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山:停伐之后打起“绿色牌”念起“生态经”

发布时间: 2021-06-23 13:47:19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长春4月28日电 题:吉林白山:停伐之后打起“绿色牌”念起“生态经”

59岁的胡长国蹲在林间的一片空地上,招呼着五间房林场场长王晓生。“你看这些叶子都没有了,土下面的果还在,土又松又空,是有老鼠吧?”王晓生走过去查看着地里的山慈菇,说:“得想个办法,不能光防野猪了。”

2015年,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长白林海间轰鸣了数十年的电锯声消失了。打“绿色牌”、念“生态经”,停伐之后,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中国十大生态屏障之一,白山市开始森林保护、林下产业经营、生态旅游多管齐下的“绿色转型”。

白山市是吉林省重点林区,全市林地面积15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8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4.5%,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白山市浑江区的五间房国营林场地处长白山山脉,始建于1958年,现有职工105人。投入了几十万元,五间房林场对林下种植的22亩山慈菇精心养护。栽种3年之后,一平方米林地能收三四斤山慈菇,一斤卖上120元,对林场而言是相当可观的一笔收入。

胡长国已经退休,看管灵芝等林下作物,每个月有1600元的收入,加上2500元的工资,每月固定收入超过4000元。在停伐前,林场职工收入远没有这么高。

在白山市三道沟镇,三道沟国营林场国家级公益林第五管护站站长王庆国每天都来管护站巡查,登记入山车辆。“停伐之前我们叫营林员,一人包一个村子,每月能收入1000元吧。”

王庆国现在每月收入3300多元,其中2600元是国家保障的固定收入,还有几百元是林场发展产业之后,给职工加的工资。

三道沟国营林场始建于1973年,属于边境林场,森林覆盖率96%。停伐之后,林场发展蜂蜜产业,种植天麻等林下经济作物,年收入近百万元。

“停伐以前,每年伐木、卖木材收入有四五百万元。除去300多名职工工资、林场经营等开销,一年下来剩不下多少钱,工人也没享受到产业发展成果。”三道沟林场场长李强说,现在国家保障加产业发展,林场职工收入提高,看林、护林的硬件条件也改善了。

停伐之后,白山市围绕“生态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和林地经济发展”三条主线,计划投资30亿元,推动林业生态安全和林业经济发展。把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作为总体方向,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白山市还在整合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计划形成以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级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由每年一次造林变为每年春秋两次造林,完善林业生态修复体系,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承载力。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白山各级干部的“绿色发展”理念也越来越强。矿泉是白山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现已发现水源近100处。近年来,白山市与恒大、农夫山泉、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合作,形成了全产业链水产业。目前,白山年矿泉水产能达541万吨,产量188万吨、产值16.7亿元。

2014年,临江七道沟上游发现一处优质矿泉水源,管道日最大取水量4.6万吨,日流量达8.6万吨。

但是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临江市委市政府抵挡住了短期收益的诱惑,婉拒商家,决定实施“引泉入城”惠民工程,用食品卫生级管线将水源输送至城区千家万户,让百姓喝上矿泉水。在此基础上,把矿泉水导入食品工业园区,为相关企业提供高品质水源。

白山市,这个因林而生、因矿而兴的城市,正在以绿色转型告别煤、林、铁“老三样”。以绿色食品、医药健康、旅游、矿产新材料、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五样”,占GDP和财政收入比重由不足20%提高到62.1%和55.2%,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绿色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