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第二阶段上攻蓄力中?军工、医药等牛股倍出,牛市情绪仍在,你还不上车?点击立即开户,3分钟极速响应,专属福利!助你“稳抓赚钱时机”!
两个人物故事,一个现象回顾,四大流派分析,十年业绩盘点,最后说说真相
第一部分
开篇:从M2增速为15%说起
2020年1月广义货币M2突破200万亿,过去四十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速为15%。从1955年币制改革,到突破100万亿,花费了58年时间,而从100万亿到200万亿,则只花费了不到7年时间。从各类资产价格表现看,绝大部分的工业品,大宗商品、债券、银行理财等收益率都大幅跑输,只有少数的一二线城市地价房价、股票市场上的核心资产等收益率跑赢“这台印钞机”。随着房子涨还是跌我不评论,但是中国人的房产占资产配置总量的70%以上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从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投资股市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股票呢,有人愿意自己炒股。有人愿意投资基金。我打个比方:炒股就好比你喜欢自己去点烟花,而投资基金就好比你愿意站在夜空下去看璀璨的烟花。你是喜欢在夜空中看璀璨的烟花?还是更喜欢自己放烟花那一刻的爽?
今天我们重点的话题就是,如何去看待在中国投资市场的投资基金。基金里面无非是两类,一类是私募,一类是公募。我们今天的话题主要是在私募上,为什么?因为公募主要针对老百姓,投资也没有门槛;私募不能对公众进行宣传,而且基本上都是有钱人的游戏,金额起点都在100万。今天我们希望能够揭开私募证券基金的神秘面纱,来为我们一起来描绘画面,看清中国证券基金的过去十年,从而帮助我们领悟,希望大家都能够有所启发。
私募证券基金极简史
两个人物故事
1、赵单阳:私募教父。
2004年,深国投发行的 “深国投-赤子之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阳光私募”,操盘者是赵丹阳,也被称为中国的“私募教父”。赵丹阳的“赤子之心”成立于2004年的漫漫熊市之中。到2005年5月25日,上证指数跌至1060点,市场哀鸿遍野,但赵丹阳却基于中国强劲的基本面,宣称未来3-5年会达到3000-5000点,彼时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认为这是痴人说梦。但万万没想到!A股在这之后仅仅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就攀升到了赵丹阳预言的3-5年的水平。如此疯狂的局面令赵丹阳倍感不安,转而选择以打新作为主要的投资手段。2007年随着股市一路攀升至5000-6000点之际,赵丹阳理所当然地选择离开这个“看不懂”的市场。2008年新年伊始,赵丹阳将5只私募信托产品清盘。在其《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坦言“A股无股可投”。事后来看,赵丹阳选择在2008年年初5000多点之际清盘才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happy ending。2008年,赵丹阳以211万美元的天价拍下了2009年的巴菲特午餐约会,创下了“巴菲特午餐约会”价格的新高。午餐时间在2009年6月24日。午餐前赵总给老巴带来了来自中国的礼物——贵州茅台酒和东阿阿胶,老巴很是高兴。宾主尽兴之际,赵总做出了一个惊为天人的举动,他给巴菲特退票了!他建议老巴看看“物美商业”这支股票。正当吃瓜群众们纷纷议论赵丹阳花211万美元吃顿饭是否划算的时候,赵丹阳所持有的“物美商业”——也就是在午餐中向巴菲特推荐的那支股票开始大涨,从2009年6月24日开始,“物美商业”在四个交易日中累计涨幅近24%,以赵丹阳当时持股数量来计,在短短的四个交易日中,“物美商业”为其带来了高达1.3亿港币的收益——这些钱大概相当于跟巴菲特吃八顿午餐。直至今日,仍然有分析人士认为赵丹阳与巴菲特的天价午餐是给“物美商业”股价上涨设计好的一个局。这次事件是否是赵总故意为之我们也不得而知,但从此巴菲特午餐约会多了一个潜规则——不要说个股。
在2008年之后的近6年的时间里,“私募教父”在A股市场仿佛销声匿迹了。在2013年底,赵丹阳正式重返A股。这次抄底又抄对了。2014年年底,新一轮的牛市再次开启。2015年6月上证指数再次冲击到5178的高点。然而这次对于赵丹阳而言,故事有点不太一样。2015年,赤子之心旗下的两支基金收益率分别为-12.07%和-3.04%。跑输同期上证指数9.41%的涨幅,与在牛市中赚的满盆满钵的私募差距更为明显,2015年股票多头私募平均收益在20%以上,收益率在100%以上的私募也是比比皆是,赤子之心12%左右的亏损在当年排名应该在后10%了。在2016年《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赵丹阳表示今后的投资将会从个股选择逐渐转向全球宏观配置。赵丹阳在信中坦言:“随着投资经验的丰富,我们越来越认同资产配置决定了投资结果的 80%。转型全球宏观投资的赵丹阳,在全世界寻找投资机会,投资着眼点不再限于具体企业的基本面价值投资,而是在全球不同国家进行选择,投资品类涵盖股票、商品、货币、期货衍生品等各种。这次转型的效果是极其显著的。2017年其两支香港基金涨幅均超过40%。而其收益的很大程度上源于重仓的越南市场。越南的胡志明指数在2017年大涨48.03%。
2、泽熙的掌门人徐翔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贡献于私募走入常人视野。根据泽熙投资官网,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管理六只产品,其中五只产品于2010年3月至7月之间成立,截至2014年5月9日,收益率在138.5%~298.8%。其间,沪深300指数下跌34%。此人的影响有多大呢?第一,人不在江湖,但江湖总有他的传说,比如一碰见民间的某个牛散,就自称原属徐翔系。。。
为什么提这么两个人?他们让私募走入常人视野,并给人的印象是:这些人都身怀绝技,从此开启了中国私募英雄之旅,而且,这场英雄辈出的大戏到现在,到未来,都将继续不断上演。
第二部分
一个现象回顾
公奔私:
“公奔私”每年都有,但从时间线上来看,2007、2009-2010、2014-2015这三个时间段“公奔私”的数量是最多的。没错,这与股票市场的几个牛市的时间点刚好吻合。这几个时间点大量出现了“公奔私”的现象。原因很简单,基金经理在公募基金的收入相对固定,牛市来了,尽管基金赚了很多钱,但本人的收入并没有因此有质的提升;做了私募就不一样了,只要有能力募集到资金,不仅可以坐收管理费,还可以收20%的业绩报酬,遇到牛市直接财务自由。而公募的明星基金经理自身带有流量光环,募集相对比较方便,“奔私”,何乐而不为呢?
第一波:
2007年,上证指数冲击高点6124。股票市场各路投资者都陷入狂欢之中,各大公募也是趁着牛市催生高昂的情绪加紧募集赚的满盆满钵。2007年牛市催生的第一波“公奔私”热潮。在这一次的奔私浪潮中,约有接近20位基金经理“下海”奔向私募。博时基金的肖华、长盛基金的田荣华、嘉实基金的赵军、工银瑞信基金的江晖、华夏基金的石波、海富通基金的陈家琳、上投摩根基金吕俊、富国基金的徐大成、博时基金蔡明等明星基金经理作别公募基金,成为“公奔私”的第一批先驱人物。当然经过12年的时间洗礼,当年的“公奔私”先驱们如今也有着不同的结局:赵军创立的淡水泉、江晖创立的星石投资如今已经跻身国内最大的私募机构之列,也是私募行业的标杆;陈家琳创立的世诚投资相对低调,但凭着其优秀的长期业绩也一直受到投资人的青睐;吕俊创立的从容投资经历了各种分分合合之后,却也走出了自己宏观对冲特色之路。
当然,更多的人却没那么幸运,比如蔡明创立的民森资产,创业之初到15年基本上还是顺风顺水,但在15年的股灾中,民森遭遇了40%以上的回撤,彼时也正是其扩张规模之际,经历了如此之大的回撤之后民森一蹶不振,如今谈不上销声匿迹江湖上,但也很少再听到民森的名号了。同样,石波的尚雅投资、徐大成的博颐资产、田荣华的武当投资、肖华的尚诚投资,在2010年时还是知名私募,如今也都成为了昨日黄花了。
第二波:
2009年,经历了2008年重创之后股市出现一波小牛市,“公奔私”也迎来第二波小高潮。信达澳银基金曾昭雄、富国基金陈继武、泰达宏利基金李泽刚、长盛基金许良胜、华夏基金张益驰、长盛基金宋炳山等资深公募基金经理离职转身投入到私募行业中。2010年,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莫泰山加盟私募重阳投资,一位大型公募基金公司老总带领公司步入鼎盛后,毅然转型加入私募,引起业内高度关注。同年华夏基金的孙建冬也奔私创立了鸿道投资。
回顾一下09-10届的这几位,曾昭雄的明耀投资同样折戟于2015;张益弛的远策投资一向稳定在百亿级私募之内;李泽刚创办的和聚投资在2010-2015年间业绩表现确实非常优秀,尤其是在2015年于军管理的和聚鼎宝成功逃顶,更是给和聚吸引了更多的目光。相信很多理财师朋友也多多少少接触过和聚的产品,它的规模扩张的也是非常快。但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张,加上和聚最擅长的成长股投资表现一地鸡毛,和聚在近三年业绩表现非常一般,如果再有一年没有业绩出来,恐怕也难逃被市场遗忘的命运。
第三波:
在说2014年的第三波之前,要说说2012年的单个大事件:“公奔私”史上最轰动事件发生!号称“公募一哥”的王亚伟从华夏基金离职,并在9月底注册私募千合资本,年底即发行产品开始运作。顶着“公募一哥”的名号,千合资本成立初期自然不愁募集资金,各路投资人很快就踏破了千合的门槛,千合也是保持着极高的姿态,产品投资要3000万起!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千合的募集,规模分分钟就过了百亿。尽管如此,王亚伟本人还是非常低调的,奔私之后基本上不再公开场合露面。但媒体对于“公募一哥”关注的热情并不会因此减少一分一毫,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信息,只要是与千合相关的,都会被各路媒体无限放大,比如什么投资新三板巨亏啦,募资起点3000万降到300万啦,还有近期的千合产品清盘啦,只要千合出现一点点风吹草动,立马会被无限放大。这大概就是作为大哥必须承担的烦恼吧。
2014年开始,市场又迎来一波大行情,公奔私同样也再次迎来一波热潮。南方基金投委会主席邱国鹭离职,创立平台型私募高毅资产,汇聚众位明星投资人合伙创业,多名来自大型公募基金,包括博时基金邓晓峰、建信基金卓利伟、中银基金孙庆瑞。如今高毅资产管理总规模已超1000亿,是国内最大的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华夏基金知名基金经理胡建平创立了拾贝投资,目前管理规模也已经超过百亿;兴全基金投资总监王晓明创立了兴聚投资;景顺长城基金投资总监王鹏辉创立了望正资产;嘉实基金的知名明星基金经理党开宇创立了易同投资。这几家私募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比较优异的业绩表现,如今仍然是公募派的中坚力量。2014年非常轰动的还有“公募一姐”宝盈基金的王茹远创立宏流投资,但这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王茹远做到公募冠军靠的就是TMT行业成长股中牛股的挖掘与投资,但很不幸的是2015年股灾、2016年熔断受伤最重的就是成长股,宏流投资在股灾中也是损失惨重。所以一姐的名号最近三年也几乎再无耳闻。
2015年初,任职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一共干了15年之久的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尚志民离职,与他的兄长尚志强合伙创立了朴易资产;原嘉实基金,基金经理詹凌蔚创立观富资产;嘉实基金知名基金经理刘天君创立了泰拓资产;南方基金的基金经理马北雁创立了诚朴资产;易方达基金的蔡海洪创立了睿璞投资。
2015年还有多位公募基金总经理奔私,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俞岱曦、汇添富基金总经理林利军、泰达宏利基金总经理刘青山也离职投身私募,分别创立万吨资产、正心谷创新资本以及清和泉资本。
2016年之后奔私的明显就减少了很多,一方面市场确实不好做了,私募太累,还不如在公募待着;另一方面,私募备案也越来越难,操作上变得更加麻烦了。所以我就不在这里一一盘点了。
第三部分四大流派分析
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个特别有趣的话题,帮助大家理解整个私募江湖,里面英雄辈出。但他们由于出身不同导致各自风格就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把整个私募江湖当作武林,来看一下大约有四个主要的派别一个是券商派,一个是民间派,一个是公募派,另外还有一个海外派。排在第一的券商占比是37%,出生民间的就是流散的是31%,公募12%,三类加在一起总占比超过80%,可以这样讲中国的私募证券基金里面的创立人基本上80%都来自于券商、公募和民间的流散。
1. 武当派:券商派
券商是天然距离证券市场最近的金融机构。具有券商从业背景的私募基金经理从业人数众多,是各门派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券商派可谓是私募江湖中的“名门正派”。券商出身的私募从业人员中不乏券商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资深投研类人员,如证券分析师、资深投顾、资管产品投资经理等,这些人大多在证券行业浸淫多年,从业多年来积累的投研能力以及业内资源为他们“下海”干私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投资策略上来看,券商派私募投资策略主要为股票多头,这也与其长期股票市场从业经历有关。券商派私募基金经理几乎都是科班出身,投研风格一般带着明显的券商研究的风格。以市场为导向,重行业,重个股,注重实战操作,往往能够通过热点行业和牛股的研究挖掘创造超额收益。
据现有数据不完全统计,券商派私募平均管理规模12亿左右,低于公募派的平均管理规模。但券商派私募却同样不乏百亿级大佬,如超500亿管理规模的景林资产,其掌门人蒋锦志就是券商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蒋锦志曾任深交所国债与期货部经理、国信证券总裁助理、粤海证券(香港)董事长,于2001年在香港创办景林资产,早期主要做香港基金,2006年开始A股市场投资;此外老牌私募重阳投资和朱雀投资其掌门人裘国根和李华轮也都是券商派私募大佬的代表人物。
2. 少林:公募派
公募派私募基金经理人数虽然位列第三,但其在私募界的影响力最大。所谓“天下武功,皆出少林”,公募基金是国内二级市场投资专业化程度最高的金融机构。公募出身的基金经理拥有最前线、实务的二级市场投研经历,对基金的投研体系比较熟悉,投研圈中的资源较好并且拥有一定的渠道资源,而“奔私”也是公募基金经理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之一。
国内公募基金主要投资范围是股票和债券,所以公募派奔私之后主要投资策略也集中在股票多头和债券策略上。公募派基金经理也是科班出身,有的甚至直接将公募的投研体系和风控体系直接引进到私募行业。一般而言,公募派重视自上而下的宏观策略研究及自下而上的行业个股相结合,更加重视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的构建,体现出来的投资结果也更加稳健。
公募派投研基础扎实,渠道资源丰富,因此很多原公募明星基金经理奔私后成绩斐然,创立了不少重量级的私募基金。以有基金经理背景数据的私募为基础统计,公募派私募平均管理规模达43.40亿,是所有门派中管理规模最大的。公募派的大佬更是数不胜数,目前二级市场管理规模最大的高毅资产创始人邱国鹭就是典型的公募派基金经理。邱国鹭曾任南方基金投资总监和投委会主席,邱国鹭于2013年创立高毅资产并吸引了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加盟,如今已将高毅打造为国内最大的私募机构之一,规模超1000亿元人民币。此外,原华夏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的千合资本,原嘉实基金机构投资总监赵军创办的淡水泉也都是国内超大型明星私募的代表。
3、丐帮:民间派
民间派很多则是由牛散转化而来的,特点是尽管没有在金融机构的科班从业经历,但在证券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经过市场的历练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投资交易体系,而他们的交易体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基本上也是行之有效,所以也是私募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相比而言,他们缺少明星光环的加持和渠道的青睐,平均来看力量弱于其他的一些门派。同样的统计数据显示,民间派平均管理规模仅3.5亿左右,远落后于公募派、券商派和海外派。
那么为什么这里我要将民间派类比为丐帮呢?主要是他们跟丐帮弟子一样,上限非常高,下限也非常低。丐帮有全武林最牛逼的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但普通的丐帮弟子真的就是要饭的了。民间派也一样,既有百亿级私募像“叶大户”叶庆均的敦和资产(300多亿)、刘明达的明达资产(近100亿),也有大量在生死线挣扎的小微型私募;既有牛逼如徐翔的泽熙投资,也有逗比如崔军的宝银创赢(这哥们儿给自己的基金起名叫“最具巴菲特潜力500倍基金”,学人家巴菲特想要控制新华百货董事会,却被人家直接在董事会上否决。然后就是公司内斗,涉嫌挪用资金和职务侵占,然后就把自己弄进去了)
4、海外派
海外派私募的主要投资策略绝大多数都是量化类策略,但在投资品种上却没有太多的偏好,股票、金融期货、商品期货、期权等都有涉及。一方面,海外成熟证券市场量化策略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而彼时国内量化策略才刚刚起步,带着海外先进的量化投资经验回国应用在国内证券市场等于是把联合收割机开进了韭菜地;另一方面,海外机构对于中国市场及公司熟悉程度远远不如国内机构,主观基本面投研方法论相对国内也没有绝对优势,所以鲜有做主观投资的基金经理回国创业做私募。
海外派尽管创业时间不长,但依靠着在海外多年拼杀掌握的“核心科技”,已经在国内私募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尤其在量化投资领域,海外派基金经理仍然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海外派掌舵的私募平均规模10亿,仅比券商派私募平均规模略少一点。
同样,随着国内量化策略的迅速发展,海外派量化私募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新的头部私募机构。比如王琛、姚齐聪创立的九坤投资,目前管理规模过百亿。王琛和姚齐聪曾在美国知名对冲基金worldquant担任策略师,精通股票、期货领域量化策略开发,二人于2011年成立九坤团队在国内进行量化投资,2012年成立九坤投资。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九坤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量化私募之一。此外,海外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明泓投资的裘慧明(千禧年)、金桔资产的任思泓、泓信投资的尹克等,他们在量化投资领域都颇有建树。
5、其他门派
说说期货派更多的在CTA领域耕耘,像凯丰的吴星、元葵的施振星、千象资产的陈斌都已经成为CTA私募领域的领军人物;
银行、保险派则主要是在债券私募领域发展,如乐瑞资产的唐毅亭、汇势通的谢华鹏、千为资产的王林都曾经在大型银行或保险机构担任债券交易及投资相关岗位,如今他们创办的私募机构也都是行业内赫赫有名的债券私募机构。
第四部分十年业绩盘点
1、只看一年,结论年年不同;如看长期,结论大道至简:
当年牛市:公募私募都很难战胜指数。当年熊市:公私募都完胜指数。熊市私募完胜公募,牛市公募完胜私募。看十年:长期总收益率,私募完胜公募,公募完胜指数。
很有兴趣来跟大家点评一下这个年份里面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我们来看一下2008年其实是熊冠全球的,那个时候是私募行业发展早期,还在用信托产品做通道来发私募基金,在这样大跌之下私募基金就已经具备抗衰气质,私募虽然是负收益但是战胜市场了,比市场少跌40%。公募其实摔的鼻青脸肿,公募基金由于仓位的限制,比方说牛市和熊市里面它的最低仓位股票多头不允许低于80%的仓位,混合型不能低于60%的仓位。
长久以来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对收益,比方大盘跌100,我只要跌80就很牛,这个叫相对收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私募基金追求的是绝对收益,就是说不管大盘涨还是跌,你不能跌这叫绝对收益。这是私募跟公募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可以看到在2008年,私募体现出的抗衰气质非常明显了。
到了2009年中国的股指沪深300涨了96%,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是42%的时候,这个是平均收益其实很多排在前面的那些基金就应该是1-2倍,这里面所有数据都是指的平均收益。42%当然跑输大盘,虽然公募和私募都没跑赢大盘,但是公募基金的绝对收益要比私募好,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在牛市,单指行情情况下,由于仓位的限制,一般来讲公募要比私募表现的好。
2、业绩盘点之冠军魔咒:
对比完过去12年,这种公募和私募长期收益率跟大盘的一个对比之外。因为前面说的收益率基本上都是指数收益率,所以是相对于有代表性的平均收益率。但是我们要说当一个策略或者一类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都有15%-20%时候,如果他是这个档次里面的当年冠军,来看看他的业绩有多么的让人匪夷所思。上面的这张表就是从2009-2018年,近10年间当年策略冠军的表现,这里面的数据是相当惊人的。但是这个数据背后也有很多的故事,我们来盘点一下。
2009年,因为有4万亿在这样的大牛市之下,我们的冠军新价值,新价值的创始人叫罗伟广。当年是获得了148%收益,在2010年他有17%的收益。新价值当年是相当的风光的,但是结局是让人很唏嘘的。新价值在2011年、2012年分别亏损38%、23%。那么经历了这样两年的大比例的亏损之后,他的这个规模也下来的非常快。罗伟广做私募已十多年,曾经拿过私募冠军,公司规模曾经也达到过百亿元,但他近年来搞一二级市场联动遭遇了“滑铁卢”。罗伟广所持股权折价25%拍卖遇冷。所以新价值,目前在整个私募界是早就没有听说了。
2010年私募冠军世通创始人常士杉,在2012年4月19日,常士杉旗下世通资产两个产品被强制清仓的消息引发业内震动。对于产品的亏损,常士杉诚恳表达了歉意,感觉对不起投资者。
接下来的两年,2011年和2012年这种熊市和震荡,其实股票是很难做的。2011年的冠军呈瑞获得了31%的收益,银帆54%的收益,这都是相当优秀的,而且他们在第二年也都一直保持正收益。但是这里面就是说私募基金经常会发生核心基金经理出走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基金研究里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你不能光看他外面的东西,你得深入到公司里面去看核心的基金经理到底是谁?因为这个人就是这次公司有业绩的灵魂保证,如果这个人离开的话,那公司就完全变样。所以无论是2011年的冠军陈瑞,还是2012年的冠军银帆都面临这个问题,之后他们的核心基金经理都出走,所以在公司后面的业绩也就乏善可陈。
2013年-2014年,这是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次两届冠军都被同一家公司拿掉。创世翔——创势翔1号的基金经理黄平,此前被媒体传为“涨停敢死队”成员之一。2009年成立,2013年以超120%的收益,力压当年徐翔90%的收益,登上私募冠军宝座。随后再次以超300%的收益卫冕2014年冠军,成为私募界首个两连冠。然而好景不长,2016年,创势翔便因踩雷欣泰电气巨亏2个亿,随后销声匿迹。老实说这两年的业绩其实也得益于他长期以来的炒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来也由于还有其他的一些传闻遭受处罚,所以公司到现在为止创世翔已经被注销了,在基金业协会已经是一家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公司,结局是相当的惨淡。
2015年冠军,泽熙——徐翔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 ,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于2015年11月初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我个人认为近几年的股票私募的冠军还是越来越成熟,2016年的元葵是杭州施振星创办的公司,2016年是熊市他创立了90%的一个业绩。元葵属于期货派,它的策略是宏观对冲里面不仅覆盖股票,还有股指还有期货,所以在2016年股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年初就熔断后面也乏善可陈的情况下,他在期货市场的优秀操作为当年的获取了90%的业绩。那么2017年的景林,这也是国内目前非常著名的规模极大的一家私募基金公司。2017年本来就是蓝筹股价值股回归的一年,那么蒋总又港股的投资,而港股在2017年是走出了一波大牛市从年头涨到年尾。所以景林的金色中国等等这样一些产品在当年都给客人带来了接近翻倍的业绩,就是74%的业绩,他在港股里面的一些基金也做的非常好。
2018年是熊冠全球的一年,但是你会发现那年的冠军幻方其实一点儿都不差。幻方是一家非常有意思的公司,这也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特征,就是我们说的量化派走上了舞台。幻方的是2015年成立的公司,在杭州,主要策略就是高频交易。高频阿尔法的策略。创始人基本上都是浙大计算机系毕业的,这是科班出身但绝对不是金融的科班出身。民间有个笑话就是在他们眼里学金融的人会被笑话的,他们是搞科技出身的。那么目前的规模也有100多个亿,那他们的创始人基本都在互联网的头部公司工作过,比如说阿里,盛大,百度,腾讯那绝对都是IT男。他们的策略是做指数增强,基本上通俗一点讲就是他们有一个极强的编程模型,去找到市场交易的机会。
所以幻方的业绩是相当惊人的,2018年他们在整个熊冠全球的市场里面做到了49%的收益,第二年也就是2019年大牛市之下,他更是获得了翻倍的业绩,但是由于高频阿尔法这样子的策略空间是有限的,这是我们后面会提到的话题,那个赚钱的机会,其实是有资金上限空间的。所以最近几年的幻方虽然优异的业绩,可是他们募集新资金和接纳新资金的门一直是关着的。
3、业绩盘点之每年都有表现优异的投资策略
这张统计表是想告诉大家无论牛市熊市,其实每一年在精彩纷呈的各类投资策略里面,能够抓住当年投资机会的策略,也就是平均收益率不低的策略是当年的赚钱的一个策略。
标红的平均收益率,都是当年非常表现优异的策略,可以看出来2012-2014年,宏观策略一直是明星策略,因为宏观策略既能投股票,又是跨品种、跨市场、跨期货衍生品等等,所以非常灵活,甚至有一个民间的说法就是宏观策略是整个对冲基金的王冠上的明珠。宏观策略具有灵活性,也具有这种复杂性,所以无论牛熊市,他们的平均收益率都是相当优秀的。
从2014年开始管理期货的策略已经开始创造惊人的业绩, 2014年行业的平均收益率就达到了47%,2015年平均收益率28%等等,那我要重点讲一下管理期货策略,因为这个策略已经现在成为一个主流品种。管理期货(CTA)是投资于股票、商品、期货和期权,它不预测趋势,不去判断是上涨还是下跌,大多数情况下是采取量化的程序化交易来追踪标的,就是商品期货和期权的趋势,上涨的时候做多,市场下跌的时候做空。这种策略适合趋势比较明显的市场,而且能够穿越牛熊。而且控制风险,控制回撤的能力也比较强,收益趋于稳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几年在量化基金里面,规模起来的非常快,在海外派CTA都有着非常不错的业绩。
其他策略各有特点,这里特别想跟各位伙伴强调一点无论牛熊市,都不要悲观。在人才辈出的私募证券领域里面,永远有人在用他的专业去挖掘和发现新的交易机会,新的交易策略,而这些就贡献于每年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都能贡献优异业绩的基金表现。我们只能说保持学习,你会看到更多赚钱的专业之路,后面我们会有一个专题专门讲CTA,希望大家也能够保持关注,因为我们认为CTA能获取比较好的优异的业绩,同时风险回测相对稳定的一个品种,值得大家重点关注。
CTA投资于商品、期货和期权特点是,不预测趋势,而是只跟随趋势,市场上涨时做多,市场下跌时做空。因此,该策略比较适合趋势较明显的市场且能穿越牛熊,收益稳定。
4、业绩盘点之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买入,长期持有的回报是丰厚的
第四个观点,想跟大家分享是往往在市场的至暗时刻发基金,业绩都是相当优秀的。前提条件是你要能发的出来基金,往往在市场的至暗时刻发基金也没人买。在这里贴一张表是博时基金,目前所有存量基金的数据,但是删减只剩下几支。第一为什么用公墓?因为公募的数据是最全,公募基金一切数据都是可考可查,而且必须要公开的,所以它的数据最全。很多私募基金的数据是查不到的,尤其是有些私募如果业绩做得不好,他就把数据隐藏了。
剩下的这几栏是什么意思呢?我就只选取了在A股历史上最低迷股市跌的最惨的那段时间基金的业绩,大家看一下04年、05年、08年、12年、14年、16年、19年这几只基金,看一下它的年化收益,14年到今天,博时精选混合16年年化收益,这个指年化每年的复利回报12.31%,虽然开篇我们讲M2的增速都有15%,但是这个基金应该说15年保持12%的复利增长是相当漂亮的。那么你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往往在这种市场的最黑暗的时刻,其实能发出来的基金个数是非常少的,2014年我只看到了这一支,当然其他的都是债券基金。
A股历史上至暗时刻的基金业绩表现
2004-2005年:
从2002年开始,1300点就一直被认为是市场的“政策底”和“铁底”,从2002-2004年三季度,上证综指曾先后多次跌幅1300点。到2004年10月,指数开始在1300点附近展开了鏖战。上证综指先后八次盘中击穿1300点然后又被拉回。最终跌破1300点后,到2005年救市的政策就开始陆续出台,最直接的是2005年1月24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2‰下调至1‰,继而引发市场在2月份的一波小反弹。但反弹仅仅持续了一个月,3月份开始市场继续下跌,到6月份上证综指先后跌破了“519”行情启动时的1048点,以及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整数点位1000点,最终上证综指到2005年6月30日达到998点才企稳。
为什么我详细的描述这一段呢?就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你觉得,现在惨或者你觉得2018年惨,或者你觉得2015年下半年很惨,我告诉大家其实因为我们的金融记忆只有七秒钟,金融记忆太短暂了,但事实上A股历史上的至暗时刻还是挺多的,我给大家盘点一下,所以刚才讲到的是2004-2005年,就在1300点来回的搞,最终也没站稳,一直破到2005年6月30号998才站稳,在这么惨烈的熊市之下,2004年博时也就这么一只基金出来,但是年化收益2016年复利回报每年12.31%。
2008年:
博时是个大体量的排名前位的公募基金,所以他目前在册的。这个基金的数量是超过300只。体量也是相当大的,但你会发现到2008年,你去查他股票类的是那个公募基金,就发了,这只是2008年5月28日。那5月28号呢,其实还在半山腰上。还没跌透,因为真正要跌透,跌到9月18号1802点。那么从6000多点跌到1800。5月28号呢,我也挺佩服的啊,就是它还能把这只基金发出来,但你会看到即使是在半山腰发的这只产品。到今天11年下来,年化收益有10%以上。
2012年: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为大家评点这张表的内容。再比方说2012年发生了什么?2014年发生了什么?2016年主要是熔断之后在2月-3月份发基金其实也没多少人敢买了,2015年的下半年神仙打架千股跌停,2016年几次熔断就跟今天美国的熔断一样,在2月-3月再发这种基金,绝对不会像今天抢陈光明的产品那样,其实那个时候发基金是非常惨的。而往往真相是那个时候买进去,2006年到今天年化收益回报11%、15%、17%都是相当漂亮的业绩。
2020年以来,其实咱们现在一边是疫情,但是一边还有一个特别热的热潮,那就是日光基,就是一天发光的基金叫日光基。今年以来“日光基”共有37只,其中1月有9只,2月有16只,3月截至目前共有13只。甚至有业内人士直言:如果不是“一日售罄”的基金都不好意思说。那么参考我前面说的画面,我们就想一想,那这个是好现象吗?当发不出基金的时候,基本就是市场底的时候,当出现大规模爆款基金往往是市场见顶之时?这个我觉得我们越看清很多的过去的发生的种种,那应该就越有启发。
第五部分我们来说说真话
到底如何选择基金?这里面有全套方法论,今天不讲方法论,留给本周四【探普研究院】的负责人陈科。我们既看收益,也看回撤。既看人,也看数据。既看外面,也看里面。既听名气,又做对比!
陈光明旗下新基,全天认购约1200亿创历史记录 , 财联社2月18日讯,记者从销售渠道获悉,睿远基金旗下第二只公募基金——睿远均衡价值基金全天认购金额约1200亿元,创下国内公募基金历史上最高认购记录。该基金拟募集金额60亿元,配售比例或不足6%。
1、非常牛
我们把陈光明在公募基金的时候的一次代表性的基金拿出来,叫东方红四号,同时我们拿了兴全轻资产混合这样一个公募基金来做对比。那大家看一下两只基金在2013年的时候,陈光明的基金就是41.29%的业绩。2013年创业板是翻倍的,虽然大盘指数走的并不是多漂亮,指数是熊市,但是创业板翻倍,其实陈光明拿得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经济成长股的这一波行情,所以他的业绩相当优秀,兴全虽然也是不错,但是在这个地方是落后于他。
2015年东方红四号也获得了50%的收益,上半年是牛市下半年是千股跌停的熊市,在牛熊交接交替又以公募基金高仓位运作保住利润也是相当牛。2016年来到了一个熊市,但是在熊市里面陈光明也能获取正收益。到2017年,大家都知道2017年是大盘蓝筹股走强的一年,而且二八分化非常的明显,全年虽然股指是上涨的,但是实际上真正获取正收益的股票就不到20%,80%都是跌的。那在这样子的行情下,东方红2017年获取了32%的业绩,所以他即能吃的住互联网的新兴成长型股票也能吃得住蓝筹股,这就是陈光明牛逼的地方。
上面第二张这张图是一个风险收益的一个指标,这里面就相对比较专业,可以看出东方红最大回撤是26.97。什么叫最大回撤呢?最大回撤就是这段期间你从最高点买进去,然后持有到最低点,你会产生的亏损可以理解为是最大回撤。如果运气不好,在高点进入有可能亏掉27%。所以即使是陈光明这样一支基金,它也会有这样的一个风险收益比,这就教育我们比较优异的股票型基金有潜在的长期收益,也必须要经受住波动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看基金好不好,除了看收益是不是相当优秀之外,必须同时去看它的风险回撤。风险回撤我就不展开说明了,请大家可以去关注本周四【探普八点半】陈科的分享。对于指标上面的各种评价,那我们这里讲一下,不仅要看收益还要看回撤,如果你的收益非常高,但回撤更高,这种基金在我们眼里是没有价值的。这就相当于是赌徒在博一样,这种基金在我们专业基金研究机构眼里认为没有价值。
说完陈光明在公募基金的业绩,其实是告诉大家如何评价它的牛。另一个话题我们听说过的明星基金是不是就是牛到市场里无人可匹敌呢?答案是不对,我们不能认为不出名的基金里面就没有干的过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的,想告诉大家如果在整个私募的江湖里面去看,江湖永远是英雄辈出。我给大家贴张图,大家来看一下这只基金,跟陈光明的睿远基金相比一点都不输。
2、不是唯一
这里面有三张图,我们来看一下陈光明创办的睿远基金是在2018年12月份成立,同时对比的是另外一个私募基金丹羿锐进一号。它是在2018年的1月份成立的,那么陈光明的这只私募基金是2018年的年底成立的。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整个的业绩,今年的收益丹羿是完胜睿远,同时过去成立以来到现在为止,如果是同一期间比丹羿整个利息回报也是比睿远高出很多的。在第二张图里面最近一年丹羿是战胜陈光明的睿远基金,过去一年丹羿是60%,瑞远是14%,过去半年丹羿是23%,陈光明是10%。那么在2019年全年丹羿获得了70%的业绩,而睿远获得21%的业绩,就是差距是相当大的。
我们刚才说过不能只看业绩还要看回撤,最后这张图我们来看一下年度的回撤。在2019年丹羿的回撤比瑞远还要小,这是相当优秀的。这支基金有极强上涨的收益获取能力,但同时向下回撤风控能力也是极度优秀的。
我前面的对比还不全面,规模不同也不能仅仅这样比。睿远规模逼近100亿,朱亮的丹奕目前规模尚在10亿以内,但是考虑到朱亮在公募中管理过超过70亿的规模,我们认为这是非常不错的未来之星。如果要看规模睿远是过百亿,那丹羿现在还不足十个亿,所以规模不同也导致他们在投资收益上会有差异。
规模是业绩的敌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宇宙的自然规律是必有新人换旧人,更何况是这个英雄辈出的私募江湖。
这里提下,朱亮总会于下周登陆【探普八点半】栏目。【探普八点半】未来会请到更多这样的今日英雄和未来明星,希望能让与探普同行的所有理财师同行和高净值投资人成为中国最懂私募证券基金投资人群。
结束语:
真相: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江湖,每个人都在追求看清世界与经济的真相,每个能叫出来名字的人都不简单,每个有大成就的专家都是谦虚的、克制的、低调的。就如【探普八点半】所有专家一贯的风格,我们的投资的真谛,其实就是看清真相。迭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行业,永远会有新人来超越旧人,这就是宇宙的规律,自然的规律。当然并不是说旧人就会淘汰,但的确需要更专业更广泛的研究视野来看待这个行业,让我们能看到更多的策略,更多不同风格的年轻人的成长,看到更多的未来之星,这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行业。逆人性:无论管基金的,还是买基金的,都在一个永远的对抗自我人性的战场上。我见过的大家,都是低调克制的,低调克制本身是逆人性的。我见过的所有高调、耍酷、张扬的,都被市场的浪潮打掉了,成为过眼烟云。市场永远是对的,没有沉下来感受市场的谦虚、沉静与克制,就没有成功,就不会是一流。第四点我觉得很多人都追涨杀跌,在股票或者房子里追涨杀跌,但其实在基金经理人那里也有追涨杀跌的。我举一个例子,当你看到一个基金经理人被人追捧的时候,往往是它创造了惊人的业绩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就会被弄到各个机构去路演,当他站在舞台上的时候,你就会听到说他去年的业绩回报是多少,在那个高光时刻里面你听到他过去的业绩是70%,你自然就预期他明年也会为你创造70%的业绩,于是你就追进去,但往往这个时候发生的就是进去之后他给不了你那么高的收益。其实这就是基金发展的常态。我们讲只有基于理解和研究,才能够对基金有长期的持有;我们需要的基金经理人有客观的认知,我们才能够长期持有,从而获得优秀的收益,所以高光时刻的进入是不可持续。再牛逼的管理人,也有低点时刻,不要在基金经理里追涨杀跌。基于研究与理解的持有,才能长久;高光时刻的进入是最不可持续的。
扫二维码 3分钟在线开户 佣金低福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