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武汉风情 藏在老明信片里

发布时间: 2021-04-22 09:49:3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上世纪的武汉风情 藏在老明信片里

凌波门黄鹤楼似曾相识,却韵味不同

上世纪30年代武大海水浴场

1965年解放大道街景

1956年中苏友好宫

1986年的黄鹤楼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 颖 通讯员 鄢静慧

开箱藏品:武汉图书馆《明信片上的武汉风情》专题展品守护人:老明信片收藏者

解读人:武汉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负责人王钢

呈现武汉百年人文风情与市井万象的《明信片上的武汉风情》专题展,近日在武汉图书馆一楼开展。

武汉非常有名的老一代摄影家黄克勤拍摄过许多大武汉的好照片,这些照片经常被采用作成明信片。在黄克勤老先生去世后,他的夫人(也曾是武汉图书馆的老员工)将一批老明信片捐给了武汉图书馆。

武汉图书馆馆方整理后,决定策划举办一次主题展览。除了武汉图书馆馆藏及黄克勤生前收藏品外,武汉收藏者袁厚翔、葛亮等,也拿出收藏的老明信片,与读者共赏。

武昌东湖武汉大学海水浴场,张学良曾偕夫人前来

武汉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负责人王钢介绍,现场展示的一套发行于20世纪30年代的《武汉三镇名所》明信片,由袁厚翔收藏。其中一张“武昌东湖武汉大学海水浴场”明信片颇有故事。武汉大学地处东湖之滨,似大海般烟波浩淼的东湖成了学生游泳的好去处,武汉大学就在半边山附近修建了一个游泳场,名为“海水浴场”。1934年张学良等曾偕夫人来东湖游泳,据说去的就是这里。明信片还原了历史画面:湖边搭建了简易的更衣室,由木板搭起的简易栈桥围成一个泳池,池内几个人正在游泳,池边还有一个跳水台,俨然一处尽享东湖风光的天然泳场。

到了上世纪60年代,武汉大学与当时的武汉水利学院在凌波门外合建了游泳池,这里又成了武汉人的水上乐园。从葛亮收藏的一套1980年出版的《武汉大学》明信片中,可以看到几道栈桥横卧湖面,分隔而成一个个游泳天地,碧波中人们翻腾嬉戏,栈桥上站满了人……这里曾经承载着无数人的夏日欢乐时光。

刚重建的黄鹤楼长这样,老“武汉展览馆”让许多老武汉人留恋

看这一张张老明信片,城市的变迁也跃入眼帘。由王钢收藏的一套1965年发行的《武汉》明信片,画面上的解放大道宽敞整洁,绿荫夹道,有轨电车在路上运行,中山公园门楼与友好商场隔街而立,而路边都是比较矮的建筑。历经半个世纪发展,如今的解放大道高架横空,大厦高耸,商圈聚集。

许多老武汉人对老的武汉展览馆也怀有深厚的感情。一套葛亮收藏的1956年出版的《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明信片,让读者又重温了建国初期这座宏伟的建筑。1956年3月,中苏友好宫(1966年更名武汉展览馆)建成开放,1995年被拆除。

袁厚翔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从1955年至1959年间,武汉兴建了一批建筑,中苏友好宫(武汉展览馆)是其中之一。当时北京有十大建筑,武汉人也自己总结了一个“十大建筑”,中苏友好宫(武汉展览馆)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许多老武汉人亲身参与。“那个时候老师常说,今天下午不上课了,我们去做义务劳动,然后大家就很高兴地去了。”袁厚翔说,所以老武汉人对这些建筑有感情,不仅仅是因为建筑的宏伟,更因为亲身参与,看着这些地方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

一套武汉图书馆馆藏的1986年出版的《黄鹤楼》明信片,记录了黄鹤楼重建伊始时的模样。历史上的黄鹤楼屡建屡毁,最后一座火焚于1884年。清末民国年间,地方政府无力重修。改革开放后,重建黄鹤楼被提上议事日程,1981年动工,1985年6月落成。从这套明信片可以看出,刚刚重建的黄鹤楼还非常新,颜色和今天有所差别。当时黄鹤楼在绿树中呈现高耸之势,几十年过去,如今龟山树木葱郁高大,黄鹤楼掩映于其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