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海南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前景 专家:形成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试验田”

发布时间: 2021-07-08 14:47:19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自去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蓝图敲定后,这颗“南海明珠”备受瞩目。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领域,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正在海南加速推进。而纵观目前世界范围内成熟的自由贸易港,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也均逐步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离岸金融市场。

早在十余年前,海南便开始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今年4月9日,人民银行等四部门更是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旨在推动建立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金融政策和制度框架,夯实海南金融基础。

多位受访人士看好海南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特别是资本自由流动、货币自由兑换等核心领域,海南作为先行者持续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形成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试验田”,这也将对全国尤其是内地各大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创新起到示范作用。

夯实基础,推动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

去年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有序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外资金自由便利流动”。记者注意到,目前这项工作安排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海南已上线运行自由贸易账户,即FT账户,企业可通过FT账户办理跨境交易的本外币结算和境外融资业务,FT账户的资金兑换可在离岸市场平盘。另外,在一些地区开展本外币合一的银行结算账户体系的试点,“去年9月份,我们把海南纳入到这个试点地区,目前试点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拟于近期落地。”

2020年12月,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发布通知,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水平提高,部分资本项目人民币收入的使用限制也迎来放宽。数据显示,去年海南省的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增长了近五成。

另外,在跨境投资管理方面,去年12月份,外汇局批复同意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对外投资试点,并给予50亿美元试点投资额度。目前,外汇局海南省分局已经制定了QDLP试点的管理办法,正在组织推进具体的试点工作。

有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里,海南引进外资的步伐持续加快。2018-2020年,海南省实际使用外资分别为7.33亿美元、15.1亿美元、30.3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2.7%、106.1%、100%,连续三年实现“翻一番”。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2.7亿美元,占建省32年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37.3%。

2018-2020年,共有来自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海南省投资,同时该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连续快速增长,累计达1510家,占近10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74.9%。

今年4月9日,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从提升人民币可兑换水平支持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扩大海南金融业对外开放等六个方面提出33条具体措施。

厦门国际银行投行分析员任涛博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相较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的金融政策,上述《意见》有一些制度创新的地方。例如,通过海南自贸港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允许海南自由贸易港内QFLP按余额管理模式自由汇入汇出、将海南自贸港纳入QDLP试点并给予基础额度且每年可向其增发额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在海南获取支付业务许可证;放宽在海南就业的境外个人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类境内投资;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和资管产品;扩大境外人民币投资海南金融产品的范围;试点扩大可跨境转出的信贷资产范围和参与机构范围。

在他看来,这些制度创新有助于推动我国个人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增强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并拓宽持有渠道,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终实现汇兑和投资自由化。

他山之石,把握金融开放和创新节奏

目前世界范围内成熟发达的自由贸易港,均有与之相配套的离岸金融市场,以满足其具有“境内关外”特点的贸易、资金等一系列活动。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黄革等人撰写的《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对海南自贸港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启示》一文中提出,美国国际银行设施(IBF)、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日本东京离岸金融市场(JOM)和泰国曼谷国际银行设施(BIBF)都是由政府推动设立的,通过法律、税收、监管等多方面的政策优惠,吸引跨国企业和非居民在本国的离岸金融市场上开展金融业务。这四个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具有依靠政策推动、特殊账户安排和设置业务限制的共同特征,但日本由于没有把握好金融改革节奏,泰国在允许国际资本向国内渗透的同时没有做好风险防范,最终都导致了金融危机。

基于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经验,上文建议海南自贸港应适度放松金融管制、维持有竞争力的税负水平、循序渐进地推进,坚持严格的内外分离制度,采取限制性监管措施,把握好金融开放的速度和次序,稳健推进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海南离岸金融市场发展,需要重点关注这些领域:

一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要素交易平台、清算结算机构等;

二是先行先试、逐步放松金融管制,对于跨境资产管理、个人跨境交易等业务进行尝试,探索建立离岸金融账户;

三是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通过扩大税收优惠等措施增强海南发展离岸金融的吸引力;

四是完善金融监管,建立健全资金流动监测和风险防控体系,做到金融防风险与金融创新相协调。

“海南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对于探索提高人民币自由兑换具有示范作用,有利于全国层面金融改革创新的顺利推进。推进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是大势所趋,金融开放和创新往往需要把握好节奏,部分政策可通过先行试点,将更有效地降低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范若滢表示。

前景可期,“试验田”政策空间渐次打开

在任涛看来,当前海南离岸金融市场发展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20年6月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及2021年4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只是从制度层面上给予了框架性设计和安排,“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的政策路径推进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

他同时提到,中国目前有数以万计的境外红筹企业上市主体位于维尔京、开曼等其它离岸区域,相比之下,海南的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境内资本市场开放力度逐步扩大以及已放开红筹企业境内上市的背景下,海南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可期,尤其是人民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流动等方面。

“考虑到国际上已有的离岸金融中心核心是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从这个角度看,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化空间应该说还是比较大的。尽管《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已经发布,但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离岸金融方案尚未真正明确,仍然处于基础制度完备阶段,资本自由流动、货币自由兑换这一离岸金融市场的核心内容仍然需要通过大幅提高额度等举措来逐步过渡,并最终形成建立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试验田。这个方向是明确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如果条件允许,未来五年(特别是临近自由贸易港封关时期)开放的力度是有可能比预期更大的”,任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论交易货币是人民币还是外汇,海南的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前景都比较大,这种前景,也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巨大的政策改革空间。首先,以对外贸易尤其是跨境贸易为重点发展领域的海南自贸港,其外汇和离岸人民币结算的需求和市场空间很大,这是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实体经济基础,海南地理位置也对发展离岸金融中心有加持。

其次,离岸金融前景取决于政策改革进程,目前海南在税收、资本账户管制、法律等方面仍然与加勒比海岛国、新加坡、我国香港等离岸金融中心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以上诸多方面的政策有序放宽,海南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空间也将被打开。

在陶金看来,海南发展离岸金融中心,在减税、吸引外资、改善人民币自由兑换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在货币自由兑换、资本流动自由等离岸金融中心的核心领域,海南作为先行者,在多次政策改革中持续推进,这两项改革也适合向全国尤其是内地各大自贸区有序推广。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