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以“双进双认”为载体 推进为民办实事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 2021-08-25 10:48:02 来源: 北方网

天津北方网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河东区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赓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党员干部“进社区、进家门,认岗位、认亲戚”为主要内容的“双进双认”实践载体,沉一线、摸民情,办实事、解民忧,转作风、强担当,把实事办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住大王庄街道丰盈里社区独居的徐奶奶年岁已高,耳朵不好、行动不便,虽然经济上没有困难,但是家中冷冷清清缺乏关爱和陪伴,社区工作人员成了老人唯一的指望,他们时常走访探望帮老人干点活。下派干部司志强、李文、周志伟来到社区第一站就是去徐奶奶家坐一坐、看一看,帮老人干点整理、清洁的小事,并仔细询问老人的生活、健康情况,了解徐奶奶的精神状态,看到屋子里晃动的身影,徐奶奶满脸笑意,激动地说:“谢谢你们来看我,看到你们我心里就高兴,我情况特殊,社区对我特别照顾,每周都来看望送菜,什么事都想着我,我真是太知足了。”自此,徐奶奶又多了几个来自“区里的贴心人儿”。

在全区开展的实践活动中,坚持既有“数量”、又有“质量”,全区7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近万名党员干部深入群众身边,用心用情办好实事,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党员干部亮明身份、深入社区、走进家门,当好政策“宣讲员”、社区“助理员”、民意“调研员”、群众“勤务员”、攻坚“战斗员”,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党旗在基层一线飘扬,不断拉进与群众的距离。建立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台账,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收集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行群众诉求受理“首问责任制”,以群众心声为指挥棒,及时回应、即刻办理,强化一线意识,增强一线作为。截至目前,通过“双进双认”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850件,其中有历史遗留问题157件,做到群众诉求与服务供给的有效对接。此外,结合党员干部“四个走遍”行动,以空巢老人、残障人员、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家庭等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牵牵线、跑跑腿、解解难等方式,做好日常生活中的雪中送炭,使“双进双认”既能走进“家门”、更能叩入“心门”,目前已认领帮办群众“微心愿”978个,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时代温情。

河东区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坚持“大事”做实、“小事”做细,推进为民服务提质增效。聚焦群众反映的民生大小事,注重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综合施策、靶向攻坚,努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河东区党员干部坚持聚焦“职能”、优化“服务”,构建上下联动工作格局,把“双进双认”作为系统工程,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层层牵头抓总、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推进落实。街道社区当好“前沿指挥所”。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街道社区当好“主轴”,开展“为民办十件实事”活动,集中力量、挖掘资源予以推进,深化“双进双认”工作成效。落实“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由街道社区对“双进双认”进行统一调度,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促进党员干部人到、心到、责任到。职能部门当好“行业主力军”。区级职能部门聚焦职能主业,广泛开展强服务、促发展、惠民生活动,集中攻坚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比如,教育系统聚焦育人成长,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080个;城管系统聚焦居民出行,做好196个小区的路灯改造;住建系统聚焦宜居宜业,已对4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惠及居民2.57万户。领导小组当好“战役指挥部”。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注重发挥统筹、协调、督导作用,建立“月小结、季通报、年评议”机制,综合研判民情民意、集中力量做好攻坚、总结固化经验做法,切实通过实践活动,化解一批历史积案、解决一批吹哨难题、建立一批长效机制、形成一批服务品牌。(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

(文章来源:北方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