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定性与定量结合优选投顾组合
平安证券研究所 赵悦 贾志
2019年10月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开启了财富管理的新时代。一年多来,在公募基金、券商、银行、第三方销售机构的积极参与下,投顾业务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截至今年4月底,首批试点金融机构合计服务资产规模超500亿元,服务投资者超过200万户;基金投顾客户中保有三个月以上的客户复投率超过40%,投资者认同感不断增强。
近日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范围大面积扩容,17家公募和15家券商相继获批,投顾业务将迈入“从1到N”的发展新阶段。截至2021年8月,首批5家公募机构共上线82个策略组合。随着新机构的加入,投资者将有更多的投顾组合策略可选择。
在选择策略组合之前,首先应明确组合的分类。根据投顾组合的投资目标和策略等,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组合可划分为四大类:一是目标风险类。根据组合投资的资产占比和定位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稳健型、均衡型、进取型和激进型);二是场景模式类。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分为养老(90后、80后、70后、60后等)、教育(国内教育、国外教育)、活钱管理等;三是目标投类。根据投资目标的不同,可分为止盈(如收益达6.5%则兑现收益)、货币增强、跑赢通胀、超越银行理财以及全球市场等;四是特殊策略类。包括了多种不同投资策略,如行业主题和特殊标的策略等。不同的分类以及细分类别,都有独特的收益目标和风险等级,可满足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需求。
基金投顾从运作来说可以分为“投”与“顾”两部分,因此评价一个投顾组合也需要从这两个维度出发,采取“定量+定性”的方法来刻画。目前投顾策略处于起步期,“投”相对更成熟,“顾”还在业务摸索升级阶段。因此先主要考虑“投”。“投”分为业绩评价和运作分析。考虑到基金投顾的历史业绩均较短(大多数在一年以内),暂定业绩评价和运作分析各占50%的权重。
业绩评价以定量为主,包括四个指标:收益、最大回撤、波动率和买入持有盈利占比。前三个指标为常规业绩评价指标,笔者主要考察成立以来和2021年春节前后的情况(从今年2月起,权益市场下行,因此我们将2月定为时间的划分点,观察组合在2月前后的表现)。买入持有盈利占比也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指标。“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是基金行业长久以来的痛点,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投资者的持有期较短,易追涨杀跌。虽然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需要行业持续的投资者教育与长期陪伴;但从组合的角度来讲,如果从任意时点买入组合并长期持有,均能有大概率获得较好的收益,那么投资者将会更安心地持有组合。
运作分析通过定量(权重50%)和定性(权重50%)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具体来看,定量部分包含三个指标,业绩归因、基金选择和调仓成功率。业绩归因方面,笔者采用Brinson模型对偏股类产品进行业绩分解,Campisi模型对偏债类产品进行业绩分解;组合选基能力方面,首先关注所投基金在全市场的综合情况。其次关注所投基金的盈亏笔数,从而判断选基的胜率。最后跟踪组合的优选池(备选池)情况,优选池中高频入选基金的数量越多、频率越高,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较好的选基能力,调仓方面则主要关注调仓是否成功。定性部分包含四个指标:组合理念及策略、主理团队、公司实力与治理和负面情况。
投资者可通过自身的投资目标,定位几个符合需求的策略,然后再根据以上方法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因素。未来,投资者也需关注“顾”上的评价,优选“投”、“顾”兼优的产品,最终确定符合自身投资目标的优秀投顾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