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已经持续3个月了,中国逐步复工复产。如果疫情就此打住,那么对经济的影响比较可控,但全球范围内疫情还在肆虐,这个影响就比较大了。上市公司是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主体,透过上市公司可以看到疫情的具体影响。目前正是上市公司的年报季,可以看到疫情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受冲击更大的是新三板公司,已有多家新三板公司表示,因为无力支付审计机构的审计费,可能无法如期披露2019年年报。这种事情过去非常罕见,可见疫情影响之大。
抗风险能力不如上市公司
最近,一些新三板公司的督导主办券商纷纷发布公告,提示被其督导的公司无法如期披露年报的风险。如东吴证券公告披露,成都三加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无力支付审计费用,无法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导致公司无法在2020年4月30日前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也可能无法在2020年6月30日前披露。中山证券公告披露,上海鹤跃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主营业务暂停,暂无收入来源,资金紧张,可能导致公司无法聘请审计机构对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进行审计,如无法按期披露则存在被终止挂牌的风险。长江证券公告披露,云南智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经营困难、资金紧缺的情况仍在持续,存在无法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2019年度审计工作,从而无法按时披露年度报告的可能性。
那些已经ST的新三板公司困难就更大了。东海证券公告披露,北京胜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资金枯竭,已无力支付员工工资,无力支付审计费等其他费用。连员工工资都无力支付了,支付审计费用就更不用谈了。诸如此类的新三板公司还有一些,不再一一枚举。就抗风险能力而言,新三板公司普遍比上市公司低,但比起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来,则又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新三板公司面临困境时,可以想象,很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会更大。那么上市公司真的就不困难吗?恐怕也不是,有些上市公司可能是打肿脸充胖子,有困难也藏着掖着,不能露绌。上市公司如果公告说付不起审计费,那股价会跌成什么样子?
缺钱表象的背后是缺订单
试想,疫情持续才3个月,有些新三板公司就连审计费也付不出了,甚至连员工工资也付不出了,如果疫情再持续下去,那会怎么样?由于目前疫情正在世界其他国家暴发,中国正面临越来越大的输入性疫情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复工复产的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比如来自世界各国的订单大幅减少。现在企业都是按订单生产,没有订单不会盲目生产,否则会招致更大的损失。前述几家新三板公司,表面上都是缺资金,没钱付审计费,没钱付工资,但却不能用借钱的办法来解决困难。因为企业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资金链断了,而是没有订单。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借钱给老板,他也不敢要。借钱本来是为了让生产机器转起来的,没有订单生产机器转起来后损失更大,借钱越多,死得越快。
当然,现在也有企业因为生产防疫物资而赚大钱的,比如口罩生产,虽然口罩价格被管制,但口罩的重要原材料熔喷布的价格管制就没那么严。此次疫情之前,熔喷布的市场价格仅为1.8万元/吨左右,疫情暴发后熔喷布的价格一度飙升至40万元/吨左右,上涨近20倍。生产商赚得盆满钵满。口罩价格虽然被管制,生产口罩的利润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但公司股价却一个劲往上涨。奥美医疗1月2日收盘价20.9元,市值88.2亿元,2月10日股价最高超过60元,市值最高时超250亿元。还有那些生产口罩机的,生产呼吸机的,生产呼吸机配件的,生产相关药品的,这些公司日子都比较好过。但总起来看,毕竟还是很少数的企业,大部分的企业日子都不好过。
现在的情况不是两极分化,日子好过的企业数量太少,构不成一极。前述几家新三板公司,公司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很难走出困境。如果疫情在印度和非洲蔓延,那么到今年年底全球的疫情也很难结束,这些公司能够撑那么久吗?上市公司中会不会也有公司撑不下去呢?可能有的上市公司现在就撑不下去了,只是外界还不知道罢了。因此,这个年报季,投资者真的需要睁大眼睛认真看上市公司的年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远离那些情况不妙的公司。虽然大多数投资者不一定能看懂财务报表,但靠常识还是能大致分辨出来的。分辨不清时,宁可错过。■
- 证券市场红周刊 原创-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申请并获得授权
【免费抽奖活动,红刊送你投资好书】
4月读书季,红周刊甄选投资好书回馈读者
《奥马哈之雾—我们是否误读了巴菲特》
99个误读,解读巴菲特投资体系的真相
分享好友参加活动,中奖几率更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