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生
据报道,近日,利川市委、市政府与《人民文学》杂志社在京联合举办“生态文学·水杉树”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评论家聚焦利川生态资源优势,探讨以生态文学创作的形式打造“水杉树”文化IP。
文学作品是美丽中国的载体之一。利用特色物种作为文化IP,既有现实意义,也具有很大的发展价值,此次《人民文学》杂志社和利川做了很好的探索。在以文学作品书写水杉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利川市和水杉的知名度,还能促进利川特色产业发展和全域旅游发展。
文学作品和旅游融合,富有创意,让旅游走进新天地。一部《芙蓉镇》,让“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声名鹊起,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一篇《桃花源记》,让武陵源承载起人们对“世外桃源”的想象,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往。这种文旅融合的成功案例,在全国还有很多。充分挖掘利用这些人文资源,让其为旅游业发展助力,成为旅游的发展趋势。
在我州,不少地方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提炼人文气质,积极探索文旅融合之道,开创了全域旅游新格局。比如恩施市结合女儿会民俗文化,营造“东方情人节”氛围,用民族风情吸引外来游客造访恩施,让女儿会成为一张旅游名片。巴东县结合纤夫文化,悉心打造“纤夫节”,使之成为神农溪景区延伸开发的爆点。由日本女孩爱上神农溪纤夫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漂洋过海来爱你》上映,再次将纤夫文化推向了全世界。
事实说明,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可以丰富旅游内容,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让旅游不再是“到此一游”式的“打卡”,而是成为一场深度的文化体验。这种旅游的形态,符合当下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适应了消费升级的蓬勃势头。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对于打造品质旅游、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提升人们的文旅体验方面,仍有不小发展空间。应该看到,文旅融合不是文化和旅游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场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有坚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方法、书写文旅融合新篇章,才能让文化和旅游实现各领域、多方位的深度融合,从而彰显我州旅游特色,展示美丽恩施魅力,让“诗和远方”的故事更精彩,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