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对水质进行取样
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污水对比
近日,全国向公众开放的第三批环保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名单公布,我省24家单位入围。加上此前公布的16家,目前,全省共有40家单位被确定为全国四类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让公众现场实地探访,能有效化解误会、争取支持。”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主任方芳介绍,仅2019年全省107家环保开放单位开放358场,参观人次1.5万余人。
这些环保处理设施平时是如何运作,都有什么样的“尖板眼”呢?昨日,记者探访了武汉的两家单位。
日处理污水65万吨
将腥臭墨黑的水,变成如纯净水般清澈无味。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进位于武汉金银湖畔的汉西污水处理厂,这里每天都有约65万吨黑臭的污水“洗尽铅华”。该厂工程师李诚说,要发生这样的变化,污水需要“连闯三关”。
目前,汉西污水处理厂承担着汉口城区西半部的生活污水处理,每天处理量约为65万吨。通过在地下绵延的管网,污水从每家每户的下水管道汇集到该厂入口,便开始了长达约20个小时的净化过程。
第一道关口是物理净化关。在该厂的粗格栅间,进厂的污水首先要被像“大筛子”一样的粗格栅筛一遍,将水中的垃圾、石块等拦下,随后,旁边一座进水泵房,将污水提升至四五层楼高的细格栅间,再筛一次,然后自流进入沉砂池,沉淀泥沙。
经过第一道关的污水此时变得“身轻如燕”,可是却依然又黑又臭。“黑臭是因为水中的有机物,将水中的氧气都消耗完了。”李诚说,第二关生物净化关,污水就要开始除黑除臭了。
该厂厂区有一片区域,建得如回形跑道一般,污水流经这里,就开始了12小时的“长跑”。路程中,钟虫、轮虫等微生物就开始敞开肚皮,吃掉污水中的磷、氮及有机物等。旁边的鼓风机房,则不断向水中吹进氧气。跑完了这段路程再进入二沉池,此时的污水褪去了黑臭,肉眼看上去,已经与净水无异了。甚至二沉池中,还生出了不少鱼类。
第三关深度净化,污水进入最后一处接触消毒池,通过精密过滤器滤去水中悬浮物、紫外线灯管照射杀毒、药剂杀灭大肠杆菌,才真正变成可循环利用的中水,顺利从污水处理厂“毕业”。
昨日,在汉西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楚天都市报记者和该厂工作人员打起一瓶处理完毕的中水,只见水质清澈透亮,肉眼看上去与自来水无异。“我们出厂的水已经达到一级A标,用于园林灌溉、设备冷却、景观营造等绰绰有余。”李诚说,目前该厂的出厂水质环保部门会随时检测,确保符合排放要求,同时也减轻了府河流域水体污染,提升了市民生活质量。
1吨垃圾产电300度
武汉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的垃圾库,可以堆放大约1万吨垃圾。每天,200多辆垃圾车会带来青山区、武昌区、洪山区等地约1200吨生活垃圾。
与垃圾山一墙之隔,记者竟未闻到刺鼻的气味。公司人事行政负责人孙利芹向记者解释,垃圾储存池是完全密封的,气压远小于外部,异味不会外溢。而垃圾存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臭味又全部抽进炉中燃烧分解。
“左边这个是焚烧区,今天就能烧完;中间的是堆料区,有六七千吨;右边的是新进区,这三个区轮流运转。”在垃圾吊控制室里,操作员胡玲莉双手分别搭在左右两个操作杆上,指挥着空中橙色“大铁爪”来回走动。她告诉记者,由于湿垃圾居多,燃烧热值不高,刚运来的垃圾往往都要在这里发酵5到7天,等水分沥干后,再进行焚烧处理。
“焚烧炉的温度稳定保持在850^0C到1100^0C之间,能保证垃圾充分燃烧。”孙利芹介绍,现在,公司三炉两机24小时运转,全厂日处理垃圾1050吨。垃圾燃烧产生的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组转动产生电能,年发电量能达1.4亿千瓦时。
“燃烧一吨垃圾产生电量300多度,可供一家三口使用半年。”武汉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虹算了一笔环境账,相对于垃圾填埋,垃圾发电不仅能吃进垃圾吐出电能,节省土地,还能减少污染,其焚烧后的炉渣也可以回收利用制作成砖,可谓一举多得。
孙利芹介绍,武汉绿色动力整个园区的绿化率达到40%,是首批“国家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示范单位”及省、市“中小学生”环保教育基地,每年,这里要接待一万多人前来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