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9年即将结束。今年,已经走过15个年头的私募基金又迎来了许多变化。
在私募基金规模企稳回升过程中,私募行业一直在稳中向好持续发展着。那么,2019年私募圈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事件一:私募基金总规模破13万亿
据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私募基金总规模13.74万亿元,较去年增长了9600亿元;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494家,较去年底增加46家;备案私募基金产品81299只,较去年底增加了6657只,股权创投私募增长强劲。
从私募基金类型来看,截至2019年11月底,存续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40997只,基金规模2.45万亿元,环比下降0.8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8466只,基金规模8.57万亿元,环比增长0.45%;创业投资基金7777只,基金规模1.14万亿元,环比增长3.73%;其他私募投资基金4054只,基金规模1.59万亿元,环比下降0.60%;私募资产配置基金5只,基金规模5.36亿元,环比增长19.42%。
从业绩上来说,2019年前11月,股票策略私募录得22.29%的平均收益,复合策略私募收获15.49%的平均业绩,组合基金、事件驱动等策略的收益率也都超过了14%。
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深圳私募基金协会秘书长李春瑜表示, 预期2020年证券类私募基金规模有望突破历史新高。
事件二:中基协更新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
近日,中基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2019版)》。
《备案须知》提出“不属于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范围”的要求:一是变相从事金融机构信(存)贷业务的,或直接投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二是从事经常性、经营性民间借贷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方式从事上述活动;三是私募投资基金通过设置无条件刚性回购安排变相从事借(存)贷活动,基金收益不与投资标的的经营业绩或收益挂钩;四是投向保理资产、融资租赁资产、典当资产等与私募投资基金相冲突业务的资产、股权或其收(受)益权;五是通过投资合伙企业、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含私募投资基金,下同)等方式间接或变相从事上述活动。
同时《备案须知》还对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来源和备案材料等提出了细化要求。
中基协表示,新版《备案须知》发布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私募投资基金备案公开透明机制,提高私募投资基金备案工作效率,但私募投资基金办理备案不构成对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投资能力的认可,亦不构成对管理人和私募投资基金合规情况的认可,不作为对私募投资基金财产安全的保证。
事件三:8442家私募自愿签私募管理人投资者保护倡议书
5月15日“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中基协向私募基金行业发出《私募机构投资者保护倡议书》,号召全行业“把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作为私募基金一切运作行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以更加积极主动、热情真诚的态度尊重每一位投资者、服务每一位投资者,与投资者共赢,为祖国奉献力量”。《倡议书》得到行业积极响应,共有844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自愿签署。
事件四:五家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上线 背景强大
完成备案登记的资产配置类管理人名单,包括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玉皇山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珠海横琴金晟硕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乐瑞全球管理有限公司及信银(深圳)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落地的五家私募资产配置类管理人,都拥有较强的股东背景,目前已有三家机构在今年7、8月间备案了4只私募资产配置基金,其通过FOF母基金方式投资,构建跨资产类别的投资组合,有利于降低整体风险,平衡投资周期和流动性要求,给投资者带来稳健的长期回报。
事件五:疑似失联私募超千家 418家机构已被注销登记
12月13日晚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第三十二批疑似失联私募机构名单,涉及北京中金华创投资、众融财富资产、国盈天下、中科汇通(上海)资产等30家机构。
目前被列入失联公告名单的私募机构已有1005家,418家机构已被注销登记;14家机构已自行申请注销登记。
事件六:私募基金首被纳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破除准入难等壁垒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于近期印发实施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对私募基金行业管理提出明确要求,“非金融机构、不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在注册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原则‘基金管理’(注:指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的基金管理公司或合伙企业)字样。凡是在名称和经营范围中选择使用上述字样的企业(包括存量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将注册信息及时告知金融管理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予以持续关注,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
此举目的在于通过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私募基金进行规范,在全国实行统一的准入标准、统一的监管措施等,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将应属于市场主体的“自主权”赋予市场主体;为私募基金行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事件七:担心收益缩水 多家头部私募“封盘”控体量
截至10月底,行业里已有6家量化私募先后晋升百亿级规模之列,包括灵均投资、明汯投资、锐天投资、金锝资产、幻方量化和九坤投资。为控体量,幻方量化、九坤投资等宣布暂停或控制所有产品的认/申购及追加,此外还有大型量化私募提高收费标准,提高门槛。
同时,部分股票多头私募也加入了“封盘”行列。如汉和资本发布公告称,2020年1月23日是公司三年期产品申购的最后截止日,并且单一新客户最大申购上限为1000万元人民币,从2020年1月24日开始,公司所有三年期产品仅接受赎回,不再接受申购。
事件八:首批科创板企业超九成获私募投资 29家私募打新违规
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初步统计,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中,共23家企业背后得到了私募基金投资,占比达92.0%。私募基金在投产品共231只,为23家科创企业提供资本金约128亿元。
参与科创板打新的私募多斩获了可观的收益,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科创板开市三个月,54只有业绩更新的打新科创板的私募产品平均收益12.26%,有只产品的区间收益率在20%以上。
但另一方面,在科创板首批新股发行项目中,因超产品资金规模申购,违反了科创板配售规则,有29家私募机构的139只产品被列入网下打新限制名单。139只私募产品中,有82只私募产品被限制一年,57只被限制半年,其中林园投资受限产品最多,为32只,在所有受限产品中占比为23%,九章资产、迎水投资、红筹投资受限产品数量也均超过10只。
事件九:私募定投开启 打破百万门槛
继平安银行后,招商银行也挑选了10家机构开展私募定投业务,包括淡水泉、重阳投资、朱雀投资、中欧瑞博、拾贝投资、中泰证券资管等绩优机构,并在业内首次将认购起点降至40万元,打破了百万门槛。
业内人士表示,定投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熨平产品业绩的波动性,降低投资门槛,有利于提升投资体验,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事件十:外资私募扎堆发新产品 多家洋私募欲“私转公”
截至12月18日,已有富达、英仕曼、桥水等22家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在基金业协会登记。近期,私募发行市场也是一片火热,有三家外资私募在同一天推出了3只中国私募基金,包括瑞银资管、野村投资、富敦投资。除了积极做私募业务,外资机构也在密切“私转公”、申请公募牌照的进程,希望进一步扩大对中国资本市场和财富管理行业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