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动态
国有六大行去年业绩齐增现金分红3400余亿元创历史新高
根据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国有六大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集团口径,下同)11566.48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201.52亿元,增长1.77%。
国有大行中,工行仍最赚钱,2020年实现净利润3176.85亿元,较2019年增长1.38%。净利增幅最高的为邮储银行,2020年实现净利润643.18亿元,同比增长5.38%。建行、农行以及中行去年实现净利润均超2000亿元,分别为2735.79亿元、2164.00亿元以及2050.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2%、1.63%和1.59%。交行去年实现净利润795.70亿元。
为了夯实资产质量,去年国有大行纷纷加大了计提拨备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尽管不良贷款率均较2019年年末有所增长,但资产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可控。6家国有大行截至2020年年末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45%,虽然较2019年年末增加0.12个百分点,但仍远低于同期商业银行1.84%的不良贷款率均值。其中,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不良贷款率为1.67%;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88%。
随着信贷投放的加大,国有大行去年资产规模仍在持续增长之中。6家银行截至去年年末的资产规模均在10万亿元以上。工行截至去年年末资产规模达33.35万亿元,遥遥领先其他银行。
可喜的是,国有大行在去年克服困难保证自身盈利增长的同时,依旧各自推出了丰厚的分红方案,且全部以现金分红的方式回馈股东和投资者。
工商银行2020年度现金分红金额高达948.04亿元,居所有6家大行中首位。建行、农行、中行现金分红均在600亿元以上,分别为815.04亿元、647.82亿元和579.94亿元,邮储银行与交行分红金额略少,分别是为235.41亿元和192.62亿元。
虽然各家国有大行分红金额不同,但利润分配政策均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六大国有银行现金分红比例均达到了30%及以上。
上述6家银行中,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这三家股份行于此前均已披露了业绩快报,3家银行去年呈现出净利润“两升一降”、不良贷款率全面降低的态势。
普益标准简评:
目前国有大行年报已全部披露完毕,上述银行2020年业绩仍全部保持正增长,反映出我国经济在疫情好转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这为国有大行业绩稳中向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国有大行盈利维持增长也有助于分红体系的稳定,并获得一定强度的资本补充。作为国有大行在保持业绩稳定的同时,持续多年采用现金方式分红,并保持与业绩增长同步,这充分体现出国有大行高度重视对股东的回馈,也是响应监管部门现金分红、履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
信托动态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服务落地已有26家信托接受非标估值
4月1日,据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登”)处发布,2021年3月份,中国信登联合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债估值中心”)面向26家信托公司首次发布了信托产品预期信用损失(ECL)计量结果76条,合同现金流量特征(SPPI)判断结果170条。而在2020年10月,两家公司已面向8家签约试点信托机构定向发布了首批信托资产估值结果。
至此,信托资产估值、SPPI和ECL等在内的第三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服务已实现了实质性落地,为信托行业落实资管新规要求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奠定了基础。
目前已有26家约占全国40%的信托公司试用中国信登新金融工具准则相关服务,截止到2021年3月底,中国信登和中债估值中心已联合向参与估值的信托公司逐日定向发布了230余条非标债权类资产的估值结果。底层估值的资产主要为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附回购特征的资产收(受)益权类资产等。
中国信登方面称,统计来看,2021年3月31日估值净价平均97.55元,通过估值结果反映出不同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揭示不同资产信用资质情况,反映市场整体收益率波动的情况并及时揭示市场利率风险等特征。
下一步,中国信登将对产品管理系统估值模块改造升级,新增接口化批量数据传输方式,通过出具信托产品估值及相关服务数据采集标准接口规范文档,支持信托公司系统生成估值数据报文,并支持批量传输估值数据及相关附件资料。
此外,中国信登将在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继续与中国信托业协会合作推动《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估值指引》及时出台,并继续加强与中债估值中心合作,逐步向全行业机构输出估值服务,联合推出底层资产为非上市股权等其他非标准化资产的估值,并着力帮助行业机构解决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落地过程中技术要求高、系统建设成本大和实施时间紧迫等问题,持续完善信托产品公允估值体系。
普益标准简评:
信托公司按照资管新规要求,根据资产估值结果对产品净值进行核算披露,能准确及时地向投资者传递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变化情况,使其更好地调整投资和交易行为,进而实现“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尽责理念,有助打破“刚性兑付”。
基金动态
尾随佣金规模去年大幅膨胀,基金公司“赚了吆喝”没拿到好处
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剔除2020年年报没有客户维护费的888只基金,纳入统计的145家基金公司旗下6263只基金共向销售机构支付客户维护费241.14亿元,较2019年的144.77亿元大幅增长近100亿元,增幅为66.57%。基金公司在2020年共获取管理费报酬929.63亿元,较2019年增长47.08%。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基金公司共向销售机构支付客户维护费97.49亿元,由此可见,该费用规模在去年下半年持续膨胀。
2020年全年,中银证券、朱雀基金、凯石基金、恒生前海基金等公司,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收入比例均超50%。换句话说,这些公司超过一半的管理费收入交给了渠道方。
“客户维护费就是给银行等渠道的尾随佣金,销售渠道越强,给的比例也就越高。”某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如是说道:“我们跟各家银行都是一只基金、一只基金地签尾佣比例。在销售管理办法出台前,分成比例最低是五五分,银行和基金公司各占一半,跟国有大行普遍签的都是四六或者三七分,有些不好卖的产品会签到二八甚至更高,银行分六、七、八成,基金公司仅分到二、三、四成;跟股份行签的低一些,基金公司分的稍多。不过,销售管理办法出台后,跟所有大行签的都是50%,股份行都低于50%。”
从单只基金数据来看,多只基金支付给销售机构的客户维护费超过管理费,还有23只基金的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收入比例超500%,不过,多为指数基金。
数据显示,方正500ETF尾佣比例为907%,华安CES100和景顺MSCI联接基金的尾佣比例超800%,分别为858%和815%。此外,华泰柏瑞红利LV联接、嘉实红利300ETF、浙商证券之江凤凰联接、华安龙头ETF联接、平安500联接A等基金的尾佣比例超700%。
一位基金行业人士表示,指数基金尤其是ETF竞争激烈,部分先发产品的头部优势明显,投入资金、人力等成本巨大,后来者较难撼动。“ETF基金需要通过巨额的投入,包括客户维护费用等,进行规模和流动性方面的管理。”该基金行业人士透露。
除指数基金外,还有部分基金中基金(FOF)尾佣比例较高。例如汇添富聚焦价值、汇添富积极投资、富国鑫旺养老、易方达汇智稳健等产品在2020年支付给销售机构的客户维护费也超过管理费。这背后反映了FOF较为尴尬的现实。“FOF是战略产品,但是确实不好卖,利润薄,在销售渠道面前没有议价能力。”某银行系基金公司FOF产品的基金经理表示。
此外,在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产品中,也有319只基金产品的“尾佣”比例超过50%,其中不乏头部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例如,富国阿尔法两年2020年的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的比例高达77.34%,中欧起航三年A的这一比例则为70.61%,易方达科技创新的“尾佣”占比也高达57.03%。
普益标准简评:
过高的“尾佣”比例,意味着基金公司支付给销售机构的客户维护费超过管理费,自身的收益受到大幅削弱,往往会赔本赚吆喝。针对此状况,监管部门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能够有效避免基金公司的收益为渠道所大幅占有。
保险动态
车险综合改革半年成效如何?银保监会:89%保单签单保费下降
银保监会官网4月2日消息,近日,银保监会召开车险综合改革半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回顾了车险综合改革落地以来的工作成效,梳理车险市场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部署推动车险综改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深化、落地见效。会议指出,本次改革坚持人民立场,消费者获得感明显增强,89%的保单签单保费下降,其中保费降幅超过30%的保单占比达到64%。
会议表示,半年来,车险市场保持总体平稳,“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初见成效,基本符合改革预期。本次改革坚持人民立场,消费者获得感明显增强。回归保险本源,风险保障程度明显提升,三责险平均保额由改革前的89万元提升到133万元。防范化解风险,车险市场乱象明显遏制,截至2月底,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9.39个百分点,车险手续费率同比下降6.75个百分点。着眼提质增效、公司经营能力明显提高,加快转型升级、行业发展结构明显改善。
会议要求,车险综合改革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愈是风高浪急,愈是要彰显定力、放大格局,愈是要强化担当、严守纪律,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加快推进车险高质量发展。监管部门、会管单位和市场主体必须要有定力,提高政治站位,持之以恒贯彻落实改革部署;要有担当,强化思想认识,各司其职主动承担改革责任;要有格局,开阔胸怀视野,用发展眼光、创新思维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有规矩,树牢红线意识,严查重处持续净化改革环境。
此外,会议对2021年车险专项检查进行了部署,计划组织10个银保监局对5家主要财险法人机构的12家省级分支机构开展靶向检查,决不允许市场秩序的搅局者破坏车险综改工作全局。
普益标准简评:
实施车险综合改革以来的成效显著,“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初见效果,这有利于防范化解风险,明显遏制车险市场乱象,提升消费者体验。车险综合改革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虽然步入深水区,但仍旧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加快推进车险高质量发展。
券商动态
公募基金风生水起,券商分仓佣金水涨船高
随着公募基金集体披露年报,2020年券商分仓佣金排名浮出水面。数据显示,2020年券商整体获得分仓佣金的规模是139.27亿元,相较2019年全行业77.03亿元的规模,增幅达到80.8%。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且头部公司有固化趋势,分仓佣金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合计占近五成市场份额,中信证券、长江证券、中信建投证券蝉联前三,且分仓佣金均实现了同比80%以上的增幅。
分仓佣金总规模迅速壮大,各家券商尤其是头部券商的分仓佣金收入也水涨船高。平常年份4、5亿元的分仓佣金就可参与冠军争霸,但2020年4亿元的分仓佣金挤不进行业前十,4.9亿元才是前十名的敲门砖。
据统计,共有12家券商所获分仓佣金收入超4亿元,排名前十的券商合计录得63.63亿元,市场份额占比45.69%,头部集聚效应十分明显。在强者恒强的业态下,分仓佣金收入前50名的券商合计录得132.61亿元,占比超过95%,也就是说,其余卖方研究机构(含内资券商、外资券商及其他机构)共享不足5%的分仓佣金。
以分仓佣金收入排名前50的券商为样本,就各家券商的同比增幅来看,有16家券商分仓佣金收入增幅超过100%。
其中,开源证券2020年斩获的分仓佣金较上一年度增加28倍,实际获取佣金规模为5624.19万元,行业排名从2019年的百名开外提升65位至2020年的第41位,收入增幅和排名升幅均居同业第一。
此外,2020年,华西证券录得分仓佣金收入2.2亿元,同比增幅954.59%,行业排名提升22位至第23名;信达证券获得分仓佣金8994.33万元,同比增幅454.89%;浙商证券、国海证券、第一创业证券分仓佣金收入同比增幅均超150%。这些券商获得的分仓佣金绝对规模虽然不大,但进步非常明显,行业排名提升均超10位。
相比中小券商因基数小而呈现出来的收入大幅提升,大型券商的收入增幅显得更加不易。兴业证券2020年获得分仓佣金收入5.2亿元,同比增幅110.70%,收入排名从2019年的12名提升至2020年的第8名;广发证券2020年实现分仓佣金6.62亿元,同比增幅103.29%,行业排名第4,较上一年度前进1名。值得提及的是,分仓佣金排名前五的券商收入增幅均接近100%。
激荡的历史机遇期,有券商分仓佣金排名大幅提升,亦有券商分仓佣金排名下滑。2020年分仓佣金排名前50的券商中,有21家券商排名提升,有4家券商名次保持稳定,25家券商则排名下滑。
不过,只有2家券商2020年分仓佣金同比减少。川财证券2020年实现3190.82万元的分仓佣金收入,同比下滑30.88%,全行业排名47位,较2019年下滑11位;新时代证券2020年实现3850.32万元的分仓佣金收入,同比下滑15%,可能是受公司被托管而影响研究业务展业以及行业品牌度。
普益标准简评:
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卖方研究下一步将以价值量为导向,做客户驱动型和业务驱动型的研究服务。研究领域方面,除了继续增加海内外上市公司研究覆盖外,还需进一步强化产业研究、深度研究和上市公司经营战略研究。
监管政策
强化信用评级监管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日前,为提升我国信用评级的质量和竞争力,推动信用评级行业更好服务于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大局,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起草了《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信用评级机构是依法设立的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是由专门的经济、法律、财务专家组成的对证券发行人和证券信用进行等级评定的组织。对资本市场来说,建立一个独立、有效、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至关重要。信用评级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独立性基本原则,向资本市场上的授信机构和投资者提供各种基本信息和附加信息,履行管理信用的职能。
信用评级机构组织专业力量搜集、整理、分析并提供各种经济实体的财务及资信状况、储备企业或个人资信方面的信息,比如是否有恶性债务的记录、破产诉讼的记录、不履行义务的记录等。这种信用评级行为逐渐促成了对经济实体及个人的信用约束与监督机制的形成。
信用评级是事关金融产品定价的高端产品,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十分重要。有关部门此次发布的通知立足提升信用评级质量,从规范性、独立性、质量控制等方面强化信用评级行业要求,强化评级结果的一致性、准确性和稳定性,构建以评级质量为导向的良性竞争环境,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市场纪律,压实评级机构作为独立第三方的中介责任,引导其将声誉机制作为生存之本,充分发挥风险揭示功能。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规范发展,更好地发挥信用评级在风险揭示和风险定价等方面的作用。
普益标准简评:
一系列监管举措的加速出台,将推动评级行业形成基于评级质量的良性竞争秩序和声誉机制,促进评级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有关部门要健全符合管理实际的监管模式,建立评、审分离,多级审核制度,从信用评级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要将评级报告质量与评审机构的考核相结合,通过建立有效的质量考评体系,促使评级机构认真地开展评级工作,进一步提高评级质量,助力构建高质量债券市场,提升金融开放水平。
(文章来源:普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