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方致力解决人脸识别技术等所涉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中新社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 张素)“谁动了我的个人信息”?面对现实难题,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网络侵害领域办案重点,并于22日发布一批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例。
分析最高检发布的11件案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既涉及教育、公安、网信等行政机关个人信息监管、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也触及快递、医疗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等泄露个人信息问题。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包括互联网企业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和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并进行消费欺诈等问题。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涉及通过技术软件、物业服务等不同手段非法获取并交易个人信息问题。检方不仅依法打击行为人侵权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还将网络运营者作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公益损害责任。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对记者说,检方正在综合运用刑事追诉、公益诉讼手段,增加侵权行为的违法成本。
以案例中贵州检方对三名被告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所涉高额罚金和公益损害赔偿为例,三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人民币,下同)至60万元不等的罚金,同时还被判处按照非法获利支付赔偿金共70余万元。
胡卫列也指出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开展难点,比如调查核实手段欠缺,公益损害认定难、修复难。他说,最高检将密切关注立法进展及相关行政监管措施的落地落实。
谈及下一步重点,他说,将就解决常见类型中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人脸识别技术、快递物流行业以及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等特殊群体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进一步增强执法司法合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