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两会开幕,多位汽车产业代表、委员出席,同时也带来了汽车行业的声音。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年产销量在全球占比近三分之一。中国作为最具活力的汽车市场,其产业风向和消费走向备受关注。也正是如此,每年两会期间,汽车行业的代表们发出的声音都成为焦点。
从2022年两会代表们的建议提案来看,“双碳”战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芯片等议题,成为大家重点关注的话题。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汽车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保链稳链,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未来,如何面对疫情蔓延下全球动荡的不确定因素、全国的发展将如何定调、汽车产业将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怎样的位置,都是业界关心的问题。那么,如何从两会中了解更多的汽车声音,我们从汽车及相关行业的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中寻找答案。
关键词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节能减碳已经成为各国共同行动。2020年,中国正式向世界做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承诺,各行各业都在探讨“双碳”,汽车行业亦是如此,“减碳”成为汽车产业链的重中之重。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带来《关于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支持汽车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及《关于加强产业链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减碳”议题提出了来自汽车行业的解题思路。
陈虹建议从“助力落实‘双碳’战略目标”角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一方面,建立健全支持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链布局与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另外,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车使用端的支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则建议,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纳入碳交易管理。尹同跃建议,工信部等部委重点研究新能源汽车在使用阶段减少碳排放的效果,将它作为鼓励传统车厂转型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抓手,从而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其次,扩大碳交易行业范围,将汽车行业包括在内,让汽车企业参与CCER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再则,鼓励跨行业企业通过碳市场交易推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汽车行业将受惠跨行业碳交易得到转型新能源汽车生产的经济效益。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也提交《关于建设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核算体系的建议》。雷军认为,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欧盟碳关税等贸易制度下,新能源汽车低碳发展已成为汽车工业全球竞争的关键胜负手,而完整、清晰、准确的碳足迹核算体系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提交《关于加快我国电池碳足迹研究并建立中欧互认机制的提案》。曾毓群认为,我国应该尽快启动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论的研究,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参与到全球碳中和规则制定中,推动与欧盟建立电池碳足迹管理互认机制,这将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出口,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二:智能网联汽车胜负局
在政策的支持,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共同助力之下,智能网联汽车正在经历从技术驱动向用户驱动,功能不断提升的过程之中。当下,汽车产业不断向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和共享化转型。因此,2022年也被看做未来汽车的“开局之年”,瞄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各大代表委员们也提出各项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带来《关于统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和安全的建议》。朱华荣建议,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包容新兴产业发展;政府引导、法规保障、标准统一,加速行业合作,打破数据壁垒;合理制定汽车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要求,建立可信汽车数据流通渠道,在满足数据安全要求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此次两会,陈虹瞄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建议调整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推动商业化落地。他表示,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更快发展,特别是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还需要在法律法规上实现突破。同时,他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通过专项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引导企业自主掌控操作系统、线控底盘等核心软硬件研发能力,加快形成行业标准、尽早实现产品技术规模化。
全国人大代表、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谈民强提出《把智能汽车示范应用从“点”扩展到“线”的建议》。随着交通强国和新基建战略的推进,车路协同和智能网联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在政策、创新、标准、应用场景等方面不断完善,公路建设也逐步向高阶数字化、网联化、智慧化方向发展。谈民强指出,在高等级智能汽车商业化落地前,更大范围地示范应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不仅颠覆了汽车架构,也改变了安全。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问题,已超过传统物理安全,升级为更复杂的数字安全问题。全国政协委员、360创始人周鸿祎则建议建设“数字空间碰撞测试”长效机制,以确保智能网联汽车持续保持良好的数字安全状态。
关键词三:新能源汽车稳定发展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50万辆,成为全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但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存在一定波动。
全国人大代表、江汽集团高级工程师周福庚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到不同阶段,各类政策应不断组合优化,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周福庚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三项建议,建立积分市场供需调节及稳价机制;再次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使用环节给予新能源汽车更多优惠。
随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愈发火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量自然不断攀升。在与新能源汽车密切相关的领域,尹同跃建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制定政策,将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管理,设置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业收购国外电池材料资源,以确保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安全。
曾毓群把核心锁定在储能和锂电池板块,呼吁加快电化学储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对锂电池知识产权的保护。曾毓群表示,当前,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技术具备多重优势,是业内公认的最有发展前景的储能技术路线,但其发展也面临着各类屏障和隐性壁垒。曾毓群建议,可参照抽水蓄能的容量电价政策,为储能行业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
关键词四:汽车芯片与产业链安全
疫情爆发以来,汽车行业持续受到“缺芯”影响。随着今后智能网联汽车的加快发展,车用芯片尤其是大算力芯片的需求,还将持续快速增长。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实现进口替代迫在眉睫,已经成为国家产业重要战略方向,加快实现车规芯片自主可控时不我待。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小康集团创始人张兴海认为,实现国产汽车芯片自立自强、自主可控是我国汽车产业从数量高增长向内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将直接决定我国汽车产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
张兴海建议,第一,从国家部委层面下设汽车芯片主管部门,制定汽车芯片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配套措施,同时协调资源、统筹管理国产汽车芯片的研发、制造及应用等,确保国产汽车芯片积极稳妥高效发展,尽早实现国产替代。
第二,积极引进国际领先汽车芯片制造企业来中国投资建厂,从政策、资金、配套等多方面推动外资芯片产线国产化项目快速落地,迅速形成车规级芯片生产和配套能力,以缓解当前国产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
第三,鼓励整车企业与芯片企业跨界携手、联合创新,积极推动研发创新、产业化创新、管理创新等,政府出台研发补贴、税收减免、金融贴息等政策,加快推动实现“芯片上车”。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就推动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快速发展提出建议。她表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是支撑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议国家统筹资源,进行车规级芯片产业链部署,完善产业布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将“卡脖子”的关键零部件领域掌握在自己手里。
王凤英建议:一、短期优先解决“缺芯”问题;二、中期完善产业布局,实现自主可控;三、构建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彻底解决车规级芯片的卡脖子难题。(文/汽车之家 李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