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德基金王恒楠:股市遥望似业绩 近看皆博弈

发布时间: 2020-05-12 15:57:17 来源: 新浪财经

【基金经理PK:董承非、傅鹏博、朱少醒、刘彦春等,谁更值得托付?】买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什么样的基金经理值得托付?哪些基金经理值得你托付?怎么才能选到好的基金经理呢?2020金麒麟最佳基金经理评选,快给你心仪的基金经理投票吧!【投票】

文/诺德基金量化投资总监王恒楠

遥望股市,似乎市场中每个人都在谈论公司业绩;走近一些,发现说的是预期;听了一会儿,才明白更多是博弈。起点总是业绩,说得准确一点,是那些有“不确定性”的预期业绩,否则的话,就没有了博弈的空间。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通过上市公司最新的公开数据,我们可以很确定地预测到下个季度的业绩增速为10%,那也就不会有什么博弈了——此公开数据一经公布,股票价格将很快跳到合理价位,之后基本处在横盘震荡,直至下一个改变此确定性预期的因素出现。所以,如果一家公司的的基本面情况可以被投资者做到近乎100%确定性地预测的话,那么它的股价波动应该是近乎于脉冲型跳动一般。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假设,只有一些公用事业公司具有这种特质——业绩确定性很高,没什么博弈空间。

现实中我们很难把业绩估的那么准,更有可能是一个大致的区间,比如15%-30%。无法估计得特别准确,但很多比较小的因素会使得预测向上或者向下走。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场有限度的博弈展开——比如,某公司之前维持了一段时间15%的增速,近期组织了一次调研,释放了一些比较积极的信号。于是,投资者A开始对公司业绩预期进行上修,股价也开始逐步往上抬高。但业绩到底能高到多少,其实很难说清楚。

投资者A也是发现股价不断在上涨,觉得更聪明的投资者可能对公司做出了更合理的定价(因为自己只做了定性的判断)。直到股价对应的业绩增速到了30%左右的极限高位,投资者A开始觉得不可能再高了,但又觉得之前上涨的这么坚决,一定是有道理的,股价开始横盘。于是,“一致预期”就达到了30%的业绩增速位置。业绩预告一出,发现是25%,虽说比之前的业绩增速大为提高,但是股价却发生了下跌(因为股价已经到了30%的预期)。

当股价处在30%业绩增速一致预期时,投资者B认为业绩不可能超过30%的预期,大概率公告会低于预期,于是在业绩预告发布之前就抛出了;而投资者B数量多的话,股价可能提前好几天就会从30%的一致预期位置掉下来,甚至根本就不会到达那样的高位。很多白马股就是如此,基本面有一定可预期性,但估值水平总在一定的区间内常年波动。比如说,某著名白酒总是在PE30倍左右达到阶段性顶部。

更进一步,有些公司还处在生命周期比较早期的阶段,讲的是遥远未来的故事,我们很难在短期内进行验证。而且,由于还没有进入稳健盈利期,对其估值非常困难。这时,投资者C出现了。他知道一个诱人的长期逻辑足以吸引其他投资者进场,而这个逻辑短期内无法验证亦无法证伪;这个逻辑很宏伟,难以看到极限位置。一场脱离了基本面的博弈开始了,价格可能会达到几百倍PE,但自我强化结束后,又可能会跌得一地鸡毛。由于无法证实或证伪,股价涨跌基本由资金驱动,波动极大,可预测性也很低。2014-2015年的“市梦率”不就是这么出来的吗?反正是梦想,有资金在,梦就不会醒。

这就是股票市场,各种不同投资者不断在基于业绩的预期而进行博弈,进而还会产生很多阶段性的“逻辑”存在。大多数投资者自诩为“理性”,但其实总是相互影响,这就导致股价很容易自我强化。市场的某种趋势或者某种风格,总会走到无以复加才会结束;某种投资的“逻辑”也必然会在所有人都认可之后才被市场抛弃。投资注定是孤独的,因为当周围的人都认可你的某个判断时,这个“判断”很可能已经走到了“山峰”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