表示,目前,我国氢气主要来自从天然气或煤炭的灰氢,由于光伏和风电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已经出现了华能突泉县50万千瓦风电制氢储能一体化项目,未来与大规模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配套,能够实现完整绿氢能源闭环的电解水制绿氢,或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在制氢、加氢以及燃料电池车方面均能有所突破,特别是在专用车、公交车以及重卡的制造和消费方面,能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扫二维码,3分钟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