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家信托公司组织结构调整:从重“赚钱”到重合规

发布时间: 2021-08-06 14:48:09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从信托业回归本源的政策导向,到消费金融、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标品信托等领域的业务探索,信托公司从战略管理、业务模式、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肌理的“进化”。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获得的一份研报显示,在62家已披露2020年报的信托公司中,有50家对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

此外,本报记者还注意到,2021年开年至今,近30家信托公司“火线”换将,银保监系统公布的信托高层人事变动批复已达69条。

“大刀阔斧”调架构

近年来,围绕着行业转型和业态创新,信托公司一直在进行持续的组织架构调整。

比如,“老大哥”中信信托2020年新增职业年金部,2021年增设证券投资部。

在此之前,百瑞信托先后成立了资产证券化部和证券投资事业部。光大信托增设了证券市场权益投资部,同时在财富管理总部下增设投资管理部、营销管理部、机构部、智能科技部。

另外,平安信托、中粮信托等公司增设了特殊资产事业部,外贸信托和中粮信托增设了消费金融事业部等等。

根据云南信托研报,50家调整组织结构的信托公司中,多数公司在总经理室框架之下做出调整,增加了部分专业化业务部门和事业部,完善了中后台职能部门体系;还有部分公司在董事会之下做出调整,增加了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关联交易控制的委员会。

具体来看,有大约31家信托公司对前台业务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对此,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总经理王和俊分析指出,这类组织架构调整不仅包括增设专业化部门/事业部,也包括裁撤发展不佳的部门,均是为了助力信托业务的加速转型。

除此之外,兴业信托、中诚信托、华宝信托等7家信托公司增设了区域业务中心;中融信托、外贸信托、英大信托等4家信托公司新增了法律审查部、风险管理部、风控合规部等以完善合规体系。

此外,市场化招聘方面,亦侧面印证了信托公司近年来架构调整的轨迹。2018年和2019年,信托公司的招聘“火力”主要集中于财富管理团队;2020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大力甚至高薪招聘标准化信托业务、法律合规相关的岗位。例如,证券信托产品经理、行业研究员、标品信托事业部业务团队负责人等。并且,从招聘要求上看,有证券公司、银行、基金公司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的应聘者更受青睐。

除了调整公司组织架构外,多家信托公司频频重新“排兵布阵”。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开年至今,银保监系统公布的关于信托行业高层人事变动批复已达69条,近30家信托公司有高管履新。

其中,近期的信托“一把手”变动包括:山东信托总经理方灏、雪松信托总裁李楠、光大信托董事长冯翔、中海信托董事长汤全荣、外贸信托董事长李强、吉林信托董事长张洪东。另外,董事、独立董事、总裁助理、总会计师、首席风险官、投资总监等多个职位有所变动。

此前某信托资深业内人士表示,“一把手的战略决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履新高管对监管趋势的把握和转型思路的调整,有助于信托公司转型发展。”

哪类信托业务最受青睐?

架构调整及人员变动背后,更深层次的背景是信托业的转型创新。

上述研报也认为,从年报来看,大部分信托公司也已认识到“真转型”不可避免,证券投资、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等正成为信托公司积极布局的领域。

事实上,2020年,信托业在进一步去通道、控房产、压降融资类业务的同时,资金信托管理办法使得以非标产品为主的传统信托业务模式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根据云南信托研发部统计,在2020年年报中,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慈善信托、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的提及频率较高,分别有25家、20家、17家、11家和9家信托公司提及。标品信托、股权信托、绿色金融、养老信托虽有被提及,但频次较低,分别为4家、4家、3家和3家。

从实际展业情况来看,证券投资信托、标品信托等可谓是“当红炸子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信托资金的五大投向,只有证券投资信托是正增长,规模为2.26万亿元,增幅达15.4%。基础产业信托、房地产信托、金融机构信托、工商企业信托均出现萎缩,同比分别下降12.55%、15.75%、20.76%、9.64%。

不过,有受访前信托公司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部分标品信托业务是为了“非标转标”,规避监管非标额度限制,只是形式上的“伪创新”。并且,他进一步表示:“我们谈转型谈创新已经很多年,按照现在的监管导向,行业确实应该切切实实地真转型、真创新。”

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主推的标品信托,以政信类居多。一位从事城投债业务的资深人士近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一些“网红债”找不到机构投资者,只能找信托公司,然后再卖给投资者,有机构在宣传时甚至给出“城投债20年刚兑、稳”这样的说法。

实际上,监管部门正推动信托公司回归本源、“去伪存真”。此前,地方监管局下发了《关于辖区信托公司做好2021年“两项业务”压降及风险资产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主要针对部分信托公司将融资类信托包装成投资类产品绕道监管、资金流向悖于政策导向的情况,并列出6类信托项目。

彼时,联合资信研报分析称,为了规避监管,部分信托公司企图通过将融资类信托包装成投资类业务以满足比例要求,这种操作一方面通过“伪投资”扩大了信托规模(做大分母),另一方面本质上做了融资业务却未占用融资业务比例(减小分子)。同时,“伪投资”包装下的部分项目资金流向悖于政策导向。

“战略管理”凸显

真转型、真创新,当然不能凭空想象。而在行业转型浪潮下,战略管理成为信托年报的“关键词”。

上述研报还指出,信托公司高速发展积累下来的资产质量、业务结构、收入结构、人才结构等经营管理短板问题开始显现,战略管理在信托公司“求发展”乃至“求生存”中的价值更加凸显。

“信托行业的分化,不仅体现在财务指标上,更愈发体现在战略规划上。”王和俊指出,不同信托公司间的“辨识度”也愈加明显。“有的是借助股东资源优势,或聚焦特色行业,或产融结合的信托公司;有的则全面拥抱资本市场或特殊资产等专业化业务;而有的则定位于立足地方、辐射全国(或重点经济圈)。”

从战略方面看,信托公司头部阵营的战略“大而全”,中下游阵营的战略注重专业化与特色化。具体来看,前列公司注重全力打造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成为一流信托公司;中游公司主打差异化战略布局,注重专业化和特色化;下游公司注重逐步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此外,多位信托公司人士曾对本报记者指出,做好创新业务需要公司战略部署上的支持、考核激励机制的保障、团队专业能力的支撑以及公司文化的激励等。

对于信托业转型方向及信托公司所需能力建设,华润信托研究部门近期撰文指出,信托公司需根据自身原有的业务优势、专业能力等资源禀赋实现转型升级。在转型方向优化业务结构的基础上,信托公司提升专业化资产管理服务能力、综合化管理服务能力、金融科技支撑引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是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比如,在标品资管领域,信托公司应当强化投研能力的建设,加速选拔和培养具有竞争力和稳定的投研团队,强化资产识别、获取、评判和管理能力。针对不同投资者需求开发相应的投资组合和产品。证券服务信托领域的信托公司,可以通过甄选基金发展FOF业务,通过甄选投顾发展MOM业务,提升债信研究分析能力,挖掘阳光私募基金资源。

王和俊还进一步指出,信托公司经营管理能力的差距正在被放大,发展战略清晰、业务布局领先、综合实力雄厚的“头部”信托公司已基本塑造行业第一/二梯队格局,而发展战略摇摆不定、抱残守缺、创新动力缺乏的“尾部”信托公司,则需面临转型带来的“阵痛”及“游击战”式的被动作业,因此尽早明确适合自身的业务对信托公司来讲不可谓不重要。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