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日视点:公募基金规模破23万亿元的惊喜与思考
张志伟
回望2016年,时年18岁的公募基金,其规模逼近十万亿元,达9.16万亿元;而五年后的今天,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超23万亿元。在最近两年半的时间内,其规模增加了10万亿元,增加额已超公募基金18岁“成人”时的管理规模。
公募基金规模发展如此之快,以致人们仿佛能听到其生长时快速“拔节”的清脆声音。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五年来尤其是这两年来快速增长,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笔者看来,除了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资本市场全方位的锐意改革、抗击疫情、恢复经济“一枝独秀”等原因外,公募基金的赚钱能力和持有体验,无疑也是关键所在。
数据是最有力量的证明。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最早成立持续运营的10只灵活配置型基金,自成立日起平均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900%,接近10倍;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1100%。华夏大盘精选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近3900%,接近40倍。
总体而言,公募基金回报率与“同饮一井水”的其他理财产品相比,是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甚至与“场外”房地产投资、黄金投资等相比,也毫不逊色。
成立之初就被严监管,在市场淬炼中得到考验,阳光、透明,这也是打开投资者心防的金钥匙,是投资者之所以信赖公募基金的重要原因。
23万亿元!快速增长的规模令投资者振奋、欣喜,但熠熠生辉的背面,亦不无担心与焦虑。
笔者认为,这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强者恒强格局加剧,中小基金面临生存危机。在151家公募基金公司中,非货币短期理财规模达千亿元级别的37家,合计占到全行业近八成,但同时有另外30家规模低于50亿元。其中,9家规模不到10亿元。行业首尾差距继续拉大,小型基金公司面临生死存亡。二是管理规模与国际头部基金公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截至今年7月底,“全球资管一哥”贝莱德管理规模激增至9.5万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超过60万亿元,与之相比,中国公募基金业未来发展仍然任重道远。6月11日,一直看好中国的贝莱德基金已经拿到中国公募业务牌照,此位大佬早已在海外及中国香港市场发行了多只投资中国的股票基金,这位“中国通”给中国公募基金业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觑。
23万亿元!对之欣喜之余多一些冷静思考,笔者认为,这才是应有的理性态度。中国的快速崛起,这是公募基金壮大发展的坚实根基,毫无疑问,中国公募基金有着灿烂的前景,但不否认竞争会更加多元和激烈,如何与时俱进发展壮大,也在拷问着整个行业。笔者认为,公募基金应至少从三个方面着眼,做足功课。
其一,向高而生。拥抱“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升国旗奏国歌的激动,失误失利后黯然神伤,这样的一幕幕正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演,这其实都是“不服输”的另一种表达,不愿输给对手,更不愿输给自己,这正是观众钟情竞技体育原因所在。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拥抱“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向高而生,作为资管行业排头兵的公募基金,做出表率,责无旁贷。
其二,向新而生。公募基金之所以成为资管行业的翘楚,离不开持续拥抱变化,主动创新。从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到公募REITs,从国有控股、外资引进到外资控股……
向新而生,不仅仅是基金行业的应有态度,具体到公募基金公司也同样如此。头部公司需要向新而生,近几年来,一些头部基金公司率先行动,在建设投研团队、打造投资管理系统等方面,做了诸多尝试。这些向新而生的超前探索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中小基金管理公司更需要向新而生,在强者恒强的格局下,小而美无疑是中小基金公司向新而生的重要路径。有的中小基金公司根据自身特色发力公募REITs产品、货币基金、摊余成本法债基等品种,在差异化竞争中,已经走在了前面,但不否认,仍有部分中小基金乐衷于和大型基金公司掰手腕,其结果不难预料。
不拥挤于一个赛道,百花齐放满园春,形成“大而强、小而美”的市场格局,行业才会有持久的繁荣。
其三,向师而生。笔者认为,向师而生的内涵是回望与眺望。回望是评判、是选择,眺望是借他山之石,是为了锚定方向,只有不断地回望和眺望,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向高而生和向新而生都离不开必要的回望和眺望。被行业证明了的、沉淀价值的理念要不离不弃,譬如长期投资、责任投资、价值投资等;对于国外的先进经验,要坚持拿来主义。
“志行千里者,不中道而辍足”,融通国际国内经验,凝心聚力,勇攀高峰。如此,更多的惊喜将会翩然而至。
牛市来了?如何快速上车,金牌投顾服务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