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持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居民健身意识开始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健身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无疑推进了我国运动健康产业的发展。然而,目前运动健康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健身场馆不足、健身项目单调、健身市场不规范等问题。近期召开的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到体育产业发展,会议指出,要力促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推进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
在山东青岛有一家企业,积极投身运动健康产业,通过改建、托管、整合等方式建设了四座“一站式运动综合体”——中联运动公园,2019年有超过500万人次在中联运动公园内运动健身。运营方中联建业集团与当地政府经过多年摸索,共同探索出一条政府支持、以社会力量为主体、服务于全民健身事业的“中联模式”。针对闲置老旧体育场再利用、后赛事时代运动场馆运营、区域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等方面,提供系统升级改造、日常运营等市场化运作方案,不仅可以服务于全民健身的迫切需求,也有效盘活了闲置社会资源。
中联(黄岛)运动公园
老旧废弃体育场焕发新生
12月14日下午,38岁的市民蔡先生正在明霞路37号中联(市北)运动公园的球场边等待孩子足球课下课,十几分钟前他刚在游泳馆完成了2000米游泳锻炼。蔡先生说,他从小在明霞路附近长大,虽然现在已经不在这里居住,但是自从10年前开始在中联(市北)运动公园参加运动项目,这个习惯就一直保留了下来,孩子大了之后,他又把孩子带到这里锻炼身体。
中联(市北)运动公园的原址是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台东体育场,这里曾经是机关举行运动会、市民锻炼的重要场所,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台东体育场设施老化配套陈旧,已经无法满足居民健身需求。蔡先生说:“以前这个球场是用煤渣铺的,我小时候在这里踢球的时候浑身都是土。”
2008年中联建业集团一次性投资8000余万元对体育场进行全面改造,并于近几年陆续投资2000余万元进行升级。如今,这里不仅拥有能容纳5000名观众的主体育场,还可以开展健身、游泳、壁球、格斗、足球等运动以及各类趣味、商务运动会,是青岛老城区第一个“一站式运动综合体”。由于场馆竞技性和娱乐性并重,并且以亲民的价格面向社会开放,迅速成为市民体育健身、开展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近年来,中联建业集团先后在青岛市市北区、李沧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投资建设了四座中联运动公园。李沧区中联运动公园情况与市北区情况类似,原址是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沧口体育场。虽然地处居民聚集区,但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基本丧失体育场功能,改造前甚至有居民在体育场内养羊养鸡。2010年,中联建业集团投资2.5亿元,将沧口体育场改造成两万余平方米的综合体育馆,形成集运动场馆、综合商业、休闲娱乐、品质生活于一体的全民健身中心。台东体育场和沧口体育场改造工程均被作为重要民生项目,列入当年政府为市民所办的实事名单。
2014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该意见还明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盘活存量资源,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
“相关文件颁发前,我们已经有了六年的实际运营经验,可以说走在了全国前列。”中联建业集团董事长周华介绍说:“目前,这种一站式运动综合体的模式或者说体育运动产业的复合型业态,在全国也是较少见的,也没有明确的可以借鉴的经营模式,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实践证明,我们这条路走对了。”
中联(李沧)运动公园
“一站式运动综合体”满足不同运动需求
传统的运动场馆建设,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但因为体育场馆通常为大型竞技比赛量身定做,大赛一过人去楼空,巨资建设的体育设施利用率低下。青岛市台东体育场和沧口体育场改造没花政府一分钱,政府与中联建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授权企业经营管理体育场,投资新建的体育设施仍归政府所有,企业承诺满足公共体育场公益设施的功能需要。
因为有了市北区和李沧区中联运动公园的成功运作经验,青岛西海岸新区和即墨区政府分别将政府新建的两座体育场馆托管给中联建业集团进行运营。政府负责场馆框架和外立面建设,场馆里的功能区域划分、装修、体育设施配置等均由企业进行投资。经营期间,企业对场馆进行持续性投入,场馆养护、升级、再改造等费用均由企业负担。
表面上看,中联运动公园与运动场、健身馆之类的没什么区别,或者就是两者的结合,然而深入了解之后却发现,这其中可谓千差万别。中联运动公园并不是单一、单项的运动场馆,而更像是运动行业内的MALL,中联运动公园四大主力园区主推游泳、健身、羽毛球、壁球、篮球、格斗、足球、乒乓球、搏击、舞蹈、艺术等十大特色场馆。
中联建业集团董事长周华说:“能将如此多的特色综合到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高标准的运动场地和运动设施,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以及丰富的特色培训项目,让男女老幼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体育场馆的闲置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体育运动产业的一个难题,“一站式运动综合体”的概念对于企业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经过多年摸索,中联建业集团依托场馆优势,设立了场馆产品、培训产品、商务团体、赛事、文艺演出等五大类产品类型,这些产品逐渐加入中联一站式运动平台,成为可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项目特长的客群需求的一站式运动平台。
近日,中联建业集团运动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吴静为青岛一家大型企业量身订制了一场以趣味运动会为主题的年会。该企业负责人说:“以前单位开运动会都是有运动特长的人比较积极,趣味运动会的形式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令人耳目一新,深受职工们欢迎,今年我们干脆把年会也放在了中联运动公园举行。”
依托场馆优势、培训优势与训练人才的优势,门类齐全的运动项目可以满足团体客户的多种需求,包括运动会、单项比赛、员工重要节庆福利、员工健康计划等等,都能根据需要一一满足。
羽毛球运动广受欢迎
社会力量成全民健身运动积极推动者
12月6日,市民李女士拿到了中联(即墨)运动公园全额返还的会员年费,相当于使用了一年的运动场馆一分钱都没花。在获得年费返还奖励的同时,运动达人李女士又给自己买了一年的会员。她表示,未来一年还会继续在中联(即墨)运动公园健身,争取明年再拿到全额返还的年费。
企业发展会员的促销办法,竟然成为推动全民健身的有效手段,中联建业集团运动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吴静连说没想到。中联(即墨)运动公园原为即墨创智新区体育中心项目,因地处城市边缘区域,周边居民较少,由于担心启用后利用率不高,场馆一度闲置无人接手运营。中联建业集团加以改造后,开业之初推出了“你健身,我买单”活动,会员在一年内健身50次可返还年费金额的1/3,健身150次即可将年费全额返还。截至目前,共有653人拿到了全额返还,共计2081人获得返还奖励。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政策,一下子激发了居民的健身热情,即墨中联运动公园在一年时间内发展了一万多名会员,成为即墨区最火爆的健身运动场所之一。
大力倡导全民健身,让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培养运动习惯,不仅是从企业利益考虑,更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中联建业集团董事长周华表示,企业的发展要与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让热爱运动健身的市民满意,更要为青岛时尚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贡献力量。
2019年5月,由青岛市体育局、中联建业集团联合主办的“体育大惠民·运动送万家”——中联“亿基金”行动正式启动。中联建业集团面向12.5万名青岛市民,免费发放总价值1亿元的运动体验卡,该卡的单张价值为800元。
市民在领到中联“亿基金”运动体验卡后,可通过提前预约前往中联运动公园四个园区中的任意一个免费参与健身、游泳、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壁球、格斗、射箭、击剑、跆拳道、体育舞蹈等12个运动项目。根据规定,每名市民均有12次免费体验的机会,每个项目最多可免费体验两次。
中联“亿基金”行动极大地推动了青岛市民全民健身的热情,不到半年的时间12.5万张运动体验卡便发放完毕。为了让市民掌握科学的健身理念和锻炼方法,中联运动公园每月还至少推出一次体育运动大讲堂,由专业教练员或业内专家面授机宜,帮助市民更好、更快地达成运动目标,有效避免运动伤害,受到市民欢迎。
中联(市北)运动公园
中联(即墨)运动公园
我国运动健康产业商机与挑战并存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公众对体育运动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体育产业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业内人士指出,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拉动消费升级、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传统的实物型、观赏型体育消费正在向服务型、参与型体育消费的发展转变,球类、户外等群众可以广泛参与的体验性运动项目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运动健康产业正在逐步进入产业发展的黄金期,但是我们也看到运动健康产业同样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现阶段,我国体育消费尚不能有效满足新时代消费升级、新动能成长、经济转型等要求,面临来自内生增长性、发展可持续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作用发挥等方面的明显挑战。
比如,全民性体育赛事活动的资源分配、管理服务、场馆运营等方面尚未实现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多元联动机制,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有待进一步发挥。
专业体育运营人才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运动场馆的经营者既是健身教练又是公司管理者。不管是专业竞技体育还是休闲体育产业,都需要既具备策划、组织、管理等能力又熟知赛事等活动的专门人才。缺乏运动健康产业运营人才,已经成为各体育场所扩张的障碍。
体育用地也一直是体育企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企业利用一些旧厂房、仓库用房等闲置建筑修建了体育场所,由于在用地和产权上没有明确,面临被拆除的风险。体育用地不足,也成为企业进入运动健康产业的最大障碍。
与此同时,体育企业融资难也是一个发展瓶颈。长期以来,政府层面的运动健康产业发展基金较少,特别是对于体育领域的中小微企业缺乏融资支持。
另外,各地与运动健康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也不完善。以游泳馆用水为例,各地价格标准差异较大,有些地方以特种用水价格收取费用,企业负担较重。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产业政策、促进体育消费、建设场地设施、加强平台支持、改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融合发展、强化示范引领、夯实产业基础等10个方面,提出了35项具体措施。
2019年黄岛3vs3篮球赛总决赛
运动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
据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已经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投身其中。
中联建业集团经过10余年的摸索,已经总结出一整套运动健康产业的运营解决方案,形成全民健身的“中联模式”,不仅有效服务全民健身事业,也在为企业持续产生利润。
周华表示,运动健康产业不仅具有配合全民健身计划、实现全民体质与健康水平提升、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社会意义,还具有创造就业、创建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经济意义。对于企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保持长期竞争力,还需要不断整合新资源,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对整个产业进行提升。
面对中小体育企业在体育赛事资源分配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积极借助全国乃至国际性体育组织的力量,通过赛事引进的方式,学习先进经营,迅速提高企业的赛事组织和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独有赛事IP,中联建业集团依托壁球场馆的优势,打造了中国青少年壁球公开赛等赛事,通过组织承办中国壁球俱乐部联赛总决赛、亚洲青少年壁球超级系列赛等活动,逐渐在壁球领域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赛事IP。
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有更宽广的视野。“一站式运动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体育场馆,从开始布点、设计、施工,再到市场开发和招商,都需要专门的设计、施工、经营管理人才,这靠体育系统内部是无法解决的。体育人才需要创新,需要更多地引入其他行业的优秀管理人才,打开思路,吸纳新鲜血液,依靠体育行业以外的“外援”来借力前行。
据悉,中联建业集团正在积极争取运动健康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和落地。同时,与有关专业机构合作,共同打造独有赛事IP;与体育院校合作,开展体育商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多方施力,集团将进一步整合运动健康产业价值链,畅通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等多方资源,强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小朋友们在足球训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