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商基金刘炜:掘金沪港深投资机会,长期投资价值凸显来源:浙商基金微视界
浙商沪港深混合 A近6个月涨幅11.8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4.58%,恒生指数涨幅5.25%。
数据来源:基金2021年中期报告,统计周期2021/1/1~2021/6/30,恒生指数数据来源Wind
【宏观市场观点】
1. 美国8月的Jackson Hole的会议,给市场吃了定心丸。鲍威尔延续之前的论调,提到持续高企的通胀数据可能只是暂时性的,打消了市场因为近期多位联储官员鹰派表态引发的减量可能提前的担忧。他进而表示,减量和加息不是一回事,还被市场解读更为鸽派,进而使得加息预期回落。目前QE退出的预期已经比较充分,风险点暂时解除。
2. 中央提出共同富裕,政策频出。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1)通过税收方法和社会福利,调节收入水平;2)降低居民生活成本;3)打破向上通道。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工作中心,例如近期有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出台。
税收政策值得关注,增加直接税比例是未来重点:1)个人所得税改革,调节收入;2)降低增值税比例;3)提高财产税征收比例,包括房产税,资本利得等;4)消费税加征,例如烟酒,成品油,高端首饰已经消费环节征收,5)三次分配,慈善的税收优惠政策;从长期看,共同富裕利好消费,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教育、医疗服务、互联网、房地产、医美行业仍然是高危区域。我们在上半年提出的 “重制造,轻服务”的总体思路仍然有效。
【权益市场观点】
1. 730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更新了430政治局会议“稳增长压力比较小的窗口期”的部署工作。7月意外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都说明了政府高层对于经济在4Q21 和明年经济可能失速的担心。10年国债的收益率已经突破2.8%,接近5年新低。总体来讲,中国国内的流动性充裕,比美国的流动性周期仍然占优。
2. 接下来的核心问题是,到底哪些是共富资产。我觉得以下这些资产值得关注:
1) 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打破垄断+解决就业。
2) 过去承担了社会成本,过去未获得超额收益的板块的重估机会,电力,军工是其中的典型;尤其是电力,电价改革是新能源,储能等产业发展的前提,目前的迫切性非常强。
3) 实现橄榄型结构的共同富裕,依靠科技要素来提高劳动生产力,应对人口红利消失。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车等这些是明确的方向。
4)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5) 打破垄断,抑制资本,本身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3. 中报结束,领导层在宏观调控和共同富裕的大政策已经开始对各行业的业绩产生一定影响。过去三个季度,在双碳政策影响下,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中上游上半年净利润率扩张较为显著,石油石化、煤炭、有色、钢铁、化工的净利润率均为近年来的高位水平。受疫情下的收入预期不振、上游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多数偏消费相关的中下游行业中期业绩压力较大。
资本开支方面,上半年资本开支增速较一季度40%的高水平回落至21.8%,反映企业资本开支意愿偏弱。垄断性和敏感性行业的报表层面的利润低于预期,这个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会持续。
【组合运行情况】
1.在7月底互联网估值低位的时候,开始持续关注互联网板块,虽然短期仍然有政策的不确定性,但是外卖平台的业务增长趋势非常强劲,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来看,价值凸显。
2. 半导体 DRAM,面板和驱动芯片在渠道端显现出边际需求递减,我们整体减少关注半导体板块,特别是晶圆制造、芯片设计fabless细分领域。
3. 7月份,疫情进一步影响全球芯片大厂在马来西亚的运作,使汽车厂商缺芯的现象加剧。但是我们认为这个依然是短期现象,到4Q21 和1H22,芯片缓解后,预计汽车销售尤其是新能源销售的动能会明显上来。
4. 加大风电相关行业的关注度,风电行业之前较光伏装机慢,但是在实现平价之后,电力运营商使用风电的动力大幅上升。
5. 虽然整体消费暂时受疫情反复的影响,业绩有所波动,但是我们觉得一些免税和潮玩的公司长期的价值机会开始凸现。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大家通过浙商基金官方联系方式交流!
注:文中所有数据均来源wind及公开资料整理
刘炜浙商基金智能权益部基金经理
超17年中国/香港投资管理与国际投行研究经验。曾任亨茂大中华基金(隶属于美国纽约梅隆银行)的大中华基金经理,其管理的Renaissance大中华基金为晨星4颗星基金。曾就职于包括瑞士银行UBS、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在内的国际投行,担任过里昂证券CLSA中国研究主管和首席策略师,被《亚洲货币》等权威杂志评为最佳中国分析师。于2021年2月加入浙商基金,于2021年6月起担任浙商沪港深精选基金基金经理。
风险提示
本材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前请参阅本公司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