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川网讯(全媒记者 张宝训 通讯员 刘江龙)“党的声音无处不在,候鸟党员不仅有‘远方的家’,还有‘党员之家’和自己的学校,”7月16日,居住利川苏马荡的“候鸟”郑国华,在朋友圈里发出感叹。
通过钉钉直播,当天,郑国华等100多名“候鸟”党员上党课,过组织生活。近年来,谋道镇党委政府在发展康养产业中,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组织党课、建“红色驿站”等平台,多措打造“候鸟”的党校。
党课开始前,由当地党委负责人为武汉市退休干部王纪娟颁发聘书,聘任她为镇委党校兼职老师。受聘当天,她就围绕党员形象为主题,为全镇党员和“候鸟”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避暑也有“家”,“候鸟”党员不孤单。谋道镇先后聘请4名来自武汉和重庆的“候鸟”为兼职老师,并以小区为纽带,通过预约入住等途径,采取自愿原则,收集党员信息,开展相关服务,实现在苏马荡避暑期间组织生活无缝对接,避暑纳凉、党性锻炼“两不误”。
为了让“候鸟”党员找到组织,谋道镇通过摸底调查,在苏马荡70多个小区挂牌“流动党员之家”。“流动党员之家”除了能为“候鸟”业主提供水电气等日常服务外,还配备了图书、电视和投影仪等,方便小区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山水康城等小区还积极组织“候鸟”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山水康城临时党支部长期资助当地一名初中生上学。
“候鸟”杨兰来自重庆,是一名心理专家。贵州公交车坠湖事件发生后,她主动找到谋道镇政府,想在当地成立心理咨询室,为当地居民和“候鸟”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
谋道镇拟将杨兰的咨询室设在集镇的“红色驿站”。近年来,“红色驿站”已成为“候鸟”丰富文化生活、党员开展组织生活的有效平台。“红色驿站”目前藏书3万余册,涉及党建、历史、小说等多个种类,同时还针对“候鸟”们的特长和爱好,开展书法、绘画、舞蹈等一系列活动。
去年8月份,以“红色驿站”为平台,“候鸟”们组织了“苏马荡候鸟文化艺术节”。今年,受疫情影响,“红色驿站”6月中旬才正式“营业”,当地政府还配备了两名志愿者,以方便为“候鸟”提供相关服务。
为丰富“候鸟”党员的文化生活,谋道镇修建“候鸟”文化交流基地,7月20日投入使用,建有可跳舞的广场,设置了写作室、摄影暗房和绘画室等。
“让‘候鸟’党员找到了组织!”王纪娟点赞谋道镇的举措。她说,流动党员是党建管理的薄弱环节,谋道镇打造“候鸟”党校,搭建平台,开展组织生活,“候鸟”党员在避暑的同时,能开展好党性教育,让组织关怀真正延伸到“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