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协副会长钟蓉萨:建立个人养老金 培育长期投资文化

发布时间: 2020-09-06 12:57:16 来源: 新浪财经

2020“银华基金杯”新浪银行理财师大赛,火热报名中。即日起至9月7日,报名参赛将免费领取管清友、罗元裳、陈凯丰、简七等多位大咖,总价值逾700元的精品课程礼包。【点击领取】

近日,资产管理助力中国养老财富储备研讨会暨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0)发布会在沪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出席会议并做了《建立个人养老金,培育长期投资文化》主题演讲。

发言实录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早上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峰会,我谨代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上海峰会的召开以及《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0》的顺利发布表示祝贺!在今年疫情环境下,董老师和50人论坛一直在持续通过专题研讨会、线上论坛、直播等各种形式持续开展养老金工作,协会也围绕养老金资产配置和长期考核推出了多篇专题研究,我最近也接受媒体采访,讲养老金和养老目标基金。对于养老金事业的热情,大家从未停止过。

最近,伴随着今年以来股票市场的火热,大家对于参与资本市场的热情也非常高涨。我相信,关于“养老要投资”的认知,会越来越易于让老百姓接受。但是这种认知是在当前特定市场环境下短暂建立的,还是从根本上真的改变了,我想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在这个时点,论坛发布《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通过对12210份问卷中调查对象的不同省份城镇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进行分层筛选和分析,聚焦城镇居民的养老金融行为和偏好,对于我们了解真实的情况非常有帮助。结合这份报告,我谈几点体会:

一、中国养老财富储备不足是因为投资不足,我们需要推动建立良性的投资文化

最近在多个场合,我们都在谈如何培育健康的投资文化。我认为,当前我国的投资文化还没有真正形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我们国家的老百姓,不是“投资过度”、而是“投资不足”。大家的钱大多还在枕头底下睡觉,多年来还是存在银行的活期或定期存款里。报告数据显示,72.07%的调查对象都通过银行存款/理财进行养老财富储备。从余额宝的出现开始,大家逐渐发现通过货币基金理财的方式可以拿到和银行存款不一样的收益,慢慢认识了基金,认识了什么是净值,慢慢有了“投资”的概念。

二是投资是逆人性的事情,但大家还是在市场好的时候才想起来投资。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仅是散户在“追涨”,很多机构也在行情好的时候不断发新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买者自负”这个基本的理念还没有形成,大家的风险承受能力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市场好的时候过分激进,市场不好的时候又过于保守,当市场发生巨变的时候,这些投资者也是最受伤的。

三是大家对于用什么钱来投资、对于自己的投资目标是什么基本没概念。最近我在多个场合也在说,最应该用来投资的是“长期不用的闲钱”,因为“长期不用”,所以能够承受市场短期波动带来的“持有痛苦”,也能够防止自己在极端环境下忍痛割肉。另外,包括我在内的老百姓,可能缺乏对自己资金投资的整体规划,因此也影响了自己投资的安排。

二、建立良性投资文化的基础是投资者要形成正确的投资观念,尤其是对风险的认知

一方面,我国老百姓的投资意识薄弱,这是投资者教育最难推进、但又必须推进的核心。根据报告数据,投资者投资意识薄弱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基础金融知识缺乏,报告结果显示大家几项基础金融知识题目的平均得分仅为61.24分,处于刚及格的水平。有近两成(19.56%)的调查对象基础金融知识水平较差或者基本没有金融知识。二是风险认知尤其缺乏。风险观是建立投资目标的基础,能够最大限度保障未来投资方向不走偏,因此对风险的认知很重要。但有43.80%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养老理财或投资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亏损,即不能承受任何的风险,这种“错把波动当风险”的观念普遍存在。三是自我认知不清,调查对象自评金融知识得分平均为68.76分,实际客观得分61.24分,说明大家主观上存在对自己金融知识的高估,因此会出现“牛市时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股神”的现象。我之前也在很多场合也提到过,一些基金经理在市场好的时候会“错把运气当能力”,也是这个道理。

另一方面,大家的投资目标是不清晰的。这是开展投资活动最难界定、但又必须界定的核心。投资不是收益越高越好,经常有人说养老金投资与市场里好的股票基金相比收益不高,但是股票基金收益高的同时风险相对也高。为什么要做养老目标的投资,就是希望大家在能够拿到收益的同时也相对能够控制风险回撤。衡量一个投资计划的好坏,核心是要看是否达成自己的投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结合每个人自身的情况和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来界定,其实很不容易。大家都知道,高收益、低风险和高流动性这三者在投资过程中是不可能并存的。但是在市场的投资实践中能看到,普遍还是存在“既要又要还要”的想法,这说明很多人的投资目标是不清晰的。报告数据显示,在投资者的金融知识需求中,大家对养老理财规划方面的需求十分迫切,需求比例高达55.31%(仅次于第一名的对养老政策的知识需求),说明大家对于自己的养老目标没有概念,希望得到专业人士提供的理财规划帮助。证监会推出的投资顾问相关规定,就是希望能够帮助老百姓更好地去做投资。

随着社会进步和投资者教育的普及,大家的养老储蓄意识确实在逐渐增强,但因为投资目标没有准确建立,因此大家在投资上更强调“安全”,配置上仍然偏好保守和收益保证型产品。报告数据显示,63.29%的调查对象在养老理财或投资中将“确保本金安全第一位,收益多少不重要”作为其长期目标,这可能会导致大家的养老资产面临贬值风险,出现钱越存越少的情况。

投资目标是非常个性化的概念,是和个人收入水平、年龄、教育水平、居住城市、资金属性、风险承受能力等一系列因素息息相关的,单一因素是无法直接衡量投资目标的。报告中也举例说到,例如“收入”这个因素,它是影响不同群体养老理财目标的重要因素,收入越高,对保本的需求越低。因此,要建立适合的投资目标,不仅仅是对风险承受能力的判断,也要结合目标客户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三、养老金第三支柱制度的建立,将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融服务,形成服务个人长期投资的专业生态

大家知道,从2015年开始,协会跟在座的各位一起,共同推动国家建立养老金第三支柱,出台发展个人养老金的政策。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专家学者和业界的大力支持,试点政策于2018年发布。按试点政策安排,本来是2019年5月出台试点转常规政策,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出台。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想再次呼吁第三支柱政策能够尽快出台。这项工作涉及面很广,政策制定要尽善尽美非常困难。过去三年,政府部门、学界、业界就账户、产品、流程、税收和监管等核心问题基本已经达成了共识,希望大家共同推动这项政策尽快出台。美国的养老金政策历经了四十年的逐渐完善。直到现在,随着自由创业环境的发展,美国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养老金的新政策还在不断制定和实施,我们也希望我国的养老金政策不要追求一步到位,能够先推出来,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与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只有少数的金融机构参与不同,参与第三支柱的金融机构类型多,银行、基金、保险、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等都能参与,调动市场机构的积极性,通过竞争提升服务水平,帮助老百姓建立个人养老金计划,树立科学的投资理念,开展长期投资,在个人养老金投资中加深对金融、对投资的认知,从而培育良性的投资文化。

在第三支柱试点期间,尽管基金没有纳入试点政策,但是在证监会的指导下,基金业一直在为服务个人养老金做好准备,推出了养老目标基金产品。我们看到,在没有税收优惠的情况下,已经有超过148万人购买,规模已经超过353亿元。产品总体运行平稳,2020年之前成立的养老FOF,成立至今全部实现正收益。截止2020年8月4日,养老FOF近1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4.21%,全市场81只养老FOF中多达62只跑赢基准,占比76.54%。此外,养老FOF在取得良好收益的同时很好地控制了回撤,以2019年为例,养老FOF区间最大回撤在-0.01%至-9.52%之间,相较沪深300的-13.49%,表现相对稳健。我们相信,随着国家推出第三支柱政策,会有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随着时间的积累,大家的养老金资产也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上海是第三支柱的试点地区。我们知道,上海早在90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同时,上海也是我们国家的金融中心。发展第三支柱,既有利于上海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应对老龄化的挑战,也有利于上海培育长期投资文化,全面提升金融机构实力和金融环境的吸引力,意义重大。昨天,上海的基金同业们专门就如何推动上海地区的个人养老金发展进行了讨论。我们希望,上海能够在试点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个人养老金生态,纳入银行、基金、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为我们国家个人养老金的发展闯出一条路来。这项工作虽然很不容易,但这是一件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重要工作。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和我们一起努力!

谢谢养老金融50人论坛!

谢谢大家!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紧抓牛市回调良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