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数据砸崩美股!道指三日跌去逾1000点 这一数据创近40年最大增幅

发布时间: 2021-07-13 12:47:21 来源: 证券时报网

美国4月通胀数据的揭晓,令美股继续承压。当地时间5月12日,美国股市三大指数低开低走,收盘集体大跌。

其中,道琼斯工业指数收跌681.50点,跌幅1.99%,报33587.66点,创1月以来的最大日跌幅;纳斯达克指数跌357.75点,跌幅2.67%,报13031.68点;标普500指数跌89.06点,跌幅2.14%,报4063.04点。

图片

大型科技股继续承压,特斯拉跌4.42%,谷歌跌超3%,苹果、微软、亚马逊、奈飞跌超2%,脸书跌超1%。能源板块跌幅相对较小,壳牌、英国石油、埃克森美孚、道达尔、雪佛龙等录得上涨。金融板块早盘曾表现强势,但最终收盘受挫。

图片

事实上,这已经是美股三大股指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录得下跌。近三个交易日,道指累计下跌近1200点,纳指累计下跌720点,标普500指数累跌近170点。

美国通胀率超预期,相关数据创近40年最大增幅

当天,美国劳工部公布超出预期的通胀数据,引发市场对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忧虑,1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1.7%。

报告显示,4月美国消费品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8%,同比增长4.2%,涨幅刷新2008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增长0.9%,是1982年4月以来的最大增幅。受疫情影响,建材类如木材、铜和钢的价格屡创新高,同时全球计算机芯片短缺严重影响制造业,从而提高了汽车、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的价格。

欧洲主要国家通胀数据也于周三早些时候发布。德国4月通胀率为2.0%,前值为1.7%,连续第四个月正增长,达到2019年4月以来的最高值,与市场预期相吻合。德国联邦统计局指出,能源价格涨幅超过平均水平是当月德国通胀率升至两年来最高位的主要原因。这与2021年年初开始征收新的二氧化碳排放税以及去年能源价格的下跌不无关系。法国4月通胀率升至14个月新高,达到1.2%,前值为1.1%。

与通胀数据一样,就业数据也是市场非常关注的话题。美国劳工部11日发布报告称,今年3月美国的岗位空缺高达812万个,为自2000年12月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给多个行业带来严重冲击,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而当前劳动力短缺不仅阻碍了经济潜力的释放,还引发了人们对更高通胀的担忧。

一方面是招工难,另一方面却是失业人数依旧维持高位。美国劳工部上周五数据披露,4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了26.6万,大幅低于3月时的77万人。相比去年2月疫情爆发前,美国的就业人数依然减少了820万。4月官方记录在案的失业人数为980万人。

高盛集团经济学家指出,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暴露了疫情期间异常的高额失业补贴及其他相关因素对疫情后恢复正常工作的阻碍,而当前的劳动力短缺的状况或导致美国疫情后经济复苏速度低于预期。

美联储表态暂模糊,何时掉头加息备受关注

美联储网站12日公布的发言稿显示,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称,由于暂时性因素,通胀率将升至2%以上,并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回落之前进一步走高,但预计通胀将在2022或2023年回到2%或略高一些,这样的结果符合政策预期。宏观经济形势距离目标仍然存在距离,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取得实质性的进一步进展。至于利率和资产购买政策的指引,与联邦基金利率、就业、通胀目标密切联系。克拉里达还表示,观察上周五公布的令人失望的就业数据,近期劳动力市场表现比经济活动前景更具不确定性。

在近期举行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媒体对通胀问题多有关注,发言人回应相对较少。白宫发言人普萨基表示,拜登政府密切关注通胀情况。CPI数据将会影响到政策制定,但当前形势的分析仍然要归结于美联储。对于就业数据,白宫也多以存在“暂时性因素”答复。普萨基12日举例说,机票和宾馆价格都有提升,但仍然比疫情前低。经济从封锁到恢复正常,会有较大的变动。拜登政府已经有所准备,大多数经济学家也认为存在暂时性的因素。

纳斯达克网站专栏作者马丁·蒂利耶(Martin Tillier)指出,最新的就业报告显示,市场上的职位需求是充足的,但是人们并不“买账”。从求职人员的角度来看,工资待遇不够可观。上季度个人收入大幅提高,但如果薪资增长不能满足需求,通胀导致的恶性循环似乎显而易见。美联储不可能快速转向并承认政策失误,接下来的一两个月,低利率和流动性补充仍然充满可能。但在某些时候,相关数据促使政策调整不可避免,投资者今后数月应该密切关注美联储动向。

需要指出的是,伴随着CPI数据出炉,另外一只靴子“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也将在未来一天落地。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中国央行: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4月货币数据。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6.2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个和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54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

而央行此前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总体看,美债收益率上行和未来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有限且可控。下一步,关键是把自己的事办好,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保持货币政策的主动性,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同时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

报告称,综合研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我国在去年应对疫情时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保持了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当然,需对大宗商品涨价给我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保持密切关注,综合施策保供稳价,及时有效管理预期,防范市场价格波动失序。

中信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程强认为,尽管近期通胀有所抬头,且海外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但央行认为这两者风险仍相对可控,在此判断下,我们预期年内政策利率出现调整的概率不大,货币政策仍将继续保持对经济的必要支持力度。

中信证券指出,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透露的政策取向变化有限,但是央行在专栏中明确了当前最关注的两个国内外风险因素——通胀风险和美债利率上行风险。当前货币政策对国内通胀风险仍处于观望期,后续需关注通胀传导风险加剧、美债利率再次启动上行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