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新能源车板块再度上演涨停潮!乘风而起,这班车怎么上?四大首席解析黄金赛道
原标题:FOF基金经理“择基”标准有哪些?先看景气度,后看性价比来源:FOF
近日,一只FOF的发行成为了“爆款”引发了市场关注。在FOF这个领域,民生加银已经耕耘多年,民生加银的副总经理于善辉,也是民生加银稳健配置9个月持有期混合(FOF)拟任基金经理,在过去的两年,奔波在各个路演现场,通过三百多场培训,为投资者反复解释FOF是什么。
“现在去路演已经不用再解释FOF是什么,这个基金有什么特征等问题了。”近日于善辉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提到,这也是这些年做FOF路演的成果。
在他看来,投资者对FOF的认可度确实在提升,最早的FOF是属于偏内部的、偏固收的,并没有把它的盈利属性、风险均衡的属性发挥出来。随着这些年的发展,投资者对FOF也有了再认知的过程。
在此次采访中,于善辉阐述了自己选择基金的三大标准。他坦言,相对基金经理个人,他更看中基金本身,因为人的维度是完全靠产品表征的。而面对当前市场,他认为估值压制的因素消退,下半年的权益市场是值得期待。
以下是财联社与于善辉部分采访实录:
选基的三大标准
Q:您管理的产品中有养老目标FOF,也有普通FOF,这两种产品的运作方式有什么区别?
于善辉:养老目标基金有刚性约定的选基标准,它要求普通的开放式基金至少要运作两年以上,季度的平均规模至少在2亿以上,这是它强制约束的标准。因此新基金就不能纳入养老目标FOF的考察范围。从监管的角度,养老目标FOF适用于中长期的养老积累,希望这类产品运作更稳健,所以它选择标准会更高一些。
相比之下,普通型FOF标准会低一些,选择的范围会更广一些。在理念、哲学和方法论等方面其实都是一样的。
Q:作为FOF基金经理,您在选择基金时有什么标准?
于善辉:我们的标准是三条:第一条,要在赛道上面经历过过去三到五年的维度,保持稳定的风格。三到五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三到五年会经历过不同的市场环境,如果这只基金能一如既往的坚持在它的赛道上,那么我认为它的风格是稳定的。
第二条标准,相对于他的赛道而言,这只基金的赚钱能力,或者说有没有收益获取的能力呢?那么我们要关心他过去13个季度到17个季度,相对于它所在的赛道而言,胜率有多高?所谓胜率就是指一个季度跑赢这个赛道其他基金的比例。我们的要求是这只基金的胜率在70%以上。
第三条,是我们要求他相对于所在的赛道而言,阿尔法相对要平稳一些。我们希望相对赛道而言,每个季度能获取一定的阿尔法。
Q:您现在选择FOF基金,是从基金经理角度出发的比较多,还是从基金本身的主题和它的特性出发比较多?
于善辉:我们分两个角度,从固收产品的角度,我们首先要去看公司,看公司的信用文化,这很重要;第二点,就是这个人,我们要选一个老江湖;第三点我们才会看产品,就是这个产品的定位和过去的表现,以及一些细节,这是固收方面。
权益这方面,我们的策略是自上而下。首先是选赛道,就是接下来我想要配哪些赛道;然后在赛道里面我会去筛选谁在这个赛道里面值得我信任,即产品赢得我的信任;最后才是人,因为人这个维度,完全是靠它的产品来表征的。
买完了以后我会持续关注后续是否发生和所投基金相关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基金经理更换,或公司内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等。
下半年权益市场值得期待
Q:对于目前的市场环境,您怎么看主动权益基金市场?
于善辉: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认为下半年整个市场还是可以期待的,因为央行的全面降准其实是比较有效的对市场的一致预期做了一次纠偏,或者说扭转了一致预期。本来大家都认为下半年会加速回收流动性和信用收缩。但全面降准把原来短期的工具变成了一个中长期的工具。
这个扭转就意味着整个的市场,尤其是权益市场原来压缩估值的部分。过去两年已经积累了一定估值扩张,实际上估值的空间是被压制的。在全面降准之后,或多或少减少了大家对流动性的担心,我认为估值压制的因素消退了。
但是会不会再涨到天上去呢?我觉得也不会,因为这是一个多次强化的过程,涨多了自然就会保守下来,跌多了自然会有机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下半年估值扩张的钱比较难挣,但是今年是可以自下而上去赚企业盈利改善的钱。
新冠肺炎之后,对中国实体经济最典型的影响是龙头企业受益。可以看到,无论是一季报,还是正在披露的二季报,会发现很多龙头白马的业绩都超预期,市占率都在提升。尤其是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足够长的公司。
Q:那下半年您对主动权益基金如何进行布局?
于善辉:下半年权益基金怎么配呢?首先我们要看哪些行业或风格的景气度依然是向上的;其次是看它的性价比,横向的性价比和纵向的性价比也能过得去;接着看它的盈利、未来的增长、兑现的程度也还不错。这些因素决定了哪些行业或者哪些板块是可以被超配的。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新能源、顺周期、品质消费等板块,包括有点弹性的军工、券商等板块,性价比较高。
Q:您觉得现在新能源的估值贵吗?
于善辉:新能源未来的空间很大,我们的替代和渗透才刚刚开始,这还是一个初期阶段。中国每年新增的汽车销售量是2000万辆,其中新能源一年百八十万辆,占比5%以上,两三年以后大概率占比会上升到30%,空间是很大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汽车存量有2亿多辆,这些可能都要被替代。
所以我觉得现在去谈它的估值短期之内贵与否,只能建立在静态的你能掌握的情况当中。未来的成长空间到底有多大,我们并不知道,因为还没有去看外延的东西。而这里面恰恰不排除某一天我们为了达成碳中和、碳达峰、碳减排的要求,而加速进程。投资不仅仅是看到了静态的东西,还要看动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