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局与中国“双碳目标”之下,汽车供应链越来越成为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以及新进入力量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10月11日,2021第三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在南京举行,论坛以“全球变局与双碳目标下的汽车供应链”为主题,探讨汽车供应链的新挑战、新机遇与升级路径。
论坛现场,工业与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发表演讲,就工业领域以及汽车产业落实双碳目标谈了几点思考。
人类生产消费活动以及人、动物、植物生命过程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生产消费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达到100亿吨/年,年增幅约1.5%左右。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2020年一次能源消耗总量达49.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加2.2%;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高达56.8%。李毅中指出,我国2030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任务艰巨、形势严峻。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
李毅中认为,我们要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后期,必须坚持深化节能、降耗、提质、减碳。碳达峰不是推高而是降低峰值,以减轻碳中和的压力。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一般有50年或更长的时间,我国只有30年,难度更大。
碳达峰以后,仍要持续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并将部分二氧化碳捕集再利用转化固定在其他物质形态中,其余加上动植物生命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能被生态“碳汇”吸收,以至于净排放是零。
我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均居全球之首,据统计全年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近7.5亿吨,约占全国的7%,是减碳减排的重点产业之一。
首先,近期提高燃油汽车经济性仍是降低汽车碳排放的重要方面。李毅中表示,我国2020年汽车保有量2.81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仅492万辆,也就是说燃油车仍占98.2%,全年消耗汽柴油约2.6亿吨,如果十四五期间燃油汽车通过进一步提高节能技术和提高汽柴油质量,油耗每下降1%即节油260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750万吨。目前,我国已有较完善的汽车节能标准体系,2023年全国将执行国六B标准,也会起到降低碳排放的效果,逐步达到国际水平。
第二,中长期看,纯电动车将成为实现汽车产业“双碳”目标的主要方面。李毅中强调,纯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不直接产生二氧化碳。问题是当今我国电力构成中,煤电仍占近70%。前述电的碳排放因子为565g二氧化碳/kW·h,若以电动乘用车百公里耗电17度计算,则排放二氧化碳9.6kg,而燃油乘用车百公里耗油若以6升计,则排二氧化碳约12.5kg,即从使用环节看,纯电动车可减排二氧化碳约25%。
第三,从汽车全生命周期看,除使用过程中的耗能外,还要重视制造和报废、回收再制造阶段的减碳减排。
李毅中还表示,智能化是推动汽车减碳减排的技术创新动力。当前已经起步的汽车智能网联将车、路、人有机融合,运用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使无人智能驾驶实现安全、有序、高效、节能,无疑对减碳减排做出贡献。
有机构测算203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可能从2.8亿辆增加到4.5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将从492万辆增加到8000万辆。经过努力,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由7.5亿吨控制增到9.8亿吨,2030年达峰后下降。(编译/汽车之家 李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