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在海拔3200米的山体内挖掘隧道
刚完工的觉巴山大桥
工人们同时挖掘的主洞和附洞
沾满泥土的工作服
为隧道前进一米而开心的工人
4月,在海拔3200米的西藏昌都市芒康县觉巴山,桃花匆忙地开,又匆忙地谢。
“沿着高速看中国·极目中国万里行 ”采访团队到访芒康县时,一座由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承建的觉巴山大桥和隧道,正悄然从桃树林上穿过。
这是筑路学徒尼玛多吉,第一次参建的雪域公路。
28岁的尼玛多吉,是个来自西藏察隅县的藏族青年。在实验室完成混凝土实验,也会跟着师傅在工地上做各项检测,面对略显乏味的工作,尼玛多吉每天都充满干劲。还记得上小学时,当小货车顺着村口新修的公路,为尼玛多吉带来美味的饼干和可口的饮料,他心里就埋下种子:修公路真好。
这是筑路工人王高明,退休前修的最后一段公路。
58岁的王高明,在修路的工地上待了大半辈子。从东北到福建,从内蒙到西藏,这个来自四川广安的汉子,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开过挖机,拌过水泥,也曾受伤骨折,站在刚刚完工的觉巴山大桥上,王高明笑着说,这辈子修了20多条公路,如今又多了一条“雪域大桥”。
这是筑路经理吴海宇,备感自豪的一次使命。
作为中交二航局觉巴山隧道项目经理,吴海宇深知觉巴山隧道意义重大。觉巴山被称为川藏线第一险的山,这条从澜沧江峡谷陡然升起,从峭壁中挖出来的公路,随着今年底觉巴山隧道的完工,不但天堑变通途,还能为途经此路段的车主节约近一个小时的车程。
这也是觉巴山上,百余名筑路人,用汗血打造的一条天路。
来自五湖四海的筑路人,忍受着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痛和满面红晕,用轰轰烈烈的热情,让山巅溅起碎石,铺成宽阔平坦的道路。对雪域高原筑路人,吴海宇心生敬佩,尤其是一大批来自湖北的筑路人,扎根于此,为这条天路奉献了坚强的力量。
也许,人们并不会知道,那些已经刻在觉巴山大桥和隧道里的故事,但是当车行自此,他们一定会忍不住从车窗里扔出来声声惊叹。
图/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文/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周治涛 汪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