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动性拐点何时来?

发布时间: 2021-06-20 16:58:05 来源: 万得基金

所有投资者都明白,全球流动性拐点终将到来;但何时落地,却看法各异。

具体来看,A股对后市全球流动性的看法更加谨慎。本周三(6月16日),两市继续调整,Wind 24个二级行业20个下跌,上证指数下跌超1%。

市场对流动性拐点的认知差异,争论根源在于高通胀是不是暂时的。

//  通胀是不是暂时的?  //

美国银行6月调查显示,72%的人认为通胀是暂时的,这是美股市场的主流看法。

美国劳工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性调整后,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5%,创2008年8月以来最大同比增幅。这样爆炸性的数据公布后,美股选择无视!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称,因为到6月底,21个州(占劳动力市场的27%)将选择不接受延长失业救济。到9月5日,所有50个州的失业救济将全部结束;而且全球疫苗接种率显著提升,供应端将得到改善。另外,美国的5月的就业数据实在太糟糕,预计美联储不会在就业数据如此低迷的情况下进行Taper和加息。

另外,上周举行议息会议的欧央行在通胀水平达到2%的前提下,仍然保持极度鸽派的立场,表示在2022年下半年之前不会进行Taper,给了市场极大的鼓舞。

不过,近期一些市场主流人士开始表达不同的观点。

摩根大通Jamie Dimon 最近在采访中表示,通胀很可能不是暂时的,该行已经囤积约500亿美元的现金,以备投资高利率时代。

摩根士丹利 CEO James Gorman 也在近期的采访中表示,美联储可能被迫更早采取行动,而不是市场之前预期的更晚。

美银美林对通胀的观点似乎更能代表市场的大多数:即等待更多的数据确认,在就业和薪资数据落地之前,就按通胀是暂时的逻辑交易。

美国银行首席投资官Michael Hartnett 表示,如果7月/8月的非农报告显示就业增加,平均时薪下降,金发姑娘(Goldilocks),即高增长和低通胀同时并存的状态将继续存在。但如果就业增加,且平均时薪增加,那么通胀将不是暂时的。

//  “不要和美联储作对”  //

“不要跟美联储作对(Don’t fight the Fed)”是华尔街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奉行的交易铁律。

那么,美联储现在也认为通胀是暂时的吗?

中金公司认为,两个信号显示,美联储对通胀是暂时这种看法没有那么笃定。

首先,根据明尼阿波利斯联储基于通胀衍生品的测算,市场对未来五年的平均通胀预期,即未来五年的CPI增速中枢,从今年初的2.1%一路上涨至5月初的3.0%,近期回落至2.6%。作为比对,过去五年CPI增速的中枢(2015年-2019年,除去疫情时期)仅为1.6%,足足上升了100个基点。市场对未来五年通胀中枢超过3%的概率也从年初的15%上行至近期的40%左右,而中枢低于1%的概率则下降至0附近。在美联储平均通胀目标制(AIT)框架下,通胀倾向于呈现“倒U”型。假设AIT操作周期是5年(即盯住5年移动平均),那么5年中枢2.6%意味着接下来两三年的中枢将显著高于2.6%。这个数字无论是3.0%、还是3.5%,从无套利定价角度看,都表明市场预期通胀将具有持续性,或者至少不是美联储坚称的那样“短暂”。

其次,基于DKW模型,可以把盈亏平衡通胀率(breakeven rate)分解为市场的通胀预期和通胀风险溢价两部分,后者代表了市场对通胀不确定性所要求的额外补偿。一般来说,盈亏平衡通胀率走高,有可能是市场预期驱动,也可能是通胀风险溢价驱动。过去一年盈亏平衡通胀率的V型反弹主要由通胀风险溢价驱动,而该风险溢价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在货币配合财政的大背景和美联储AIT新框架下,市场对通胀高企的担忧与日俱增,对通胀风险也相应要求更多额外补偿。

该机构认为,全球流动性预计在8月边际收紧,随后美联储也将更有可能开始谈论Taper事宜。

而光大证券则认为,美联储会在6月议息会议上释放Taper信号,四季度开始着手Taper。

//  如何在A股穿越周期?  //

东方证券研报称,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通胀水平继续上行,但欧洲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中国货币政策在预期之内,中期仍支持权益类市场继续上行。

中金公司研报称,三季度或仍是增长好而政策未退出阶段,四季度因增长高点回落叠加政策退出,变数也会增加。进一步由美国变化辐射全球其他市场和资产。因为年底美联储减量导致流动性增量下降,部分基本面落后新兴市场或更多承压。

银河证券表示,从泰勒规则看美联储“缩表+加息”,缩表条件已经满足,加息或早于市场预期。下半年大概率进入缩减QE引导期和加息预期上行期。在货币环境和经济基本面环境都相对稳定的环境下,亦难出现趋势性机会,但中国新经济结构背景下,不乏结构性机会。精选优质“茅”资产,聚焦“技术升级”和“消费升级”,占领“技术”和“市场”,获取高“成长+盈利”,穿越周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